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同根同源廣府人 同音同聲一脈親

        • 聽全文
        • 2024-09-04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府”一詞最早出現于隋唐 明清時期是對廣州府的簡稱 地理范圍覆蓋珠三角、港澳及粵西、粵北和廣西部分區域

          “廣府”一詞最早出現于隋唐時期。明清時期,“廣府”是對廣州府的簡稱,地理范圍覆蓋今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港澳地區以及粵西、粵北和廣西部分區域。嶺南越人與中原移民融合,衍生出以粵語為母語的廣府人,并創造了燦爛的廣府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長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府人在不斷的南北融合、中外交往中,形成特有的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的精神氣質,走南闖北,馳騁海內外。今粵港澳大灣區,自古屬于同一地,文化同源,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和興盛之地。

        龍舟競渡,是廣府人自古鐘愛的民俗活動。

          廣府二字唐代出現 鬧市馬路留下記憶

          8月27日,“廣府文化創意基地”在廣州竹料地鐵站落成,地鐵站成了展示廣府文化魅力的窗口,吸引眾人圍觀打卡。

          其實,近年來,“廣府”二字頻繁見于各大媒體,街頭巷尾,公眾對這個詞并不陌生。那么,到底何為“廣府”?

          唐代廣州都督府稱“廣府”

          阿拉伯人留下“廣府”記錄

          “廣府”成為地理概念,最早見于唐代。根據梁啟超的研究,“阿剌伯人所著書,以西歷851年出版,名為《梭里曼旅行記》者,內載當時中國最大口岸曰Khanfou”。梁啟超斷定,“Khanfou”就是“漢府”“廣府”的譯音。梁啟超所說的《梭里曼旅行記》,又名《蘇萊曼東游記》或《中國印度見聞錄》,由9世紀來華的多個阿拉伯人所寫,其中一個作者蘇萊曼在談及廣州時說:“中國有二百個府城……廣府就是其中一例,廣府是個港口,船只在那里停泊,另有其他近二十個城市歸于廣府管轄?!?/span>

          廣州是廣府文化發源地,但廣府不等于今天的廣州。廣府在哪里?廣東史志專家李默說:“廣州府,《禹貢》屬揚州南境,春秋為百粵地,秦置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南??は螺牱?、博羅、龍川、四會、揭陽等地。

          三國時期,孫吳將統領南方各郡的交州一分為二,史稱“交廣分治”,大體以今廣西合浦縣為界,以西仍為交州,以東為廣州,廣州自此得名。但這時的廣州是行政區,轄南海、蒼梧、郁林、高涼四郡,后擴大到十個郡,也就是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區域,構成今廣府文化區域的大體輪廓。

          隋代廢郡存縣,設廣州總管府。唐高祖年間設廣州都督府。據《廣州市志》記載,“廣府”即廣州都督府的簡稱。

          都督府原為區域性軍事管理機構,后逐漸轉向地方常設行政組織,級別高于州。當時的廣府,是否像蘇萊曼所說,管轄近二十多個城市,有待考證,但版圖確實很大,管轄“廣、韶、端、康、封、岡、新、藥、瀧、竇、義、雷、循、潮十四州”。今天我國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地區均是廣府轄地。

          明清廣州府“包住”今大灣區

          三“廣”馬路曾為府署所在地

          到了元朝,朝廷設置廣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廣州路改為廣州府,歷經明清兩代,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廢府存縣”。

          朱元璋設立的廣州府,范圍比秦漢南??ぁ⑻茝V州都督府小得多,轄區包括番禺、南海、順德、東莞、新安、三水、增城、龍門、清遠、香山、新會、新寧、從化及連州所屬的陽山和連山二縣,共15縣。清代延續廣州府建制,但版圖有所變化,連州及兩屬縣分出去,又從南海和番禺縣析出花縣(今花都),形成一府轄十四縣的格局。今天海外廣府人所說的廣府,多指這十四個縣。2020年前后,廣東一群媒體人前往越南胡志明市,走訪當地的穗城會館。時任穗城會館副理事長盧耀南(廣府人,祖籍廣東三水)脫口而出:“南番順香東,清水化成龍,三新一枝花?!边@個口訣正是清代廣州府的十四個縣:南海、番禺、順德、香山、東莞、清遠、三水、從化、增城、龍門、新會、新寧、新安、花縣。

        清代廣州府輿圖(局部)

