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次數: |
- |
600億元級項目從樁基施工到主體工程結構封頂僅用一年
2月14日,廣州增城富士康超視堺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投資項目第一臺核心設備8K高精度曝光機按原計劃吊裝進場。
2月14日,項目首臺核心設備曝光機裝在溫控柜中運入產業園區。
新春伊始的2月14日,備受關注的廣州增城富士康超視堺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項目第一臺核心設備8K高精度曝光機進場安裝。該項目設備調試將在今年6月份完成,并于10月如期量產。
今年2月,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迅速行動,突出重點,攻堅克難,形成項目建設熱潮,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廣州高質量發展,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廣州扎實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戰略部署,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破解超大型項目籌建審批難題,多方聯動,精準服務,創下了超視堺8K項目這個投資總額達610億元的超大型項目從簽約到注冊實體公司僅19天、從動工到大規模開工建設僅4個月、預計從開工到建成投產僅需兩年的“增城速度”。
案例聚焦
創新審批:“要件把關容缺受理”
單體報建:當天交資料當天出證
富士康超視堺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項目(以下簡稱超視堺8K項目)投資總額610億元,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規模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項目主要從事8K顯示器生產及高端顯示技術產品研發,建設規模國內同行業中最大,生產工藝世界最先進。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從樁基施工到主體工程結構封頂僅用時一年,創造了廣州超大型項目籌建的新速度,也充分體現了廣州市、增城區深入貫徹營商環境改革的新高度。
技術審查先行行政關口后移
項目環評和廠房環評相分離
超視堺8K項目總建筑面積180.52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液晶面板行業中單體體量最大、總體建筑規模最大的項目,其審批難度也不同以往。圍繞項目建筑體量大、技術標準高、建設工期緊的特點,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協調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創新性地采取“技術審查先行,行政關口后移”的審批模式,實現了超大型項目籌建審批大提速。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人士介紹,對于項目規劃報批、各主體工程的單體報建及施工許可,采取“要件把關、容缺受理”方式。增城協助項目方提前將技術資料提交有關審批部門進行審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修正,確保了送審時資料的準確度,最終單體報建實現“當天遞交資料當天出證”。同時,項目樁基礎工程和主體工程分段分批審批,確保項目工程總體建設進度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在環評審批環節,省、市、區三級環保部門聯動,創新性地采取了項目環評和廠房環評相分離的方式。在省環保部門指導下,市一級開展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區一級先行完成廠房環評審批,廠房環評于2017年5月17日獲批,確保項目廠房按期動工建設。經市環保部門專家評審會評審,項目環評于2018年5月7日順利獲批,有力支撐項目建設進度。
在消防審批環節,項目也面臨著新問題。項目最大規模的陣列廠房長359米、寬325米、高45米,單層最高達18米,規模之大前所未見。針對項目消防設計會突破相關防火規范和設計規范的情況,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省市部門的指導下,先后4次赴同類型項目學習消防設計經驗,組織專家多次專題研究討論,優化消防設計方案,確保項目主廠房消防審批順利推進。
通過高效規范審批,項目2017年7月開始大規模開工建設,從正式動工建設到主體結構封頂不到一年。去年8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有關方面在破解超視堺8K項目優化審批流程的創新舉措,與該《實施方案》不謀而合。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人員表示,增城正緊鑼密鼓地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改革措施,在實踐中推動改革措施落地,解決項目籌建“最后一米”的問題。
幫企業優化供電方案
每年省電費六千萬元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應當從企業最關切的問題入手。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政府服務做加法,企業成本做減法”的工作思路,想方設法保障企業建設和運營的各項要素,為企業降低成本。
按照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供電規劃,已有三個110千伏變電站可為超視堺8K項目供電,但由于該項目的產品精密度高,要求的供電等級也較高,必須建設220千伏專用變電站,才能保障供電的穩定性,并實現成本控制。為此,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各級供電部門聯動,幫助項目完善優化供電方案。經過反復論證,最終采取了從項目周邊創強路220千伏線路T接出線的方式,在項目廠區附近T接下地。這一優化舉措,節約了征地拆遷和工程投入費用約1.8億元,每年還能節約用電成本約6000萬元。
