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葛洪蘇軾來代言 藥香千年羅浮山

        • 聽全文
        • 2024-07-24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羅浮山見證了嶺南醫藥的萌芽、發展與輝煌 留下了眾多文人墨客的經典詩篇

          巍巍南嶺,橫亙于湘粵之間,其支脈羅浮山迤邐南行,鑲嵌于廣州與惠州之間,孕育出獨特的嶺南風物。自秦漢以來,羅浮山號稱“仙山”,入中國十大名山之列。在太史公司馬遷筆下,羅浮山是“粵岳”,有“嶺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等美譽。羅浮山見證了嶺南醫藥的萌芽、發展與輝煌,留下了陸賈、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湛若水、葉春及、屈大均、袁崇煥等文人墨客的經典詩篇。嶺南山水之清秀、人文之繁盛,融于一山,蔚為壯觀。

        685bc92714235417941e.jpeg

        羅浮山常年云霧繚繞。

          仙山得名

          7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給廣東締造了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先秦時期,百越先民在此掀開了文明的篇章,羅浮山的名聲逐漸傳播至中原,被呼作“粵岳”。羅浮山常年云霧繚繞,恍若仙境,成了隱士心中理想的修行之地。

          浮山泛海嫁羅山 羅浮自古稱“仙山”

          嶺南自古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一說,其中西樵就是西樵山,東樵則是羅浮山。“二樵”雖同為名山,但身世截然不同。西樵山誕生自火山爆發,矗立于珠三角平原,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給人一枝獨秀之感,所以古人贊其“秀”。羅浮山則另有故事,7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使地殼發生斷層,形成了東北—西南走向的斷裂帶。喜馬拉雅運動(簡稱“喜山運動”,是發生在新生代的一次地殼構造運動)期間,巨大的花崗巖體受擠壓而隆起,經幾千萬年風雨侵蝕,形成花崗巖穹隆山體,故有俚語云:“羅浮,羅浮,滿山石頭。”

          作為南嶺的一條支脈,羅浮山并不孤獨。羅浮山山體廣大,自粵贛閩三省交界處(武夷山脈最南端)與東江并行,迤邐入粵,經梅州、河源,嵌入廣州增城與惠州龍門、博羅之間,綿延數百公里,僅納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范圍就達214.82平方公里。

          羅浮山主峰飛云頂位于山脈最南端,緊鄰東江,海拔高達1296米。古人泛舟東江,遠望羅浮山,頓覺山勢挺拔峻峭,故而常贊其“俊”。

          羅浮山因何得名?傳說中,蓬萊仙山有座山峰,呼作“浮山”。它漂洋過海而來,與博羅的羅山相會,由此形成了羅浮山。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東晉文學家、史學家袁宏在《山記》中寫道:“羅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萊之一峰,堯時洪水泛海浮來傅于羅山”。民間也流傳著浮山泛海嫁羅山的詩:“浮山泛海自東來,嫁與羅山不用媒。合體真同夫與婦,生兒盡作小蓬萊。”故此,羅浮山又有“仙山”之稱。

          被司馬遷呼作“粵岳” 入十大名山之列

          美麗的傳說雖然不反映史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羅浮山的“仙山”氣質。作為珠三角的一道綠色屏障,海風與氣流在此抬升交匯,羅浮山常年云霧繚繞,仿若仙境。這里物產豐富,孕育出獨特的文化。

          2000年,廣惠高速施工時,包含300余座古墓的古墓群在惠州橫嶺山被發掘出來。這個古墓群占地8000多平方米,是當時廣東已知最大的先秦古墓群。這一重大發現震驚了考古界,被列入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有人提出,這或許意味著先秦神秘的“縛婁古國”重見天日。東晉王嘉曾在《拾遺記》中寫道,周成王時,“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據載,“縛婁古國”是春秋時期羅氏所建之國,位于東江流域,轄地在今惠州、東莞、深圳一帶,在公元前337年后消失。

          直到目前,尚無實物證據證明這座古墓群是縛婁古國的遺跡。不過,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古墓群的布局頗有特色:墓葬一律朝東,整齊排列,有大件青銅器的墓葬主要在山腰以上或山脊上,而平民墓葬基本位于山下。古墓群中出土的銅甬鐘和鼎等的造型和紋飾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尤其是楚文化的特征。由此,今人不難想象,先秦時,這里的先民和中原已有文化交往。

          得益于與中原的交流,羅浮山成了中原人最早熟悉的嶺南地標之一。秦統一嶺南,南海郡設有傅羅縣(扶、縛、傅同音,羅與婁同音,“傅羅”后演變為“博羅”)。西漢初年,陸賈奉命出使南越,成功說服趙佗歸漢。陸賈在嶺南時,曾到羅浮山“打卡”。他北歸后撰寫《南越行紀》,說羅浮山“頂有湖,楊梅山桃繞其際”。這是羅浮山之名第一次見于古文獻。

