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來解鎖吉祥物的“灣區密碼”

全運吉祥物回歸展特展。
木棉紅、紫荊紫、蓮花綠三色水柱在展柜中折射出靈動光影,2025年粵港澳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與“樂融融”以中華白海豚的憨態,向觀眾展現“三水合流,同心發力”的灣區愿景。這場于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啟幕的“全運年·看廣州”體育文創嘉年華系列活動之“吉物映全運?灣區續華章”體育吉祥物回歸展,不僅讓這對承載著三地情誼的“海上國寶”成為焦點,更串聯起從1987年“陽陽”到2025年新伙伴的三十八載吉祥物進化史,為市民開啟一段穿梭時空的體育文化之旅。據悉,全運吉祥物回歸展特展持續至8月31日。
展覽核心展區已備好“喜洋洋”與“樂融融”的文創玩偶,靜待觀眾駐足。這對由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團隊精心打造的吉祥物,采用中華白海豚的流線型輪廓,頭頂三色水花分別對應廣州木棉花、香港紫荊花與澳門蓮花的標志性色彩,與十五運會會徽“同心禮花”形成巧妙呼應——一個如海上噴薄的活力浪花,一個似空中綻放的團結禮花,共同詮釋著“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主題。
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主辦的全運會的吉祥物,“喜洋洋”與“樂融融”的亮相自帶“承前啟后”的使命。展柜旁的時間軸清晰展現全運吉祥物的進化軌跡:1987年廣州六運會“陽陽”以山羊造型開啟中國體育吉祥物歷史,1993年七運會“明明”借金雞報曉傳遞時代朝氣,2001年九運會“威威”用醒獅形象彰顯嶺南精神,2021年十四運會“秦嶺四寶”以朱鹮、熊貓等體現生態理念……歷屆全運會吉祥物如同多棱鏡,折射出中國體育從“精英賽場”到“全民盛會”的變遷。
本次展覽引入先進的AI數字技術,把記者當年拍攝的靜態照片轉化為動態影像:“威威”擺動的獅頭、騰空的姿態,甚至鬃毛的飄動軌跡都被精準還原,仿佛重現當年開幕式上的醒獅表演。
實物展區多款十五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驚艷亮相。從印有雙豚圖案的運動水壺到融合三地文化元素的紀念徽章,每件產品都暗藏巧思——比如一款拼圖套裝,將“喜洋洋”“樂融融”與六運會“陽陽”、亞運會“樂羊羊”等廣州體育吉祥物形象組合,拼合后可呈現珠江兩岸的城市天際線。
此外,特別展區還展陳了歷屆全運會主題郵票,這些都記錄著不同年代的印刷工藝與設計美學。
通過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
當“喜洋洋”與“樂融融”的浪花匯入全運長河,它們不僅是一場賽事的象征,更是灣區同心、共赴未來的生動注腳。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全運會吉祥物總設計師劉平云從城市文化、設計理念、設計要素等多方面介紹了“喜洋洋”“樂融融”的誕生。
他表示,珠江口一帶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它們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文化的象征。“十五運會特許商品產品開發分為二十大類,包括毛絨、PVC、徽章、貴金屬、陶瓷等,預計陸續開發出三千款產品上市。”他期待,通過十五運會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