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2年06月09日
中國共產黨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共產黨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努力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
12月2日,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視頻致辭,充分肯定會議創辦以來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對世界發展的重大意義,鮮明宣示我們黨更好滿足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堅定決心,習近平主席的致辭在廣州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詹德村:
增強責任擔當 扎實做好對外工作
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詹德村
習近平主席向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發表的視頻致辭進一步強調了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形勢下加強溝通交流的重要意義,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立場。
作為祖國的“南大門”和國家中心城市,廣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疫情之下,成功舉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亞洲青年領袖論壇等重要國際會議,持續向國際社會闡明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決心和行動。秉持和平發展道路理念,廣州廣交朋友增友誼,今年國際友城達到100個,實現一個新的里程碑。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展多領域合作,包括向聯合國提交可持續發展地方自愿陳述報告、按期完成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過渡期)建設等。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在現有工作基礎上,不斷增強做好對外工作的責任和擔當,充分發揮廣州的特色和優勢,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廣州貢獻。
廣州市貿促會黨組書記、主任楊勇:
架好貿促橋梁 展現開放新姿
廣州市貿促會黨組書記、主任楊勇
習近平主席為“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專門發表視頻致辭,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對世界發展的重大意義,鮮明宣示我們黨更好滿足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堅定決心,讓我們倍感振奮,為我們發揮民間經貿大使獨特作用,強化雙向貿易投資工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征程上,廣州貿促人將堅持胸懷天下,充分放大30個海外聯絡處優勢,進一步深化與60多個國家160多個海外商協會的友好合作,利用線上線下開展對外經貿交流的契機,積極推介廣州城市形象和營商環境,展現廣州發展成果,講好廣州和灣區故事,擴大廣州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讓世界讀懂開放的廣州、開放的中國。
廣州市貿促會將對標國際一流貿促機構,聚焦雙向貿易投資,持續深耕“一帶一路”,高水平舉辦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等經貿活動,搭建更多優質展會平臺,充分利用RCEP機制,密切與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加強企業國際化經營合規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商事法律服務水平,銳意進取、乘勢而上推進廣州貿促事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為全面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新貢獻。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
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貢獻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
有幸出席本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并聆聽習近平主席發表的視頻致辭,我感到十分激動,更覺責任在肩,更加深刻認識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創造了很多經驗智慧,其中就包括對中醫藥這一中華文明寶貴財富的高度重視和傳承發展。中醫藥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圖譜,又是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的橋梁紐帶,傳承中醫藥文化對于弘揚中華文化和樹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有幸受邀在“新視野下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上進行演講,向來賓介紹5000年中醫藥文化及廣藥集團傳承發展中醫藥的生動實踐。集團于今年成為全球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實現了中醫藥領域世界強企“零”的突破。
未來,廣藥集團將更加積極推動中藥“六化”,即科普化、現代化、大眾化、國際化、產業化、時尚化,以文化先行撬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全力打造獨具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生物醫藥與健康企業,持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醫藥故事,為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積極做出廣藥貢獻!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院長趙龍躍:
加速培養綜合型復合型國際治理人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院長趙龍躍
習近平主席的致辭進一步指明了“讀懂中國”的意義和方向。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理論上我們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實踐上要創新培養國際治理人才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模式,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既能夠讀懂中國,深刻理解并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又熟悉國際政治、外交、法律、管理等知識,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治理,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的綜合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加速培養綜合型復合型國際治理人才是讀懂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不竭動力;積極向國際社會培養輸送高端國際治理專業人才,是努力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需要。近年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重視國際治理理論研究,加速國際治理人才培養,形成了立德樹人堅定理想信念、全面拓展綜合理論知識、重點提升實際工作能力、開拓創新國際合作交流和創造條件發揮人才作用“五位一體”國際治理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
讀懂人民需求 做好廣州服務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
習近平主席的致辭情深意切,字字珠璣,既回顧了黨的百年歷程,又闡明了黨的初心使命,還表明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選擇。
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我們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政務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精細化,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講好廣州數字政府改革故事。目前,廣州正在大力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推動“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一體發展,力求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廣州正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契機,寫好廣州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這篇大文章。
三是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政務服務互聯互通。近期,廣州發布“信任廣州”數字化平臺,與首批10家境內外合作數字證書服務商機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我們將以此為新起點,推動跨境數字可信認證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流通探索可行的路徑和規則,促進和便利穗港兩地企業、居民的經貿與民生往來,助力兩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何蔚云:
戰線前移 構筑堅實防疫堡壘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何蔚云
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此關頭,我們更需要增進思想溝通,促進交流合作,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致辭意蘊深遠,廣州疾控戰線干部群眾從中深受啟發,在工作中將始終貫徹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直戰斗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全體干部群眾毫不退縮,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把防控新冠疫情作為首要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從未下過火線。近期,中心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大家在學習后,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以更加飽滿的戰斗熱情投入到防控工作中。目前,比“德爾塔”傳播速度更快的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為此,廣州疾控將戰線前移,迅速對“奧密克戎”進行嚴密監控,開展風險評估,并提出科學的應對措施,為防控工作提供精準科學依據。我們全體廣州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以疾控尖兵要求自己,為人民群眾筑起堅實的防疫堡壘。
廣州市番禺區石壁街南站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彭浩梁:
居民事 再小也是社區大事
廣州市番禺區石壁街南站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彭浩梁
在習近平主席的致辭中,“人民”是高頻詞,這讓我感觸很深。社區是人民群眾生活家園,是黨員干部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地方。作為一名社區黨支部書記,我始終將服務居民作為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社區居民提供貼心周到服務。
2010年11月,我到南站社區工作,南站社區居委會開展服務半徑大,涵蓋整個石壁、南站區域。同時,南站社區內還坐落著廣州南站,是展現廣州形象的窗口。
社區很“小”,但也很“大”,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都與它密切相關。社區工作繁多,想做好非常不易。首先,要靠黨建引領。在社區,到處都能看見黨員的身影,南站社區現有回社區報到在職黨員200多人,大家加入黨群先鋒服務隊,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讓黨旗飄揚在社區服務第一線。其次,要靠一顆真誠為民的心。作為社區事務的大管家,要把居民的事當成大事,認真去傾聽、去解決。有困難找居委,這是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可。只有真心實意為居民辦實事,才能贏得大家的口碑。再次,要靠社區大家的力量。南站社區黨支部建立“1+X+Y”社區發展模式,主動盤活轄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推動更多在職黨員走進社區、服務社區、融入社區,實現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