          從此,羅浮山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原名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羅浮山逐漸被一代代隱士青睞。這里錯落分布有432座山峰(包括80多座逾千米的山峰)、980多處飛瀑名泉、18處洞天奇景、72個石室幽巖,正是“修仙問道”的理想之所。漢代朱靈芝(祖籍大宛)是羅浮山開發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僅較早在此修行,還留下了朱子庵等實物遺跡。民間傳說朱靈芝有青精飯方,既能一日九食,又能終歲不饑。這些傳說為羅浮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羅浮漢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漢代太史公司馬遷妙筆一揮,將羅浮山推上了嶺南群山之巔的寶座,冠以“粵岳”之美名,使其成為嶺南第一山。

          藥香氤氳

          從晉代開始,羅浮山逐漸成為道教名山。約1600多年前,道教丹鼎派創始人之一、醫藥學家葛洪與其妻鮑姑移居此處。他在山中云深之處遍嘗百草、施藥于民、修道煉丹,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等道教哲學理論和醫學著作,為嶺南醫學寫下一段傳奇。

          羅浮山中“顧盼皆藥” 成就葛洪醫藥傳奇

          據相關資料記載,葛洪曾兩入羅浮山。

          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東晉丹陽句容人(今屬江蘇)葛洪受好友邀請,來到廣州,準備大干一場。誰知,好友忽然遭人所害,他覺得自己已看破紅塵,決心隱修。為此,他來到羅浮山棲隱學道,采藥煉丹。其間,他與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鮑姑成婚。兩人猶如一對“神仙眷侶”,精究醫藥,為百姓治病。之后,葛洪返回故里。晉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葛洪為尋求丹砂舉家南下,行至廣州時,被刺史鄧岳留下,后隱居羅浮山,煉丹修道,著述不輟,終老山中。元代畫家王蒙的傳世之作《葛稚川移居圖》就描繪了葛洪夫婦遷居羅浮山的場景。

          羅浮山的獨特風物成就了葛洪。羅浮山堪稱一座天然的“嶺南中藥寶庫”。據不完全統計,這里的植物多達3000種,有1600多種藥用植物,占全國藥用植物種類的18%。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述了羅浮山豐富的中草藥,“籬陌之間,顧盼皆藥”。葛洪在此隱居30多年,行醫采藥、煉丹修道、著書立說,傳下《抱樸子》《藥仙》《金匱藥方》《肘后備急方》等著作。

        20e7a1e840302a70335a.jpeg

        羅浮山的植物——臭茉莉

          《肘后備急方》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肘后”二字,寓意此書可以放在袖內肘后,隨時可以拿出來翻看。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是葛洪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其中記載有狂犬病、瘧疾等疾病的療法,在我國乃至世界醫學史上均屬首次。

          在廣東的濕熱天氣里,葛洪配制中草藥,煎煮成茶水,施于百姓,防病治病。有學者說,廣東涼茶的源頭可追溯至此。葛洪還采集羅浮山藥材,煉得一種芳香液體,對寒熱腫痛、無名腫痛等嶺南常見疾患具有很好的療效,在葛洪古方的基礎上,明代羅浮山天華宮(今黃龍觀)的陳伯輝反復試驗和改進工藝,最終煉出藥性平和、內服外用俱佳的百草油,不僅成了嶺南百姓的居家必備良藥,還遠銷海內外。

          葛洪的妻子鮑姑同樣醫術精湛,尤其擅長灸法。《肘后備急方》109個針灸方中有90多個為灸方。后人因此認為,《肘后備急方》是夫婦同心合作的產物,“神仙眷侶”留下一段佳話。

          葛洪不僅在羅浮山書寫了嶺南醫藥的一段傳奇,還繼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發展了老子的道家玄學,并將儒家忠孝仁愛的精神納入道教體系,代表作《抱樸子》對嶺南道教產生了重要影響。葛洪修建了沖虛(南庵)、白鶴(東庵)、孤青(西庵)、酥醪(北庵)四庵,并在四庵收徒講學。沖虛觀后來成了嶺南道觀的祖庭,羅浮山由此成了嶺南道教的發祥地。

        116d5d7cb15d4143a1fd.jpeg

        沖虛古觀

          有意思的是,葛洪在嶺南時還研制了飛車。《抱樸子》中有一段記載:“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還劍以引其機……上升四十里。”有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關于運用螺旋槳產生上升力量原理的最早發現,并根據他的描述復原了所謂“飛車”,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曾展出過葛洪飛車的復制模型。

          洞天藥市居粵東四市之首 海內外客商云集嶺南

          豐富的藥材資源以及葛洪的醫學創舉與濟世情懷,讓羅浮山的聲名更上一層樓。

          葛洪之后,弟子黃野人接過其衣缽。相傳,黃野人原名黃(皇)初平,后來吃了葛洪留下的仙丹,成了神仙。黃野人在民間行醫濟世,人稱黃大仙。今日,廣州、香港均有黃大仙祠,祭祀的正是黃野人。

          在唐代,武則天、唐玄宗曾派人到羅浮山尋藥。唐代后期,羅浮山一帶開始了以寺觀為核心的大規模農田墾殖,種植包括藥材在內的多種經濟作物,宋代,羅浮山沖虛古觀附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藥材集散地,嶺南最大的中藥材交易集市就此誕生。

