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歷史上第一屆碳中和全運會 為體育賽事樹立新標桿
天河體育中心改造后煥然一新。
5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世界田聯接力賽在廣州舉行,煥新升級的天河體育中心迎來首場世界大賽。在十五運會倒計時即將迎來180天之際,眾多頂級世界田徑選手齊聚廣州,為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營造火熱氛圍。
“辦好賽事就是辦好城市”,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5年11月在粵港澳三地舉辦。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以“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將綠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賽事籌辦的全過程,致力于打造歷史上第一屆碳中和全運會,為體育賽事的綠色低碳發展樹立新標桿。
低碳助力全運,多個體育場館綠色升級
5月11日晚,2025年世界田聯接力賽展開決賽日的爭奪,天河體育中心刮起紅色旋風。男子4×100米世錦賽資格賽第二輪中,中國隊以38秒03取得小組頭名刷新賽季最佳,獲得東京世錦賽名額;在女子4×100米接力世錦賽資格賽第二輪中,中國隊以43秒03刷新賽季最佳贏得小組頭名,獲得東京世錦賽資格;在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第二輪比賽中,中國隊以小組第三的成績獲得東京世錦賽入場券;在男女混合4×100接力決賽中,中國隊獲得第7名……
承辦十五運會開幕式和最多比賽項目的廣州,23個競賽場館已于2025年3月底全部實體完工,實現硬件設施全面升級。為實現綠色低碳目標,廣州賽區采用“1+1+1”模式,即一個零碳建筑、一個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綠建星級場館,實施差異化改造策略,煥發老場館新活力。
其中,大學城體育中心攀巖場成為國內首批零碳體育場館改造項目,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成為全國首個近零碳大型體育場改造項目,所有改造場館至少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此外,天河體育中心體育館、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均按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進行改造。
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大力推進機電系統升級改造,聚焦六大措施提高場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運用高效多聯機系統、新風熱回收系統、智慧照明系統、高效電梯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節水系統等一系列舉措,實現機電系統減碳。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從隔熱、通風、遮陽三大要點入手,突出嶺南建筑特色。工程更換玻璃幕墻,提升熱工性能。改造通過去除原二層玻璃幕墻,形成內外連通風道和更加通透的運動空間。新增水平挑檐、挑出平臺,與原有的飄帶型大屋架共同構建立面遮陽系統,大幅減少因陽光直射產生的熱量傳入。此外,挑檐上部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并植入藤蔓類植物,利用太陽能和植物蒸騰作用,進一步推動場館節能降碳。
城市“顏值”提升,大氣、水環境質量達歷史最優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初夏時節,白云山麓蟬鳴聲聲,荔枝灣畔荷尖初露,廣州正以高顏值的“花城”名片迎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到來。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大氣、水環境質量達歷史最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AQI達標率)提升至94%,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繼續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國考省考優良斷面比例提升至100%;近岸海域無機氮濃度1.47毫克/升,首次達到年度考核要求,增江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廣州充分利用大型綜合性賽事推進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的契機,聯動推進“賽事側”和“城市側”美麗建設,出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打造美麗全運實施方案》,為美麗城市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廣州賽區探索推動賽事“碳中和”,據初步估算,廣州賽區總碳排放量約為50萬噸,擬通過企業贊助、市民捐贈、直接購買碳配額、碳普惠減排量等方式,最終實現廣州賽區碳中和。與此同時,推進與賽事相關的“無廢體育場館”“無廢酒店”等“無廢細胞”建設。
除了場館的低碳改造,廣州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籌辦過程中還實施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綠色低碳舉措。在賽事交通方面,大力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賽事期間出租車保障車輛100%選用新能源車,為運動員、工作人員和觀眾提供綠色出行選擇。同時,優化賽事交通線路,通過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合理安排車輛調度,減少交通擁堵,降低碳排放。此外,還鼓勵觀眾采用公共交通、步行或騎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前往賽場,并在賽場周邊設置充足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和公共交通接駁設施。
推進國家試點,為城市注入“健康基因”
環境和健康,是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兩大戰略的交匯點。廣州以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開展賽事區域環境健康保障工作,探索大型體育賽事環境健康管理路徑。
什么是環境健康管理?是指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融入環境健康風險防控為核心開展的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創新性。
2024年底,廣州正式獲批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城市,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唯一的“健康環境試驗田”。這項為期三年的創新實踐將從2025年持續至2027年,為城市注入“健康基因”。
根據《廣州市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工作方案(2025—2027年)》,廣州將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主辦地為契機,開展賽事區域環境健康風險源調查、評估及管控,繪制分布地圖,構建并試行發布大型體育賽事重要場所環境健康友好指數,助力辦好綠色低碳美麗健康全運會。
作為試點城市,在高品質辦好賽事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日常出行環境。立足廣州“山水林田湖草海”豐富生態環境資源稟賦,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中心地等城市屬性,突出良好生態環境對公眾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聚焦文旅商體融合提質增效,探索發展具有嶺南特色的環境健康產業,實現生態優美、產業優化和人民健康協同發展。比如優化交通規劃,減少擁堵帶來的尾氣污染;在道路周邊增加綠化,凈化空氣。此外,“環境健康+”產業融合將會催生出更多以環境健康為主題的體育運動“地圖”、自然康養基地和優質文旅線路,為文旅消費注入新動能。
廣州以“綠色低碳”為筆,以全運盛會為卷,精心勾勒出一幅生態與體育交融、環保與激情共生的壯美畫卷。從場館的低碳改造,到賽事全流程的綠色舉措,再到城市“顏值”的跨越式提升,這場全運盛會讓城市發展更具溫度,讓文明底色愈發鮮明,讓幸福圖景觸手可及,助力廣州老城市煥發新活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