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在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曉艷介紹了廣州在人工智能產業和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產業兩大領域的發展優勢與市場前景。
今年初,廣州高規格成立市委書記、市長雙牽頭的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組建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和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產業辦公室,集中資源攻堅,全力推動兩大產業高質量發展。
得益于廣州“全鏈覆蓋的產業基礎、要素富集的創新生態、場景驅動的應用優勢”,兩大產業發展迅速。
人工智能方面,廣州實現了“技術-產業-場景”深度融合。楊曉艷用“全”“強”“快”三個關鍵詞,勾勒出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圖景。
首先是產業鏈條“全”。廣州已集聚上下游企業超2100家,涌現出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云從科技等一批行業應用領軍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的產業矩陣。
其次是創新要素“強”。目前廣州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的大模型有33個,積極建設城市可信數據空間,首批上線城市服務、衛生健康等12個產業專區,覆蓋37個高價值應用場景。全市有30余個專業園區、700億元產業基金、5萬名專業人才,形成了“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全周期服務生態。
此外,廣州的人工智能場景落地“快”。全國首個全面覆蓋環衛保潔、綠化管養、市容秩序、燃氣等多種城市管理場景的5G+AI智慧城管系統率先落地廣州,有效賦能超大城市治理,為技術迭代提供了“實戰土壤”。
低空經濟方面,廣州如今已集聚產業鏈企業超4000家,擁有億航、小鵬匯天、華科爾、極飛等一批獨角獸企業。同時,擁有全國首批開設低空專業的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還有廣東空天院等“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和中國民用航空廣州航空器審定分中心等機構,形成了“檢測認證-適航審定-標準制定”全鏈條技術服務能力。
“依托千萬級人口規模與活躍的經濟基礎,我們梳理了應急救援、文旅消費、城市管理等200多項場景供給和需求清單,充分激發市場潛力。”楊曉艷表示。
據介紹,下一步,廣州將聚焦降成本、拓市場、強保障,推出一攬子政策,促創新、興產業。
人工智能方面,將著力構建“四維賦能”體系。
一是“要素降本”。出臺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創新推出算力券、數據券、場景券、模型券“四券聯動”,切實降低市場主體研發運營成本。
二是“場景賦能”。年內將發布100個“AI+”重點應用場景清單,涵蓋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領域,舉辦“AI+行業”供需對接會,推動頭部企業與重點行業深度合作,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產線”。
三是“空間賦能”。高標準打造環境優美、生態活躍的人工智能生態價值園,高品質打造覆蓋全產業鏈服務的人工智能企業孵化器,打造“工作-生活-社交”一體化產業社區。
四是“資本賦能”。設立廣州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算法研發、算力基建、行業應用等環節,對市場主體給予“天使投資+VC跟投+Pre-IPO接力”全周期融資支持。
低空經濟方面,將重點構建“全周期服務”生態。
一是“政策護航”。加快印發實施《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加強研發制造、通過適航審定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實實在在支持創新。
二是“基建提能”。加快建設“1+5+100”低空起降場地和低空智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為“安全飛”提供堅實支撐。
三是“基金聚力”。構建低空產業基金矩陣,聯動社會資本重點投向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等環節,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上市培育”全鏈條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