中國科學院科學節首設廣州專場 科研“國家隊”科普“高精尖”

        • 聽全文
        • 2023-11-05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生動有趣的科學文藝展演、展示前沿科學技術的“創新展”、主打科學實踐和科普互動的“創工坊”……這個周末,華南國家植物園成為一片科學的海洋,中國科學院第六屆科學節(2023)廣州專場活動暨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發展論壇4日在此開幕,近30家中國科學院科研機構等帶來逾40個特色展品、節目和實踐活動。

          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模型、“墨子號”“太極一號”等衛星系列模型、“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模型以及“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模型等首次在廣州現場展出,吸引大批市民前來“打卡”。

          鎖住二氧化碳 采出“可燃冰”

        主舞臺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帶來“從視覺神經再生研究中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科普報告

          科研“國家隊”亮相,科學院院士坐鎮。主舞臺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帶來“從視覺神經再生研究中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科普報告,從大腦科學、神經保護、神經再生談到自己早年的求學之路,呼吁孩子們多看科學家傳記、多運動。“科普活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的好奇心‘結果’,讓他們對科學感興趣。從關注科學到研究科學,甚至成為科學家。”蘇國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要有趣又能長知識。廣州專場活動以“嗨,科學!”為主題,圍繞“節目+節日”兩大特色,開辟多場景、多板塊內容,設置了“嗨劇場”“創新展”“零距離”“創工坊”“科學之美”“科學與中國”之夜、“科學與中國”院士說、“科學教育沙龍”“科學健康薈”九大板塊,通過科學展覽、實景模型、科普報告、科學文藝匯演、科學實踐等形式,讓公眾多方位感受科學魅力。

          除了讓公眾與院士專家零距離互動,青年科學家們也變身科普講師,將科學知識與舞臺劇、演講、實驗、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在“嗨劇場”主舞臺上演科學文藝展演。“森林如何解決氮的溫飽問題?”“石頭可以吃嗎?”“什么材料可以控制噪聲?”“開采可燃冰如何實現‘一箭三雕’?”來自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青年科學家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奇妙、精彩的科學故事。

          “在‘雙碳’政策背景下,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可燃冰開采方法——二氧化碳置換開采法。這個方法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層中。因為二氧化碳在相較于甲烷,在相同的溫壓條件下更容易形成水合物,二氧化碳會替代甲烷,進入到水分子籠中,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在讀博士李君慧講解道。“用這種方法,咱們可以實現‘一箭三雕’:二氧化碳的封存、開采出甲烷氣體和確保地層的穩定性。”

          學生變“老師” 大人變“學生”

          植物手作體驗、非遺棕編體驗、口紅DIY實驗、3D打印、顯微鏡觀察與使用、觀鳥導賞……在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大草坪上,主打科學實踐和科普互動的“創工坊”成為人氣最旺的板塊。近30個單位在現場設置展位趣味科普活動,家長和孩子在現場共同參與科學實踐,感受科學的樂趣和奧妙。

          在廣東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展位,可復制人手動作的機械手、會捕捉人類表情的數字人、可以1000倍放大芯片觀察的顯微鏡深受孩子們歡迎。“我們帶來的裝置都是跟院里研究成果相關的,同時也考慮到孩子們的興趣。”科普產品經理黃小姐說道。作為廣州科普活動的“常客”,她也把現場當作“科普人的課堂”,會觀察同行如何以“小展品”做好“大科普”,“例如有趣的標本就很能吸引人”。

          在她的對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正展出眾多植物標本、種子標本、木材標本以及自育的兜蘭新品種COP15兜蘭、大灣區兜蘭、玉瑩兜蘭等活體植物。人們還通過體視顯微鏡,直接觀察采集自熱帶珊瑚島礁的土壤線蟲標本,體驗土壤線蟲分類學家的科研生活。在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和健康研究院展位,孩子們學習操作顯微鏡進行微觀觀察、動手DIY制作口紅作為送給媽媽的禮物。

          好的科普活動,不僅讓小孩想玩,也會讓大人想提問。“兜蘭怎么授粉?”“我自己可以幫它分株嗎?”研究生劉同學變身“兜蘭老師”,耐心地回答“學生們”的問題。“兜蘭和其他植物授粉不太一樣,人們拿到它的種子也無法自己播種。因為要把種子通過組織培養的方式,或者跟真菌共生的方式才能長出新的植株。”現場學到分株技巧的劉女士直言收獲頗豐,“比起網上不知真假的消息,還是現場請教老師更清楚,還能問到細節。”

          到晚上,科學節還組織了夜游華南國家植物園活動,邀請家長小孩一起觀察夜間開花的植物和夜間活動的昆蟲,探尋夜幕下的科學奧秘。

          讓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

          據悉,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是中國科學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大型科學嘉年華活動。主場活動設立在北京,今年在廣州和武漢分別設置了專場。廣州專場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承辦。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紀檢組組長、分黨組成員張世專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科學院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包括以院士為代表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大量高水平科研設施和成果,為數眾多的野外臺站、科普基地等。依托這些資源,中國科學院組織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建設科普工作國家隊,弘揚科學家精神,普惠千萬公眾。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黨委書記、副主任魏平在致辭中說,數代“華植人”秉承“根植華南、家國天下”的理念和情懷,潛心于科學研究、專注于植物保育,積累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珍稀植物資源。同時,華南植物園也一直致力于科學普及和自然教育工作,長期以來在科普人才隊伍培養、科普活動開展及自然教育課程研發等方面堅持探索、不斷創新、成效顯著。此次活動將科學節與科普論壇融合舉辦,是科研與科普的完美結合。

          此外,科學節還開展了“科學教育沙龍”,邀請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技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等省市主管部門領導、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系統單位科學家、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中小學教育專家以及科普專家及產業工作者參與,共同推動大灣區科學教育領域的實踐創新與事業發展。

          接下來,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及各科研院所將與多個部門攜手合作,繼續推進“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活動,圍繞科研設施、科研成果開發系列科普產品,結合重大科學事件、科研成果等開展科普活動,向社會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男人天堂av|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熟BB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