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0年09月01日
今年以來,14.9平方公里的琶洲地區新設企業1885家,新遷入企業468家,新增企業1300家左右,達到11500余家,其中“四上”企業715家,1-6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3.46億元,同比增長1.2%。
珠江之畔,海珠琶洲。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內,唯品會公司總部大廈、復星南方總部等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引擎正茁壯成長,全新的產業活力正在這里迸發,激發老城市新活力。
珠江之畔,海珠琶洲。唯品會公司總部大廈、復星南方總部等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8月28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正式召開。海珠區承辦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平行論壇是其中規模最大、參與客商嘉賓人數最多的平行論壇。
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區,過去海珠區的城中村、工業廠房等低效用地多。如今,海珠區正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圖景: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新動能迸發到城市更新的新空間開啟,從營商環境優化的發展新速度到碧道環繞的城市環境新品質……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海珠區正在向著城市發展高層次、城市建設高質量、城市管理高效能和城市環境高水平的方向邁進。
新引擎,新活力。海珠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雙區驅動”“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為牽引,加快建設有活力有魅力、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奮力在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
新引擎加速啟動
短短幾年,唯品會全球總部項目就交付使用,琶洲速度讓人贊嘆。這也是琶洲核心片區第一個交付使用的數字經濟總部,意味著琶洲核心片區歷經5年的建設,進入了企業入駐運營的全新里程。
按下加速鍵的琶洲速度讓人側目:復星南方總部(南地塊)于今年7月23日竣工交付。今年上半年,琶洲核心片區還有20個項目正在推進建設,其中環球市場、阿里巴巴等8個項目已封頂,科大訊飛、騰訊等6個項目正在主體建筑施工,廣發基金、南方傳媒等6個項目正在基坑施工。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而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為代表的海珠,在新經濟、新動能等方面傳遞出令人振奮的信息:目前琶洲集聚了全區1/4的高新技術企業和6成的世界500強項目。琶洲核心片區掛牌、入駐、開業、開工項目共66個,總投資1446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
從速度到效益,數據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了這片熱土蘊含的強勁脈動:今年上半年,琶洲西區拍地企業成立的123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3.91億元,同比增長15.7%。在琶洲發展平臺提升和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下,琶洲發展對企業繼續保持較強吸引力。今年以來,14.9平方公里的琶洲地區新設企業1885家,新遷入企業468家,新增企業1300家左右,達到11500余家,其中“四上”企業715家,1-6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3.46億元,同比增長1.2%。這里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經濟能量的爆發地。
海珠以琶洲地區為主戰場,針對產業鏈的關鍵節點和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短板、壯大鏈條,逐步完善健全產業配套,促進技術、創新等要素資源的共享共用。數據顯示,2020年1-7月,海珠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220.7億元,同比增長49.5%,數字經濟動力強勁。
城市更新提速
海珠區瀝滘村的改造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未來這里作為海珠創新灣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濱水生態、科技創新集聚區。有著近900年歷史的瀝滘也將迎來巨大的變化。
海珠區把城市更新九項重點任務作為實現老城區新活力的重要抓手,通過空間更新提質、業態更新提質,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
“三舊”改造工作加快推進。瀝滘村、新市頭村等5個改造項目進展順利;優化老舊小區微改造工程建設流程,全區在推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完工52個;盤活舊廠低效用地,5個舊廠改造項目按計劃推進。
“兩園一場”整治有力有序。海珠區成立紡織產業聯合會,推動中大紡織商圈加快業態升級;鼓勵優先發展科技創新園區,打造了唯品同創匯等一批優質產業園區項目;17家物流園整治任務順利完成。
城區環境品質明顯提升。數據顯示,海珠區今年上半年已拆除違法建設面積211.28萬平方米;全區74條河涌水質穩中向好,15條重點河涌保持“長制久清”;海珠濕地景觀品質提升工程有序推進;清理“散亂污”138家,1000多家下游企業搬遷轉營,騰出近10萬平方米的舊物業改造成科創園區。
伴隨著城市更新的提速和城區環境品質的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正在這里打開。
營商環境優化
作為落戶琶洲的企業,南豐集團董事長梁錦松說出了選擇海珠選擇琶洲的原因:“我們非常看好廣州,看好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海珠區政府的招商團隊和首席服務官,提供了耐心、細致、專業的落地服務。”
在海珠區政務服務中心4樓開辦企業服務專區,新辦企業股東黃勇花了不到4小時即從窗口人員手中拿到了裝有營業執照、5枚印章、發票、稅務Ukey等的開業“大禮包”。隨后通過工作人員的指引,他來到3樓大廳,不到2小時一并辦齊了開業所需的電、水、氣接入報裝業務,極速實現“即辦又即營”。
海珠區營商環境在改革創新中跑出新速度:
——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0.5天,推行首次刻制印章免費服務;
——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全流程壓縮至6個環節、耗時28天、零成本;
——企業間不動產轉移登記一小時辦結……
據介紹,海珠打造“海珠政務”全流程指尖辦平臺,982項政務事項可通過PC端網上辦理,747項政務事項可直接在微信上“指尖辦”,超過851項事項實現全程“線上辦”,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圍繞高頻、熱點、社會反映強烈的政務服務事項,推出53個“一件事”主題政務服務套餐。這也贏得了政務服務對象的點贊。
更快的政務服務、更優的營商環境,吸引著一批批企業和人才落地。
環島碧道美如畫
晨曦微露,鳥兒輕鳴,愛跑步的林熙迎著江風、沿著海珠區閱江路碧道一路暢跑。自6月底閱江路示范段碧道一期建成開放后,這里便成了他每天晨跑的新選擇。“功能齊全、景色優美,這樣的碧道太贊了!”
作為城市中心的生態區,海珠區將閱江路碧道示范段建設作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海珠實踐,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島資源稟賦,依托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大環島+小環島”“環島+濕地”的規劃建設思路,高位謀劃,精雕細琢,一幅彩色的海珠環島碧道畫卷正徐徐鋪開。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環島碧道同步推動海珠濕地內部的聯通,以碧道建設為牽引,不斷提升海珠濕地生態多樣性成效,沿河道恢復生態系統,今年內將建成濕地聯通碧道9.7公里,為市民提供在城市和綠地間穿行、珠江和濕地間漫步的自由空間。
海珠濕地是通過濕地保護修復建立起來的城央濕地公園。經過幾年不懈的保護與建設,海珠濕地呈現出碩果累累、鳥鳴啾啾、魚兒騰躍的嶄新面貌,目之所及皆是綠意盎然,交錯的河涌從果林間蜿蜒穿過,哺育著嶺南佳果。
從海珠環島碧道到海珠濕地,海珠區不斷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