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廣州“羊城八景”再啟新篇,新一批羊城八景的評選工作正在緊密進行,預計在8月1日正式揭曉。
自宋代以來,“羊城八景”作為廣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綿延千載、代代相承,既是嶺南山水人文之精粹,更是城市精神風貌的凝練表達。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將在廣州開幕,“羊城八景”評選活動也隨之啟幕,千年文化與體育盛事交匯之時,城市形象的再塑與文化品牌的更新,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羊城八景”是廣州人心中的文化地標。如何對“羊城八景”文創資源進行深度開發,讓這個傳延千年的文化品牌變得“可觸可摸”?2023年,嶺南美術出版社與廣州文化集團已經聯手合作,將歷代“羊城八景”素材進行產品化設計并推出系列文創,既是對傳統的延續,也為當代生活注入文化溫度。
在去年與傳統老字號合作的基礎上,今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廣州文化集團與東方賓館合作推出的“八景月餅”將于近日上市,讓月餅這項傳統食品體現出濃厚鮮明的羊城特色。
羊城八景宋代卷
從丹青長卷到文創風物
產品結合實用性與藝術性
“‘羊城八景’作為廣州千年歷史中延續至今的文化品牌,其背后承載的不只是風景的更替,更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與發展脈絡。”嶺南美術出版社文創培訓拓展部主任陳積旺說。早在2014年,在廣州市委宣傳部的組織策劃和指導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邀請近百位書畫名家,歷時一年創作《歷代羊城八景》系列長卷共九卷,描繪自宋代至今的廣州代表性自然人文景觀,彰顯兩千載羊城之美。
據了解,長卷九軸涵蓋72個景觀,先由文史專家翻閱古籍撰文,再由書畫家創作,畫作與書法并舉,文脈與風骨交織。《歷代羊城八景》系列長卷原作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收藏,《歷代羊城八景》畫冊及九個版本“羊城八景”的微小復制品則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當時在學界與公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羊城八景長卷實拍
文化傳播之路不止于紙本之上。2023年,在市委宣傳部提出“打造代表廣府文化的城市IP”倡議之下,嶺南美術出版社再次整理已有素材,攜手廣州文化集團,將“羊城八景”系統轉化為審美格調與實用價值并重的文創產品。“從一幅畫到一個產品,中間要經歷構思、調研、設計、打樣、包裝等多個環節,往往歷時數月。”陳積旺坦言。團隊先后推出辦公系列如紙鎮、鼠標墊、筆記本等,生活系列如保溫杯、冰箱貼等,節令禮品如月餅等,文化傳播品如明信片等,并計劃拓展茶葉、茶具等承載廣府意趣的產品線。這些產品既保留原作風韻,又融入現代設計語言,兼顧視覺美感與使用體驗。
羊城八景系列明信片
羊城八景長卷藏品
“羊城八景”保溫杯
“羊城八景”冰箱貼
在眾多文創產品中,今年即將推出的“羊城八景”月餅禮盒還結合了十五運元素,尤其亮眼。“中秋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月餅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食品,這個產品自去年推出以來市場反響很好。”據“廣州禮物”城市文創品牌執行負責人、廣州文化展覽有限公司版權主管周卓介紹,今年與東方賓館合作推出的中秋月餅禮盒,是在去年版本基礎上的升級,“今年禮盒共包含八個月餅,分別對應八個代表性景點,盡量覆蓋廣州不同區,并兼顧古代與現代景觀。”禮盒整體設計以城市地標“塔耀新城”為盒蓋開端,結合八景主題,將城市意象與節令文化相融合。
打開月餅盒蓋,每個月餅包裝盒上分別印制了具有代表性的“八景”,月餅內還附贈了印有“八景”的書簽,讓人在賞月吃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廣州文化的厚度——市民可在“扶胥浴日”感慨海絲千年,在“蒲澗廉泉”漫步白云山路,在“珠海丹心”傳承英雄精神,在“蓮峰觀海”遠眺珠江入海,在“越秀風華”登上鎮海層樓,在“荔灣勝景”暢游荔枝灣涌,在“濕地晚唱”驚起一灘鷗鷺,更在“五環晨曦”中迎接十五全運。
從嶺南走向世界
“八景”文創賦能城市表達
廣州文化集團依托“廣州禮物”小程序商城上線“羊城八景”系列文創,并構建起覆蓋全市的30多個線下銷售點,包括廣州購書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院、新華書店等文博場館和文化地標,讓市民與游客在街頭巷尾,亦能“邂逅”這份千年文脈。
該系列文創產品推出后不僅好評如潮,也成為展示廣州傳統文化與人文底蘊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多次在高規格文化活動上展出,如“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魅力中國(廣東)——文化亞洲行”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等,廣獲國際友人青睞與好評。
下一步,廣州文化集團還計劃結合市場反饋不斷優化現有產品,同時開發更多新類型文創產品,并對原有產品進行包裝升級。嶺南美術出版社也正計劃與廣州本地大型國企探討聯名合作,將“羊城八景”元素植入到日用品包裝中。“我們希望通過文創賦能,讓這些產品更有文化辨識度,也更能代表廣州。”陳積旺表示。
隨著“新羊城八景”評選工作的推進,嶺南美術出版社也將啟動新一輪的藝術創作與文創設計。若能取得十五運相關授權,也有望將新八景與體育文化相結合,推出具有時代感與紀念性的融合型文創產品。
以文創為媒,讓世界更懂廣州,讓文化更有溫度。“我們希望‘羊城八景’不僅活在畫卷中,更能進入生活,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日常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之美。”陳積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