          廣州府自明清設立以來,經濟發達、商貿繁榮、文教鼎盛。最高管理機構廣州府署在今越秀區中山五路以北、壬癸坊以西的位置。民國初年,“府”級區劃被廢除,廣州在全國率先設市?!皬V州府”作為行政編制的歷史,就此終結。1920年,廣州府署所在地被開辟為三條馬路,分別取名廣大路、廣衛路、廣仁路。時至今日,廣州府署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但它衍生出來的三條馬路,依然在鬧市中相依相連。這個“廣”,既是廣州之廣,也是廣府之廣。

          從南??さ綇V州都督府、廣州府,再到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一帶,一直同屬一地,為廣府文化的核心區域,而陽江、湛江、惠州、茂名、云浮等地,既有屬于廣府文化的區域,也有屬于客家文化的區域,既講廣府話,又講客家話、潮汕話。

          同音三分親 同聲一家人

          在南北交往中,嶺南越人與中原移民長期共處、融合,形成一個民系。他們以粵語為母語,被稱為廣府人。廣府人與潮汕人、客家人一起,構成廣東最主要的三大民系。廣府人集中于廣東中部、西南、北部以及廣西東南部。千百年來,廣府人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廣府文化,輻射至周邊的粵西、粵北部分地區?;浾Z作為廣府文化的主要載體,不僅是嶺南和海外廣府人共同的母語,還承載著廣府地區豐富的文化藝術。粵語的聲調獨特,與粵曲、粵劇的旋律配合巧妙。

          秦漢粵語初誕生

          宋代粵語已長成

          說起粵語,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雷猴哇”這句熱情的問候,還是“做人最緊要開心”的口頭禪?據統計,粵語和普通話相同的詞約占詞匯總數的三分之二,粵語不同于普通話的詞約占詞匯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三分之一”包含了豐富的粵文化信息,不少詞匯的發音和普通話有較大差別,以至于一些北方人第一次聽到粵語,仿佛聽到了“外語”。

          其實,粵語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古老。作為中國七大方言之一,粵語始于秦漢,定型于唐宋,發展于明清?;浾Z又稱“廣府話”“白話”。外省人稱它為“廣東話”,外國人還稱其為“唐話”?,F代粵語是在古代百越族語言的基礎上,長期吸收中原漢語而成,通行于珠三角、香港、澳門以及粵西、粵北、廣西南部,并流行于海外廣府籍華僑社區。

          先秦時期,楚人入粵,帶來楚方言,比如今天廣府人所說的“睇”(看)就源于楚方言。不過,歷史上第一次南北大規模的融合要從秦始皇統一嶺南、趙佗建立南越國算起。“在雄渾的鼓聲中,趙佗手捧稻穗,坐于輦車之上,進入古番禺城……”這是廣州南粵先賢館里的場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等為將,率50萬大軍南下之后,有約10萬人留守嶺南。加上隨軍南下的商人、其余南遷之人以及后來秦始皇加派的1.5萬名女子,到秦末,移民嶺南的中原人有約12萬人。中原人、嶺南越人長期雜處,形成了既受中原漢語強烈影響、又保留了本地特點的方言,早期粵語誕生了。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粵語就植入了兼容并蓄的基因。

        藏于南越王博物院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最遲在西漢時,南??ひ延谢浾Z。嶺南學者屈大均說,西漢惠帝時,入朝為仕的番禺人張買陪同皇帝游苑池,獻唱越謳。越謳為南海郡歌謠,也叫粵謳。當時的曲調是怎樣的?古籍中未記載。不過,張買的越謳能上達皇帝,在嶺南越人中想必頗為流行。張買獻唱越謳之后約150年,有權貴王商穿越長安城,引水行船,一邊劃槳,一邊唱著南粵歌謠。

          從三國兩晉到唐宋時期,遷入嶺南的中原人更多,中原漢語和本地方言進一步融合。大批中原人南下,成為廣府人的主體。這一時期,眾多名臣、學者入粵,興教辦學,帶來中原漢語統一的讀音,粵語日漸成熟,與中原漢語基本一致。宋代官方發布的發音韻律書《大宋重修廣韻》(以下簡稱《廣韻》)所標注的文字發音,與今天的粵語高度吻合。

