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羊城八景”評選活動
        粵韻西關鵝潭相伴, 2025年“羊城八景”誰最啱你心水?
        • 聽全文
        • 2025-06-26 17:27:38
        • 來源: 羊城晚報
        • 分享到
        • -

          “大通煙雨”輕煙裊裊,“荔灣漁唱”水鄉悠悠,“雙橋煙雨”迷霧夢幻,“鵝潭夜月”映照羊城,“古祠流芳”瑰寶匯集,“荔灣勝境”西關雅韻……翻開跨越千年的“羊城八景”名錄,代表荔灣的城市美景多次入選,自然風光疊加人文風情,讓荔灣成為展示“最廣州”“最嶺南”的城市窗口。

          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荔灣區是國家中心城市廣州的中心城區,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核心區,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市井街巷煙火味濃,非遺瑰寶名聲享譽,西關風味讓人陶醉,鵝潭美景重煥新機,嶺南花卉芬芳四溢……數不盡的荔灣風情,難以忘懷的鄉愁記憶。

          2025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擴大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影響力,提升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積極整合區內文化旅游資源,培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進一步提升荔灣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荔灣將給廣州市民帶來哪些驚喜?搶先為快,一起閱覽2025年“羊城八景”荔灣參選景點(區),助力荔灣出道!


        景點(區)介紹

        命名推薦:古祠流芳

        陳家祠4A旅游區

        古祠流芳牌樓

          景區位于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康王北路一帶,以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及其周邊公共文旅空間為核心。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落成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嶺南地區多種建筑裝飾工藝于一體,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

        陳家祠全景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陳家祠為館址,成立于1959年,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共收藏各類珍貴文物與現代工藝精品共計20000多件(套)。其中,國家級珍貴文物近3000件(套),是省內博物館中收藏明清以來廣東民間工藝精品最為豐富的藝術類博物館。

        陳家祠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筑元素

          陳家祠是廣州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點,2002年、2011年,連續兩次入選“羊城八景”,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5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廣州十大文物地標。

          近年來,陳家祠積極引入數字技術手段,大力開發特色文創產品,打造“古祠流芳”文化IP,年均游客接待量超200萬人次。2023年推出“光影秀”項目;2025年重新開放的東廣場設置嶺南植物景觀與非遺元素景墻,形成完整的文化游覽與休閑服務空間。

        陳家祠東廣場復綠

          未來,景區將繼續發揮文化內核作用,延續可持續發展路線。在環境提升上,將穩步推進片區景觀及基礎設施綜合整治工程,精心優化東廣場城市公園區、南廣場入口門戶區等功能區域布局,全面提升景區環境品質。文化運營方面,持續引入優質社會力量,深化“授權開發、委托經營”的文創運營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內涵,開發更多獨具嶺南特色的文創產品。此外,強化與1906科技園、西華路等周邊文旅資源聯動整合,打造嶺南文化特色旅游線路,增強景區整體吸引力。

        陳家祠東廣場的黃花風鈴木與陳家祠相映襯


        命名推薦:荔灣勝境

        西關永慶坊4A旅游區

        永慶坊

          景區位于西關腹地,是西關風情最濃郁突出的區域,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是集嶺南傳統文化、歷史街區、非遺傳承與都市更新于一體的重要文旅板塊,是老廣州文化風貌最典型的代表街區。2011年,曾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

          景區主體由永慶坊及荔枝灣兩大核心區域組成,以荔枝灣涌與龍津西-恩寧路水陸交叉的兩條廊軸貫穿,串聯逢源大街-荔灣湖、昌華大街、恩寧路、多寶路、寶源路5個歷史文化街區。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時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荔枝灣特色游船

          景區遵循“繡花”功夫的理念進行有機更新,以“修舊如舊、建舊如新”的原則替代大拆大建,以老城市新活力為核心,致力打造中國新時期城市有機更新的標桿、嶺南文化對外交流的窗口,是廣州最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區之一。

        夜間粵劇表演在粵劇藝術博物館上演

          景區擁有市內最多最密集的“最廣州”歷史人文元素:荔枝灣涌水系、泮塘嶺南水鄉古村、千年仁威古廟、二百年古榕、文昌古塔、梁家祠、粵劇“祖堂”八和會館、粵劇藝術博物館、武術傳奇李小龍祖居、廣州首條非遺街區等;最多樣的西關大屋及竹筒屋等近代傳統民居建筑群、最經典驚艷的騎樓和麻石街巷,還有眾多名人故居舊跡、典故;更有泮溪酒家、廣州酒家等美食老字號和各式馳名西關小吃,以及粵曲粵劇私伙局、三雕一彩一繡、國醫、武術、年俗等傳統非遺等。

