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是中國文藝的代表人物,更是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典型榜樣。2025年是紅線女誕辰100周年,借此契機廣州聯合北京、上海、澳門等多地舉辦“永遠的紅線女——紀念紅線女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該活動已納入2025年中國文聯文化名人紀念活動計劃。5月15日,百年誕辰系列活動之一的“筆端影戲:紅線女與中國文學經典的對話主題展”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開幕。該展覽由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紅線女藝術中心、郭沫若紀念館、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聯合承辦。
時代先聲,粵劇宗師,解碼紅線女的精神底色
本次展覽聚焦于紅線女基于中國現代文學所創作的舞臺和電影作品,以“人民性、文學性、時代性”為敘事核心,通過三大板塊,約150件珍貴藏品、歷史照片等,首次系統性地梳理了紅線女如何以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為藍本,實現了從自覺尋覓到藝術理想得以高度融合提升的過程,展現了紅線女與國家命運、人民奮斗同頻共振的個人的藝術追求、精神成長。
1955年,紅線女受邀參加國慶觀禮,她在日記里寫下:“看到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努力要把國家建設好的情景,我深責自己過去浪費青春和生命,我堅決要求回來工作。”同年底她毅然舍棄已有的名利回到廣州加入祖國戲曲事業的建設。紅線女表示“這是一條廣闊的道路。”她謹遵黨和國家的囑咐,創造了代表著當代粵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成就的粵劇紅派表演藝術,完成了從一代名伶到“勞動人民的紅線女”的巨大轉變。
藝術楷模,巔峰對話,經典再造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作為粵劇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紅線女與田漢、郭沫若、曹禺、巴金等文藝大家結為知交,創作了電影《秋》及粵劇《關漢卿》《蔡文姬》《昭君公主》等一批令人難忘的經典作品。本次展覽以紅線女改編自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的舞臺、電影作品為核心,打造了沉浸式的觀展空間。觀眾將首次看到巴金題寫的“藝術為人民放光彩”、紅線女題的《謁昭君墓》、郭沫若親筆手稿等珍貴藏品,還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劇目的戲服、詞曲譜手稿、舞臺設計圖等,聆聽這場文學與戲曲的巔峰對話。
歲月流芳,永不落幕,紅派藝術的文化自信生生不息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紅線女始終把握時代命題,推陳出新,培育青年,扶掖后輩。紅線女先后組建了廣東粵劇訓練班,創建了廣州小紅豆粵劇團(現廣州粵劇院廣州紅豆團)、紅線女藝術中心,如今她的一批徒弟學生已成為活躍粵劇舞臺的領軍人物。在開幕現場,紅線女新加坡學生歐陽炳文、粵劇紅派弟子歐凱明均帶來了紅派經典,展現了粵劇文化在活態傳承下煥發的新光彩。
近年來,廣州高度重視粵劇事業高質量發展,成功舉辦了九屆羊城粵劇節,該活動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金招牌;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目前廣州粵劇院已有10名演員獲得11朵“梅花”;去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五大卷完美收官,預示著粵劇已然成為全國第一個系統完整呈現本劇種表演藝術體系的地方劇種…今天,這流光溢彩的藝術盛世已如紅線女所愿,下一步,廣州將繼續做好粵劇藝傳承振興發展工作,為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重要力量。
此次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大師的致敬,更是以“藝術觀照時代”的文化實踐,我們期待與大家并肩同行,在傳承粵劇藝術精髓的同時,讓嶺南文化與當代精神相互呼應,共同譜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篇章。
“筆端影戲:紅線女與中國文學經典的對話主題展”于2025年5月15日至7月14日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西展廳免費向公眾開放,歡迎大家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