          粵語有古漢語“活化石”美譽

          廣府方言以廣州口音為標準

          宋之后,粵語“自立門戶”,成為一支相對獨立的方言體系。元明清時,雖然也有不少中原人南遷,帶來不同的方言,但對粵語的影響已經很小了。巍巍五嶺讓粵語保留了古漢語的韻味,粵語也由此被譽為古漢語“活化石”。

          廣府人見面常說“得閑嚟坐下”,意思是“有空來坐坐”,其中的“得閑”就是古語,蘇東坡有“因病得閑殊不惡”的詩句。廣州音保留了古漢語的多聲調,有“九聲六調”甚至“十一聲七調”之說。舉個例子,《木蘭辭》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之句,“唧”與“織”在普通話中是不押韻的,只有在粵語中才能對上韻,讀來更朗朗上口。一些唐詩宋詞用粵語讀出來,聲調變幻,如樂如曲。就像那首《月光光照地堂》,用粵語來唱,就多了幾分婉轉悠揚的味道。

          粵語發音因地區不同略有差異,一般分為“廣府”“羅廣”“四邑”“高廉”等片區?;趶V州自古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廣府地區公認廣州話為粵語標準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話為準。清代嶺南大儒陳澧寫了一篇論文,叫《廣州音說》,他以《廣韻》為審音標準,比較各地方音的異同,認為廣州音最契合隋唐音,并以朱熹“四方聲音多訛,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的評價作背書。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廣府人又在粵語中加入了不少頗具本地風情、風趣睿智的新詞,創意令人叫絕。比如,“拍拖”一詞,在粵語里表示男女談戀愛。其實,最初的“拍拖”是珠江口一帶的航運俗語,表示大船拖一艘小船,大船靠岸時吃水深、難以靠岸,小船便卸貨上岸,再回來相依。這種場景就被廣府人用來表示男女難舍難分,可以說是惟妙惟肖。廣府地區水網密布,廣府人依水而生,說話三句不離水,工資叫“薪水”,路費叫“水腳”,“厲害”叫“威水”,這些都是粵語詞匯就地取材、生動形象的例子。

          如今的粵語既有本地風情和古漢語的成分,又夾雜著楚、吳方言。此外,由于地處海濱,對外貿易自古繁榮,粵方言中的外來語也比其他方言要多,比如公共汽車叫作“巴士”,球鞋叫作“波鞋”。

          我們在粵語中聽到了海納百川的聲音:廣府人把“先吃飯”說成“食飯先”,是壯語的習慣;而“霖”(好、對)、“污糟”(骯臟)源于阿拉伯語;把“商店”稱作“士多”則是英語譯音。

          同音三分親,同聲一家人?;浾Z成為維系廣府人情感的重要紐帶、承載廣府文化的重要基石。廣府話各地略有不同。同在廣州,多年前天河一帶方言與越秀就有不同,至黃埔從化增城區別則更大。雖然不同地區的人在口音上會有些許差異,但無損彼此間的親切之情,在外地生活的廣府人,往往因一句粵語問候,或一首粵語歌曲而破防。

          勤奮務實 文化璀璨

          說粵語的人,往往有著對廣府文化的強烈認同。這種認同體現在飲食、建筑、藝術、民俗等多個方面,展現了廣府人低調務實、多元包容、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廣府文化又隨廣府人走向世界各地,又以與廣府人日日相伴的廣府菜最有代表性。它汲取百家之長,推陳出新,享譽海內外,其中分出廣州菜、順德菜、中山菜等支系,各自特色鮮明,又都具有濃郁的廣府味道。

          不設邊界推陳出新 粵菜“冇正宗”

          在廣府地區,人們日子過得好壞,往往不取決于出身與門第,而更依靠個人的勤奮務實。有學者認為,務實是廣府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務實,所以開放包容,敢闖敢試,粵菜、粵劇、廣東音樂、嶺南畫派等嶺南文化瑰寶無不如此。其中,粵菜更有包容創新之風,圈子里流行“有傳統,冇正宗”的說法。

          “冇正宗”這個說法,乍一看,讓人不太好接受。其實,粵菜的“冇正宗”,說的是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的精神。有人說“粵菜”二字,雖然是個名詞,但更像個動詞,北菜南用,中菜西做,西菜中做……靈魂就在于融合與創新。秦漢以來,廣東人就善烹飪。宋末朝廷南遷后,御廚南來,南北烹飪技藝深度融合。南宋末年,崖山一戰,南宋滅亡,大量宮廷廚師散于民間,把南宋宮廷名菜烤鴨帶到廣府地區。廣府人很快學會了制作烤鴨的技術。由于此處沒有盛產于江浙一帶的硯鴨,廚師就用本地鵝代替,廣式燒鵝由此誕生,并漸漸成為名菜。

