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端”上餐桌 故事“融”入美味
中秋假期,廣州的煙火氣格外熾熱。當“雙節”團圓時刻,遇上全城火熱的“Young城點心季”,一場美食消費盛宴在全城同步上演。從創意十足的新式點心,到情懷拉滿的老字號回歸,再到“餐飲+文旅”的沉浸式體驗,廣州餐飲市場展現出其消費市場的深厚底蘊與蓬勃活力。
體育IP“玩轉”餐桌,創意點心點燃假日消費
國慶前夕,廣州啟動第二屆“Young城點心季”,聯動粵港澳大灣區10家餐廳,以體育與國慶為靈感,創制10款點心。點都德的“灌籃包”和“蟹蟹乒乓球”一經推出,便成為國慶、中秋期間的熱門點心。隨著十五運會臨近,廣州的運動氛圍日益濃厚。記者走訪發現,點都德、廣州酒家等餐廳已悄然換上十五運會主題裝飾,體育IP正以美味的方式被“端”上市民餐桌。點都德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0月6日是中秋節,不少市民和游客一大早就到餐廳嘆早茶,“籃球包”非常熱銷,好幾家門店不到中午就已售罄了。
線上線下聯動,也為這場消費盛宴添了一把火。國慶中秋期間,由廣州市商務局牽頭主辦的“Young城點心季”之配套活動“點心運動會”熱鬧舉行,淘寶閃購、美團、抖音生活服務、高德地圖等平臺以及銀聯、招商銀行信用卡等金融主體和廣州本地餐飲企業如點都德、廣州賓館、流花賓館等聯動,為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點心運動會”開啟“8天8主題點心日”活動,每日主打一款經典點心,并配套相應消費優惠。活動特邀“點心泰斗”徐麗卿坐鎮,每日在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以及各平臺分享對應主題點心的“小故事”,讓市民在享受“一日一主題”不重樣早茶的同時,還能增長“點心姿勢”。
每一口暖心飯菜,承載老字號與街坊的深厚情誼
“我年輕時在這里擺酒,那時候還能聽到紅線女的戲曲。”86歲的譚婆婆坐在云香樓大廳吃著剛剛新鮮出爐的佳肴。這已是云香樓重啟試業后她第三次來到這里,是她的兒孫推著她的輪椅,帶她前來。每次來,她都能講出許多過去的故事。
這份情感連接,正是云香樓在結業十年后重啟,仍能引發排隊熱潮的“密碼”。記者獲悉,除了守住情懷,云香樓也在創新上狠下功夫。餐廳在堅持傳統粵菜風味的基礎上,專注研發時令菜單,主打珠三角河鮮等地方食材。為應對假期客流,食材備貨量增至平時的150%。全體員工節日在崗,此前已通過“一市三輪”的超負荷實測,為假期大客流做足準備。
“我們不僅要守住傳統技藝,還要用新方式與消費者溝通。”云香樓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新開業后的云香樓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轉型之路。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同時,餐廳以套餐形式為主推產品,既保證出品穩定性,又維持親民價位。今年中秋節,餐廳主理人樊志源更為蒞臨云香樓門店用餐的70歲以上長輩準備了“云香樓公益月餅禮盒”,用一份香甜軟糯的心意,向長輩們送上中秋最溫暖的祝福。樊志源說:“中秋團圓,不僅是年輕人的相聚,更要讓長輩感受到被牽掛。”
餐飲擁抱文旅,沉浸式體驗催生消費新場景
今年中秋,廣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推出的“63層高空游園會”套餐,成為市場亮點,打開了“餐飲+文旅”的中秋餐飲消費模式。據酒店負責人介紹,中秋當天到餐廳享用團圓飯的幾乎都是家庭客戶,游園會活動是吸引他們的關鍵。
記者采訪見到,今年的餐飲體驗設計尤為用心。酒店精心策劃的“中秋四重雅趣”環節——聚云端、攬明月、猜燈謎、品秋果,形成了完整的沉浸式體驗閉環。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為家庭聚餐提供了“城央高空眺望明月”的獨特記憶點和拍照打卡場景。同時,廣州酒家在廣州市文化館舉辦的“穿粵記之尋味中秋——廣開門路傳祝福游園會”,設置了八大沉浸式主題區域,將文化體驗、互動游玩與美學打卡融為一體。游客可在“入畫如夢”中隨著詩詞意境步入畫卷,穿“粵”成畫中人。
“這種沉浸式游園會不僅吸引游客,更帶動了消費。”廣州酒家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廣式月餅制作技藝非遺保護單位,他們還在市文化館內設立了“廣式月餅非遺工坊”,推出多場廣式月餅非遺研學制作技藝體驗。
記者觀察:
廣州餐飲 破局立新
中秋假期,穿行于廣州各大餐廳酒樓之間,最直觀的感受是:中秋餐飲消費正在進行一場關于“價值重塑”的改變。
其一,是“產品力”的升維。食物不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與文化的載體。點都德將體育IP融入點心,是餐飲對城市熱點事件的敏捷響應;云香樓十年后重啟仍能引爆市場,其核心是幾代街坊沉淀的情感。從“好吃”到“好玩”“有故事”,餐飲產品的價值維度正在被拓寬。
其二,是“場景力”的競爭。當“吃”本身成為基礎需求,圍繞“吃”的體驗便成了決勝關鍵。無論是63層高空的“攬明月”,還是文化館內的“成畫中人”,廣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和廣州酒家選擇了同一條路徑——打造獨特的沉浸式消費場景。餐飲的邊界被打破,與文旅、非遺、國潮深度融合,催生出全新的消費場域。
其三,是“基本盤”的深耕。在追逐新潮的同時,廣州餐飲并未忘記根本。數據顯示,大灣區坐擁全國早茶半壁江山,這是無可比擬的基本盤。無論是“Young城點心季”對廣府點心文化的集中推廣,還是云香樓對老街坊“暖心后廚房”的定位,都顯示出行業對本土文化的自信與堅守。這份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為一切模式創新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老字號的回歸之所以動人,在于它守住了城市的集體記憶;新場景的誕生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創造了獨特的消費體驗。這一切最終都指向“人”——所有的創新與堅守,唯有落腳于食客內心的溫情與認同,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