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繡+瑤繡 “繡”出致富圖
8月2日,2025大灣區(廣東)非遺品牌活動在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舉行。
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廣東省服裝服飾非遺工作站(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聯合承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粵港澳三地約120個非遺品牌及相關企業參與。活動以“一秀一展一會”為載體,全方位呈現灣區非遺品牌在傳承與創新中的探索成果,生動展現非遺與旅游、科技、時尚等領域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的鮮活實踐。
活動為“2025大灣區(廣東)非遺保護實踐創意案例”項目頒獎。18個項目分別從助力人文灣區建設、服務“百千萬工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三方面體現非遺的時代價值。如廣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新元領銜,在乳源瑤族自治縣游溪鎮啟動“廣繡+瑤繡”合作培訓,將學員作品轉化為市場產品,實現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構建“培訓+就業+產業”閉環;廣東省首批、廣州市首家非遺工坊百匠園活化鄉村閑置空間資源改造非遺工坊,構建“非遺+教育+旅游”三產融合體系,聯合大灣區院校企業共建產教聯盟,吸引大量青年返鄉創業就業;以廣東醒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龔桂冬,彩扎(廣州獅頭)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金明為核心的團隊與連山太保鎮政府合作,以傳統手工技藝制作舞獅頭、舞龍頭等核心產品,建成1個總基地、8個分基地及1個傳習所,實現“村—鎮—縣”三級聯動發展,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戶受益”的多方協同運營機制;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作為“粵菜烹飪技藝”“廣府飲茶習俗”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通過打造“非遺力轉化閉環”,將“非遺力”轉變為“市場力”。
活動現場發布了廣東系列非遺重大活動,包括:佛山市2025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活動、梅州市“‘梅’好時光 客韻流芳”2025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交流活動、茂名市2026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等。活動還發布了“廣東非遺傳薪者計劃”,以“個人賬號孵化+市場通路拓展”模式,打造廣東非遺展示與交流新平臺。
當晚的2025大灣區(廣東)非遺品牌時尚之夜集結粵港澳三地22個非遺服裝品牌,集中展示一批創新設計制作的非遺服裝服飾作品。非遺服裝秀還將竹編、玉雕、宮燈、剪紙、木偶戲、豐順埔寨紙花等非遺作品與現代時裝跨界融合,拓展了非遺在時尚領域的應用空間,生動呈現了大灣區非遺與時尚交融共生的獨特美學風貌。
同期開幕的2025大灣區(廣東)非遺品牌創意展以“非遺萬象生機”為主題,通過87個非遺品牌、約10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200多件非遺展品,以水、木、火、土、金五大篇章凸顯廣東非遺魅力。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