          粵菜吸取了京、魯、蘇、川等菜系的精華和西餐烹飪技法,風味獨特,“食在廣州”享譽海內外。這背后蘊含了一代代廣府人敢于突破邊界的大膽嘗試。1885年,徐老高在太平沙開了一家西餐廳,取名太平館。這是中國第一家西餐廳,一時風頭無兩??吹叫炖细叩纳饧t火,一位鴿農找到他,推銷自家乳鴿。當時,廣州西餐沒有食用鴿子的先例,徐老高知道,若用鴿子做西餐,可能會遭人議論,甚至無人享用。但徐老高仍然躍躍欲試,就答應了鴿農。他嘗試用西餐技法烹飪本地乳鴿,先用老抽涂抹鴿皮,再將其放入熱油浸炸,撈起后斬件,澆上番茄汁,現炸現賣,肉嫩鮮美,一經推出,食客贊不絕口,紅燒乳鴿很快就成為廣府名菜。

          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同屬廣府菜系的中山菜、順德菜與廣州菜同根同源,又各有特點。順德菜以豐富多樣的制作物料著稱,以博采眾長的烹飪技藝見長;中山菜則以制作精細、選料廣博、品種繁多為特點。難怪有人說,廣府菜譽滿天下,不僅得益于豐富的食材,最關鍵的是心法,也就是廣府人革新求變的態度。

          粵劇敢跨界 百年前就已“觸電”

          孕育于廣府文化的土壤,粵劇也受到廣府文化的深刻影響。廣府文化中的包容、創新、務實、多元等精神特質,使得粵劇在發展道路上不斷求新求變,比其他劇種更為大膽。粵劇大師薛覺先曾這樣表達自己對粵劇求變的觀點:“覺先之志,不獨欲合南北劇為一家,尤欲綜中西劇為全體,截長補短,去粕存精,使吾國戲劇成為世界公共之戲劇,使吾國藝術成為世界最高之藝術?!?/span>

          敢于嘗試,敢于跨界,粵劇在20世紀初就突破了舞臺演出在時空上的限制,使用了更為前衛的傳播手段。1913年,默語粵劇電影《莊子試妻》問世,1933年薛覺先主演了《白金龍》,掀起了粵劇有聲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泟〈髱熂t線女在1947年拍攝了《我為卿狂》,到21世紀初策劃創作和配音的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戇駙馬》,紅線女共拍攝電影近百部。在藝術上勇于創新和大膽跨界的精神,始終伴隨著紅線女的一生。

          作為廣府人共同的文化印記,粵劇也成為連接粵港澳三地天然的文化紐帶。2003年,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每年11月最后的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6年之后,由廣東、香港和澳門聯合申報,粵劇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說,追尋粵劇的“根”與“源”也成了三地粵劇人的共同使命。“正是因為粵劇從內涵、唱腔到劇本,都帶著一種很濃的鄉音、鄉情和鄉愁,所以能成為粵港澳三地文化共融共通、彼此交流的重要媒介?!?/span>

          灣區各地同根同源 雙向奔赴共繪藍圖

          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東南部等受廣府文化影響的地區,以及海外粵語華人社區,因共同使用粵語而緊密相連,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地質、地貌、氣候相似,唇齒相依,共同的地理環境與文化基因,將這片土地上的人緊緊連在一起。

          破浪前行創造奇跡 廣府人家一脈相親

          廣府人開放務實。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嶺南大地,廣東再得風氣之先,廣府人以“殺出一條血路”的膽略,使珠三角一帶迅速崛起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皬V東糧、珠江水、嶺南衣、粵家電”在海內外都是響當當的招牌,并為這片土地贏得“世界工廠”之譽。海內外廣府人聯系日益緊密,特別是粵港澳三地,交流之頻繁、領域之廣泛,前所未有,足見廣府人血濃于水的親情。

