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次數: |
- |
廣州故事:從千年商都到全球城市
藍天白云下的珠江新城和廣州塔。
2018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一場名為“廣州之夜”的晚會在天津驚艷亮相。
穿越2000年的城市天際線、嶺南版清明上河圖、廣州十三行風情、花開廣州、珠江夜景、城市建筑群……一幅幅精彩絕倫的動畫長卷和壯觀影像展現在環屏巨幕上,讓現場來賓宛若置身古今流轉的長河中,感受千年商都的歷史沉淀和國際都市的動感活力。
2019年1月22日,冬季達沃斯論壇在瑞士召開。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結構”。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認為,以智能化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重新構建全球的經濟格局,賦予全球化新的定義。而廣州正是這場變革的積極參與者。
從東方第一大港到擁抱全球化4.0,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正在積極重返世界舞臺。
連接世界的千年商都
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后起如紐約、首爾、東京等世界名城都是過去五百年間才開始崛起,曾與廣州一起站在世界巔峰的威尼斯現在只有往事可追憶。
作為中國的“南大門”,海外貿易在廣州的興起,至少能追溯到唐朝。唐開元年間,每年來這里做生意的外國商人達80多萬人次,長期留居于此的有12萬人以上。
千年商都的歷史,賦予了廣州比中國其他城市更開放、更包容的地方文化。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在1978年中國打開國門后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在一些人看來,廣州的城市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市井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市井文化因為受到較少約束,顯得更加隨意、自由,城市更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老百姓也更關注自己的生活。
千年文脈的新活力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專門到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
他在聽取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后,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事實上,廣州一直注重自身文化的傳承。這在舊城改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做法不同,廣州對老城區——包括城中村——很少采取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
廣州在永慶坊的改造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微改造”的理念,即不破壞街區原有的空間肌理,只是對危舊建筑進行加固和修繕,最大限度保留街道的原有風貌。最重要的是,不再強求所有的居民搬遷,留下了部分居民,讓片區內老廣州居民的生活得以延續。
荔灣區還通過引入創客空間、文創、民宿等新興業態,提升產業,吸引年輕人就業。如今永慶坊已成為廣州最炙手可熱的網紅景區。
重新出發的國際城市
2015年,廣州國際燈光節正式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光年”的特別推薦活動,追趕上法國里昂燈光節、澳大利亞悉尼燈光節,并稱為世界三大燈光節。
2017年,廣州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在該論壇召開前,廣州利用籌備會議的機會,在全球范圍內策劃一系列城市路演推介,涉及北京、巴黎、香港、紐約、華盛頓、東京、新加坡、臺北、芝加哥、慕尼黑、倫敦、上海等13個城市,把會議籌備年轉化為城市形象傳播年。
在接下來的2018年,被廣州市定為“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和“國際品牌提升年”,希望借此進一步提升廣州的國際知名度。
在這個過程中,廣州先后配合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首屆媒體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G20領導人峰會、APEC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主場外交和高訪活動,組織了36場城市推介會和故事會,吸引包括全球政界、企業界、智庫界等各領域領軍人物及華人華僑上萬人參與。
除此之外,廣州還積極引進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性組織、智庫、媒體落戶廣州,講好中國故事、廣州故事。
在不斷加碼的推廣力度背后,既體現了廣州邁向國際舞臺的勃勃雄心,也反映出它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占據主動的迫切心態。
擁抱全球化4.0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2015年前后,廣州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定為新的發展方向。
2016年年末,廣州又出臺了專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實現增加值4000億元,在GDP中的比重超過15%,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實現高端就業的重要支撐。
在這一規劃推動下,廣州啟動了新一輪的招商引資行動,尤其是針對那些國際知名的重量級產業龍頭項目。富士康第10.5代顯示器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落戶廣州的。這個投資額高達610億元的項目,既是富士康近十年來對中國內地投資的最大一筆項目,也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項目2019年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將超過900億元,年稅收大約40億元。
據統計,從2015年至2017年,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量由1919家增加到8690家,翻了兩番,產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也上升到10.3%,超過了2200億元。
立于時代潮頭
文創產業主要包括數字內容、動漫游戲、傳媒影視、文化創意設計、文化裝備制造等產業。在國內,廣州文創產業一直居領先地位,比如在動漫游戲行業,就流傳著“全國看廣東,廣東看廣州”的說法。
廣州文創產業最初的萌芽,完全來自民間。成千上萬的文創企業,在創造新興業態和財富的同時,還催生了以舊城改造為特色的文創產業園的發展。在廣州,有150多個文創產業園,它們很多原來都是舊廠房、老村莊。
文創產業園的不斷完善和普及,反過來又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文創行業的隊伍中來。如今,在廣州有34萬多人從事文創工作,每年創造的產值占全市GDP的5%以上,高達1000多億元,并且仍在以每年13%的增速增長。
從去年開始,廣州加強了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將大幅增加扶持資金力度,2019年很可能成為廣州文創產業真正的元年。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城市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競爭。在今天全球城市競爭的格局下,廣州人相信,只要這種文化傳承在,廣州就一定會立于時代的潮頭。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