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力嘉年華全城共享
8月1日,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全運萌物集體空降廣州,體育文創既能看還能玩!
當天,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新聞廣電宣傳部指導、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日報社)主辦的“全運年·看廣州”體育文創嘉年華系列活動在廣州報業文化中心拉開序幕。集“1場交流盛會+1月主題展覽+3天多彩市集附體展覽”于一體的體育文創盛宴,點燃了全城全運熱情。歷屆運動會吉祥物集體“空降”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各類展品觸發體育迷的集體記憶;而將漢服、動漫、科技一一囊括在內的文創市集帶來各類交互體驗;體育、文化和旅游界大咖齊聚論道,碰撞新火花……一系列豐富活動為不同年齡層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體驗。
此次體育文創嘉年華將向市民持續開放,其中文創市集將持續三天,主題展覽將持續一個月。
騎行隊員和嘉賓在集市合影。
展覽吸引了不少觀眾參加。
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登上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天臺。
跨界對話 激發創新思維
辦賽事,也是辦城市。然而體育、文創和旅游之間的交集在哪里?在“全運年·看廣州”體育文創嘉年華系列活動之“躍動文體旅,共繪大灣區”體育文化交流對話活動上,來自體育界、文化界、旅游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揭開了全運會背景下體育文創發展的一系列花絮故事以及前沿觀點。
其中,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全運會吉祥物總設計師劉平云便從城市文化、設計理念、設計要素等方面介紹“喜洋洋”“樂融融”。他表示,中華白海豚喜歡群居,展現的團結互助精神與體育賽場運動員的團結奮進互相呼應,“而全運會及殘特奧會會徽首次造型一致,體現節約辦會的理念,提高了物料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引領精神”。
而廣州市公共藝術家協會主席、十五運特許商品設計藝術顧問郭承輝在《城市形象推廣與公共藝術、文創的關聯》的主題分享中表示,城市的形象是由看得見的外在和看不見的內核構成。體育、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關鍵在于找到看得見的載體與看不見的文化的深度連接點,當文創可以帶領人們找到一座城市的深度文化氣質,看見一座城市背后的文化故事,才能激發巨大活力。
而除了深度前瞻的行業交流,當天還舉行了“珠江浪涌繪灣區,創意燃動十五運”體育文創優秀作品和案例推介活動頒獎儀式。此前,廣州面向全社會征集了近200份全運體育文創產品與設計,而在當天,“珠江浪涌繪灣區,創意燃動十五運”體育文創優秀作品和案例“C位作品”正式出爐。
“珠江浪涌繪灣區,創意燃動十五運”體育文創優秀作品和案例評選結果揭曉,《<飲茶爭先啦>早茶全運會》獲一等獎。
全運萌物 喚醒城市記憶
當天,在“全運年·看廣州”體育文創嘉年華系列活動之“吉物映全運·灣區續華章”體育吉祥物回歸特展上,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誕生的首個吉祥物“陽陽”以及歷屆形態各異的體育萌物形象也一一空降廣州報業文化中心,營造起濃厚氛圍,觸發了不少觀眾的體育集體記憶。
此外,現場還通過史料與漫畫、AI等創新表現形式聚焦體育精神的傳承。既有歷屆運動會和郵票的結合,也設置了“方寸華彩·全運萬象”AI吉祥物互動環節,觀眾可以通過麥克風詢問AI體育相關知識。文創互動展區則展出了一批將繪畫和滑板相結合的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塊可以拼在一起組成鳳冠圖案的滑板,上面還畫著紫荊花、蓮花和木棉花,分別代表著香港、澳門和廣州。
不少市民坦言,展覽現場的一系列“展品”更是觸發了自己的本土體育情結以及廣州人的體育集體記憶。其中,來自寺右村的龍舟原型近距離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展現了廣州體育與民俗的深度結合。“我覺得今年全運會的兩個公仔特別好玩,更貼合現在視覺上的喜好。”參觀展覽的市民黃先生說。他還表示,希望全運會趕緊開幕,期望全運會可以促進廣州、廣東、大灣區的經濟發展。
文創市集 點燃全新體驗
當天,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北廣場人聲鼎沸。“創享體育,文韻市集”體育文創市集設置了體育文創企業精品區、博物館體育文化專區、設計創意集合區、特許商品零售區、體育文創DIY手工坊,全國知名企業、博物館、設計師和藝術家紛紛來到現場,帶來了涵蓋手工、潮服、賽事周邊、文物復刻品等體育文創產品。
體育文創企業精品區匯聚了眾多全國知名體育文創企業,展示著手工體育玩偶、徽章、潮流服飾、熱門賽事主題紀念品及運動裝備周邊。上汽大眾更將汽車開進廣場,推出了以體育為主題的彩繪汽車互動體驗。
博物館體育文化專區則帶領觀眾踏上歷史文化之旅,展出了一系列精美的文物復刻品。廣州藝術博物院工作人員雍女士介紹,團隊創新設計了一套“哇小魁”運動主題冰箱貼,以各種運動姿態呈現體育魅力。特許商品零售區也熱鬧非凡,第十五屆全運會的各類限定商品,尤其是吉祥物玩偶,吸引了眾多市民排隊選購。
市集還設置了跨界互動游戲,古風愛好者能沉浸式體驗歷史上的體育運動;動漫愛好者則能探尋“二次元+體育+文創”的融合創意。足球井字棋、迷你冰壺、乒乓進桶、籃球機等趣味運動項目吸引了市民邊玩邊贏取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