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記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廣醫一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周玉民
周玉民,中共黨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自跟隨導師冉丕鑫教授求學以來,一直潛心鉆研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與防治研究,扎根基層十幾年,為普及慢阻肺防控知識、提高基層社區和醫療機構的肺功能檢查技術和慢阻肺防治水平不遺余力。
周玉民長期參與冉丕鑫教授的慢阻肺研究團隊,帶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慢阻肺管理團隊在基層開展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和免費篩查活動。
在基層的調研中,他們發現許多輕癥慢阻肺患者未認識到早診早治的重要性,未能及時干預,往往拖成重癥才引起重視,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種現象讓周玉民的導師冉丕鑫教授和鐘南山院士觸動很大,他們決心在國內啟動首個由研究者發起的慢阻肺早期藥物防控研究。
這項研究從籌備到結束歷時8年,周玉民作為主要的執行者之一。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鐘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的帶領下,這項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于2017年發表在頂尖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首次向世界證明早期用藥可以改變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自然進程,而且治療時間越早,肺功能恢復的可逆性越大。
扎根基層做調研
周玉民回憶起,研究初期他和師兄劉升明等團隊成員前往韶關山區做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山區海拔比較高,冬天濕冷,沒有暖氣,沒有熱水,只能用冷水擦身,每次凍得直打哆嗦。
晚上睡覺,床不夠,他們只得兩三個人擠在一張床。山區霧大,被子濕冷,確實難熬。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研究有需要,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一住就是半個月。
因當地經濟相對落后,缺少酒店和飯館,廚房煙霧檢測必須在村民做飯的時候進行。當地村民的廚房污染大,一開火便煙霧繚繞。有時連續檢測200來家,不但累,還經常被熏得灰頭灰臉,嗆得眼淚直流,咳個不停。調查到晚上10點才摸黑趕回住處,他們錯過了飯點,就泡碗方便面填肚子。
他們的足跡遍及韶關云巖鎮、翁源縣、乳源縣、河源連平縣等地,訪遍84個村鎮和社區,至今調查3萬余人,目前仍在繼續。
一邊研究一邊科普
研究條件艱苦還算不了什么,隨著項目進行,周玉民和團隊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首先是病人難找。由于輕癥慢阻肺患者癥狀少,可能只是偶爾有些咳痰、咳嗽而已,難以引起患者的重視。即便是篩查出來,這些輕癥患者在治療和防控方面,依從性也比較差。
其次是控煙困難。有些患者誤以為戒煙“可能死得更快”,拒絕戒煙;有些患者則因戒煙后變胖,往往不是很配合。
怎么辦?為了讓研究能順利開展下去,讓更多輕癥慢阻肺患者得以早診早治,周玉民和研究團隊一邊在基層做篩查診斷,一邊向患者講解慢阻肺的危害和早診早治的重要性,做起健康科普。有時實在說不動了,他不得不把病情嚴重的慢阻肺患者的片子“亮出來”,讓輕癥患者“眼見為實”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