        穗港澳三地青年展開足球交流

          1985年,廣州白云區江高鎮的優良黃雞輸送至香港,既滿足了香港人的生活需求,又打出了廣州優質產品的招牌。廣州“江高模式”一度被譽為我國農業產業化的典范,在全國推廣。當時,內地繼續加大對港澳蔬菜、肉類、淡水、電力等必需品的供應,生活在海外和港澳地區的廣府人也紛紛回家投資。《番禺文史資料》曾刊登了一篇署名“梁偉蘇”的文章,梁偉蘇曾擔任番禺縣縣長,目睹了許多廣府人投資支持家鄉建設的故事,霍英東就是其中一位?;粲|祖籍廣州番禺,雖出生在香港,生活在香港,但他對家鄉念念不忘。梁偉蘇回憶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霍英東帶頭捐資修建番禺賓館、大石大橋、洛溪大橋等基礎設施,又在沙面投資興建白天鵝賓館?!澳転樽鎳图亦l的建設事業作一點貢獻,就是我的平生夙愿。”這是霍英東在談及建設家鄉時常說的一句話。

        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位于慶盛

          這一時期的珠三角,在文化、教育、建筑、汽車、交通、房地產等各個領域都有港澳地區以及海外廣府人的印記。如今走在廣州的鬧市中,中國大酒店、花園酒店、育英小學、廣州醫學圖書館、何賢紀念園等都是穗港澳一家親的寫照。一批廣府人因為對廣州的貢獻而獲得“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澳門名流馬萬祺在接受榮譽稱號時,曾賦詩抒懷:“飲水思源源長久,故鄉明月月圓明。珠江鼎沸興華念,港澳同胞一脈情?!?/span>

          北上南下雙向奔赴 灣區藍圖更加精彩

          進入21世紀,粵港澳三地雙向奔赴、珠聯璧合,不斷共繪更美畫卷。2019年2月,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一廣府文化核心地帶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是共建人文灣區的重要基礎。

          2024年5月,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在廣州大劇院演出7場。它的創作集結了粵港澳大灣區優秀的文藝力量,一半的主創藝術家和演員來自香港和澳門,其中,就有香港音樂劇界的“鐵三角”——作曲高世章、作詞岑偉宗、編劇張飛帆。《雄獅少年》制作人、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陳睿說:“從創作到臺前幕后,都是大灣區的一次深度合作?!?/span>

        音樂劇《雄獅少年》創作集結了粵港澳大灣區優秀的文藝力量

          北上南下,雙向奔赴。今年暑期,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過500萬人次,車輛超過98萬輛次,客流車流再創新高。“早上經港珠澳大橋在珠海入境,中午到中山品味石岐乳鴿,下午回順德見一下朋友,晚上到廣州享受西關美食。如果快的話,當天就能返回香港”,這是李曦周六的生活節奏。李曦是00后廣府人,出生在順德,在廣州讀大學,2023年去香港生活。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正好從香港回廣州。三四十年前,李曦的爺爺到香港生活,爸爸和大姑留在了順德,后來大姑嫁到了澳門。香港、澳門和廣州是她小時候最熟悉的地方。李曦說,雖然親戚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吃的、玩的,風俗習慣都一樣,來去就像到隔壁串門一樣。李曦說,現在大灣區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為更多年輕人的灣區生活打開了新空間。

        港珠澳大橋

          唐代以來廣府轄區變化

          (據《廣州市志》)

          唐代

          設廣州總管府、都督府,“廣府”即廣州都督府的簡稱。行政界線南至寶安縣(含今東莞、深圳、香港、中山、珠海、澳門等),北至清遠,西至四會、懷集。

          兩宋

          廣州下轄南海(與番禺縣一起都為今廣州市區)、番禺、增城、清遠、懷集、東莞(含今深圳、香港等)、新會、信安八縣。其中,信安為今開平區域。

          元代

          廣州領七縣一錄事司,轄區為南海、番禺、東莞、增城、清遠、新會、香山(含今中山、珠海、澳門等)。

          明代

          設廣州府,轄連州、陽山、連山、番禺、南海、順德、東莞、新安(含今深圳、香港等地)、三水、增城、龍門、清遠、香山、新會、新寧(今臺山)、從化等縣。

          清代

          轄十四縣,即南海、番禺、順德、香山、東莞、清遠、三水、從化、增城、龍門、新會、新寧、新安、花縣(今花都)。

          20世紀初

          廢除州、府等舊稱,廣州府的名稱由此停用?!皬V府”由歷史地理概念轉為文化概念。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成人网站传媒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