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1+10+N”主題教育學習陣地覆蓋全區
南沙區欖核鎮星海故里湴湄村的“三新”講學所用星海精神傳承著紅色基因;在全省首個區級非公企業黨校——功夫黨校內建成“三新”講學所,成為企業發展的紅色引擎;東涌鎮大穩村在廣東首創以咸水歌傳唱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水上綠道“三新”講學所;南沙區委黨校的泉湖之畔,黨史石刻濃縮成一部紅色簡史……南沙在全省第一個把講學陣地100%覆蓋到基層黨支部,首創了多個特色講學所。在第一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南沙區委依托“1+10+N”平臺,全面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學習研討活動,覆蓋全區891個黨組織和23415名黨員。
星海故里湴湄村的“三新”講學所。
唱革命歌曲乘春風前進
在南沙欖核鎮湴湄村冼星海(故里)紀念館,有南沙區內第一個結合本地紅色文化基地創建的黨員群眾學習教育平臺——星海故里“三新”講學所。在這里,黨員干部唱響偉大音樂家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等革命歌曲,參觀“星海展覽廳”,傾聽“星海的黨性”專題講座。前來參觀和開展講習活動的單位、企業、學校絡繹不絕,最多的一天接待場次超過十場。
“欖核是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我們一直致力于弘揚‘剛毅堅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求真務實’的星海精神。”南沙區欖核鎮黨委副書記唐斌告訴記者,根據上級提出的需要結合當地特色建設高水平的黨群服務中心的要求,為充分展示各黨組織黨建工作成果,促進黨建工作交流,深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激勵各黨組織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動發展,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黨建文化廳。展廳以“星”為元素,“核·新引領”為中心思想,劃分為星火燎原、時代星光、星光大道、星海風采、指路航標、欖核情星海夢、廉潔陣地7大內容板塊,以圖形、音像形式闡述了欖核鎮人民如何在黨的引領下在歷史洪流、時代春風中前進。
星海故里“三新”講學所是南沙8個講學示范點之一,其他還有:南沙在區委黨校“泉湖”刻石項目打造“三新”講學所,實施情景教學模式;在非公企業真功夫集團總部打造全省第一個非公企業黨校功夫黨校——“三新”講學所;在社會組織打造“講學快車”流動“三新”講學所;在東涌鎮以傳統咸水歌形式傳唱新精神,以歌謠“講學”;在中鐵建萬頃沙項目總承包部打造全省第一個施工工地“三新”講學所;在大崗鎮農業技術培訓教育基地打造以農民為講學、學習主體的“三新”講學所;在南沙青年創匯谷建成了全國首個粵港澳青年新思想學習互動分享的“三新”講學所。
“1+10+N”平臺100%覆蓋
在第一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南沙區委依托“1+10+N”平臺(1個區委黨校、9個鎮街黨校和1個功夫黨校、552個南沙“三新”講學所),全面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學習研討活動,100%覆蓋全區891個黨組織和23415名黨員。6月以來,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主題教育的系列文件要求為主題,開展了2500多場次的主題教育學習研討活動,真正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南沙開發建設的實踐成果。
南沙區委黨校作為主題教育的學習教育主陣地,是加強黨員思想理論武裝的重要平臺。在南沙區委黨校的泉湖之畔,“泉湖黨史石刻”重溫黨史,28塊黨史石刻濃縮成一部紅色簡史,清晰、深刻展現九十多年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黨課用深入淺出、形象風趣、富含感情的語言把一個個黨史故事講得栩栩如生,使學員們在聆聽紅船故事中,領悟到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仰。自項目啟動以來,共有全區內外197個單位,6170人次參觀了石刻項目,聆聽了黨史故事。
視聽學習區、數字沙盤區、互動分享區和交流討論室……南沙還建成了全國首個粵港澳青年新思想學習互動分享平臺,用新概念、新形式、新表達展示南沙新形象、傳播南沙好聲音,成為港澳乃至國際社會青年“一天即可全面了解南沙”的窗口。自試運營以來,該講學所已面向1100人次港澳青年舉辦宣講,開展“基本法課堂”,組織策劃“同根同源”朗讀大賽、征文、攝影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增強港澳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和愛國精神。
基層聲音
讓更多的人知道星海精神
欖核鎮黨群服務中心、冼星海紀念館講解員林寶瑩
講好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讓更多的人知道星海精神,才能弘揚星海精神,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永不止步。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我感受到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美好。作為一名市民,我感到很幸福;作為一名黨員,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