超視堺8K項目進口設備總柜量為13090柜。許多精密設備需置于恒溫恒濕的環境,并以超高超寬特殊貨柜運輸,運輸條件要求極高。為保障項目設備進口和運輸,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協調海關、港口等單位,高效開展海關注冊登記、檢驗檢疫等通關業務,保障超大型設備免開箱查驗整體報關進口。從去年10月17日進口第一臺設備開始,截至今年3月15日已進口設備1840柜。
建人才公寓完善配套
吸引上下游項目入駐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條件。為保障超視堺8K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專門規劃建設了總建筑面積18.89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共1282套不同類型的住房;規劃建設總建筑面積21.36萬平方米的開發區員工宿舍,共3500套宿舍,可入住近萬人,滿足項目生產工人入住需求。同時,積極完善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
超視堺8K項目負責人表示,廣州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對于項目人才引進和上下游配套項目的入駐有重要意義,目前已注冊廣州超視堺國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8宗上下游配套企業,注冊資本達10.47億元人民幣。
基層思考
想在前面做在前頭
多級多部門扁平化聯動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建設和安全生產監督局工作人員 陳志宏
作為投資規模超600億元級別的大項目,超視堺8K項目的籌建工作之難、涉及的部門之多可想而知。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建設和安全生產監督局工作人員陳志宏表示,項目從簽約到注冊實體公司僅用19天,從注冊到項目奠基動工僅用31天,從動工儀式到大規模開工建設僅用4個月時間,預計從開工建設到建成投產僅需2年時間,完全按計劃推進建設,這體現的既是“超視堺速度”,更是“增城速度”“廣州速度”。
這種速度的背后,首先是真心真情服務企業,在抓落實上見行動見實效。項目落戶以來,增城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專門的服務團隊,由負責開發區日常工作的領導牽頭,建立管委會、辦局、服務專員三級協調機制,每周至少召開一次協調會議、跟蹤一次建設進度,制定《超視堺8K項目籌建工作倒排時間計劃表》《超視堺8K項目籌建工作聯系表》,建立項目落戶建設、綜合服務、信息收集報送、全程督辦跟蹤等工作機制,倒逼有關責任單位加快工作進度,確保項目如期推進。
其次是提前謀劃,為項目想在前面做在前頭。有關部門借廣州推進壓減企業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三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的東風,為企業提供從項目籌建、建設、運營投產全過程免費代辦領辦服務,并針對籌建過程中“痛點”“難點”“堵點”,提前謀劃,主動對接。比如,提前幫助項目方優化排澇方案,妥善解決排澇的問題;提前拿出專題方案,主動解決項目方籌建人員臨時辦公問題;提前規劃施工工人生活配套區用地,解決一萬多施工人員的住宿、飲食、娛樂等生活需求;充分考慮到項目方未來會有外籍員工的情況,全面講解外籍人員薪資所得稅、五險一金購買、印花稅和房產稅政策等。
而最讓項目駛入快車道的,當屬整合資源,多方聯動協同推進項目建設。省、市、區相關部門建立多層次工作機制,省市各級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建立多個微信交流平臺,共同推動項目立項、用地、建設、稅務、海關、消防、環保、供電、水務等方面全方位的政務服務,逐一破解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各項難題,實現快速推進。
“這個超大項目的審批實踐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只有推動多級多部門聯動,拓展服務半徑,實現扁平化服務,才能真正讓項目盡快落地。”陳志宏說。
專家點評
重點大項目引進來
產業生態鏈建起來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 李志堅
“廣州要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需要構建先進制造業的優勢,發揮大項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是很好的切入點。”李志堅表示。作為廣州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先進制造業投資項目,超視堺8K項目對廣州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創新驅動,搶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制高點都有著重要作用。
和過去的招商引資不同,李志堅表示,如今的投資項目不僅帶來了一個企業,而且通過招商引資帶動產業創新、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超視堺公司此次投資不僅帶來了先進的制造業經驗,還有10.5代顯示器的全球領先技術,并在廣州建立生產、制造和銷售的全產業鏈條。項目落戶也帶來了8K顯示上下游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逐漸形成廣州新的核心產業。這一系列動作,都將助力廣州通過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打造“世界顯示之都”,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如今,企業投資更看重產業優勢、產業基礎。廣州擁有科技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輻射帶動能力強。李志堅建議,廣州要借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發揮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優勢,主動與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相結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