        在仁威廟舉辦的“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

        龍津西路騎樓街

          近年來,景區先后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恩寧路、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廣州市僅有的兩片歷史文化街區,入選住建部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粵劇藝術博物館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永慶坊成功創建省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等。西關永慶坊景區年均游客接待量達3000萬人次,是廣州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泮塘古村

          未來,景區將圍繞空間活化、文化賦能、產業升級、智慧運營及區域協同五大核心維度精準發力,構建可持續的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生態。通過整合串聯上下九、沙面等周邊優質旅游資源,打造“大西關景區”一體化格局。

        粵劇藝術博物館月亮橋


        命名推薦:鵝潭新韻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白鵝潭,地處珠江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交匯處,曾見證海上絲綢之路商貿繁華,作為十三行“一口通商”起源地,曾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中國走向世界的門戶。

          景區涵蓋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沙面·西堤旅游區等歷史文化與濱水景觀資源密集區域。以“海絲文化、近代通商、當代城市文化設施”三重文化脈絡為基礎,是廣州打造世界級濱水文商旅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新春,廣州春節煙花匯演時隔12年震撼回歸白鵝潭。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作為核心文化設施群,位于白鵝潭畔三江交匯處,總建筑面積逾14萬平方米,由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組成。建筑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主持,秉承“文化巨輪、時光拱廊、鵝潭寫意、云山藝境”設計理念,打造高品質文化供給的新平臺、新空間、新模式,成功入選“廣州十大文化地標”。

        白鵝潭煙花匯演

          沙面·西堤旅游區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入選“文旅最廣州”十大景點、廣州國際化街區及廣州十大文物地標,曾是珠江“西十公里”的起點、老廣州城的商業文化中心。

          沙面島為廣州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區域,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筑,53座(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涵蓋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筑,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筑群。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白天鵝賓館也坐落于此。

        沙面島的建筑具有歐陸風情

          沙面島有古樹名木140多株。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名木有102株。

          西堤片區有廣州“十里洋場”之稱,是廣州古今商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的見證地。保留著一口通商時期的粵海關舊址、新古典風格建筑代表的廣東郵務管理局舊址和中國最早的“摩天大樓”南方大廈等著名歷史地標,被譽為“廣州外灘”。

        西堤

          未來,景區將以主動開放之姿,弘揚絲路精神,打造最開放包容的國際交流交往高地,高標準推進藝術社區建設,串聯多個文化里坊,構建多元文化生態。

          此外,廣州首座萬象城、聚龍灣珠江太古里、嶺南V谷山姆會員店等高端商業綜合體即將落地,將有力提升區域商業消費能級,做強白鵝潭世界級地標商圈,全力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的世界級濱水活力區。


        命名推薦:聚龍古村

        聚龍古村

        聚龍村牌坊

          位于荔灣區大沖口涌北岸,因村內挖地基時泉水自紅砂巖中噴涌,被視為“龍出瑞氣”而得名“聚龍”。始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由原廣東臺山縣沖云鄉蒼下村鄺氏族人共同出資建設,至今已有140余年歷史,是廣州中心城區少有的原生態保存型古建筑群,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2013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聚龍村由鄺伍臣等鄺氏家族成員投資興建,購置200畝土地,其中100畝用于居住建設、100畝為耕地。聚龍村整體為近乎方正的建筑群,街巷排列有序,整齊劃一。建村之初,共有民居20幢,1914年鄺衡石增建1幢,現存19幢。聚龍村也被看作是近代房地產的雛形,鄺氏族人采用類似“賣樓花”的模式,拿著設計圖紙,讓族人預訂認購房屋,拿到訂金后繼續建房子。

        聚龍古村俯瞰圖

          聚龍村所有民居均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碌灰筒瓦,青磚石基,既效仿了臺山鄺氏民居的傳統特色,又融入了嶺南西關大屋的建筑元素。

          近年來,市、區各級部門高度重視聚龍古村的保護與發展。荔灣區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用“繡花”功夫推進聚龍村及周邊環境提升。

          一方面,加大保護修復力度,恢復重建聚龍村廣場、更樓和鄺氏家塾,整治大沖口涌水質及水岸環境,保護古樹名木。

        聚龍古村保留著趟櫳門

          另一方面,持續推進活化利用,19幢傳統建筑中已有11幢完成活化改造,用于非遺、文創、社區更新等,還引入餐廳、影視創作等10家企業。

          民宿、文化創意等文旅資源向古村匯集,古建筑注入新活力,嶺南風情與文藝氣息碰撞出新火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