          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述了廣東四大市場,有“一曰藥市,在羅浮山沖虛觀左,亦曰洞天藥市”之句。“洞天藥市”與廣州花市、合浦珠市和東莞香市一起被稱為嶺南四大集市(粵東四市),其中,羅浮洞天藥市的規模最大。鼎盛時,羅浮藥市綿延數里(從朱明洞至今山下瀾石村,綿延約5公里),入市者盈萬,嶺南乃至東南亞的藥商云集于此,往來不斷。

          時光荏苒,藥市的喧囂聲雖已消逝,但痕跡處處留存。葛洪創建的沖虛古觀旁有新立的“洞天藥市”牌坊,又有呈八卦狀的洗藥池,旁邊立有一石刻,曰:“仙人洗藥池,時聞藥香發。洗藥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沖虛古觀旁有稚川丹灶,相傳是葛洪煉丹之地,由二十四條青石砌成,四角有云龍浮雕,頂端呈葫蘆狀,訴說著醫藥大家的濟世情懷。

        19f2e5f5a1cff88ce9a2.jpeg

        稚川丹灶所在地相傳是葛洪煉丹之處。

          文脈昌盛

          葛洪和羅浮山相互成就,羅浮山給了葛洪天時地利,葛洪也讓羅浮山的名氣更上一層樓,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前來。李白、杜甫、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軾、楊萬里、湯顯祖、湛若水、屈大均、丘逢甲等寫下經典詩篇。明代,羅浮山成了南粵學者傳授心學的中心之一,嶺南文脈在此綿延賡續。

          李白杜甫心向往之 瑰麗佳句吟詠此山

          在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雖然沒有到過羅浮山,卻心向往之。

          南北朝詩人陰鏗未游羅浮山,但慕名寫下《賦詠得神仙詩》。陰鏗之后,李白、杜甫等紛紛效仿。李白是羅浮山的忠實粉絲,有多首詩歌與“羅浮山”結緣。《留別賈舍人至二首》中有“大梁白云起,飄飖來南洲。裴回蒼梧野,十見羅浮秋”之句,說他對羅浮仙境十分向往,希望能見上十次;《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中則有“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之句。朋友岑倫到羅浮山游玩,他又寫下《禪房懷友人岑倫》:“嬋娟羅浮月,搖艷桂水云。美人竟獨往,而我安能群。”寄托思念之余,他不忘遙想羅浮月色。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一詩中,李白寫道:“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羅浮麻姑臺,此去或未返。”意思是如果他真到了羅浮山,也許就留在這里不走了。

          除李白外,杜甫、韓愈、劉禹錫、謝靈運、楊萬里、朱熹等都有吟詠羅浮山的佳作。其中,杜甫在《詠懷二首其二》中寫道:“南為祝融客,勉強親杖屨。結托老人星,羅浮展衰步。”他人老心不老,希望登臨羅浮山,一睹仙山之美。杜牧也對羅浮仙山心生向往,祈愿“自此南走越,尋山入羅浮。愿學不死藥,粗知其來由”。

          唐代以后,嶺南與中原交通更便利,留下的吟詠更多。在《送惠師》一詩中,韓愈就寫下了“前年往羅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陽德盛,榮茂恒留春”之句。

          蘇東坡迫不及待游覽仙山 湯顯祖繞道打卡羅浮美景

          在眾多文人中,讓羅浮山名揚四海的是蘇東坡。

          一般人被流放,多會滿腹惆悵,但蘇軾是樂天派,在逆境中曠達灑脫、隨遇而安。他來到惠州后,就迫不及待地游覽仰慕已久的羅浮山,并寫道:“恰從神武來弘景,便向羅浮覓稚川。”詩中的稚川,指的就是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字稚川)。游覽后,他意猶未盡,“期以明年三月復來”。他還寫下流傳千年的《惠州一絕·食荔枝》:“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可惜,蘇軾重游羅浮山的夢想未實現,他在惠州住了兩年七個多月,只去過一次羅浮山。蘇東坡在惠州的行動是受約束的,沒有官府的同意,他不能出城,要想游覽羅浮山,必須要有官員陪同。可惜的是,蘇軾一直沒有找到官員陪他重游羅浮山。

          雖然只去過一次羅浮山,但他吟詠羅浮山的佳句比比皆是。有統計顯示,蘇軾筆下,與羅浮山相關的作品共49篇(首),包括29首詩、1首詞、18篇文、1篇銘,其中有“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的詩意,也有“何人守蓬萊,夜半失左股,浮山若鵬蹲,忽展垂天羽”的奇妙。他還把自己釀的酒取名“羅浮春”,用“一杯羅浮春”來招待遠客。

          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蘇東坡都有“兼濟天下”的積極心態。蘇東坡看到,惠州西湖平湖門到西山之間的湖面上,一座木橋屢修屢壞,過橋者步步驚心,而東江與西枝江匯合處的小橋也毀損嚴重,百姓往來不便。宋紹圣二年(1095年)冬天,他與羅浮道士鄧守安修筑東新浮橋,又與棲禪院僧希固筑西湖西新長橋。當資金短缺時,蘇軾將其最值錢的東西——皇帝賞賜的犀帶捐出;資金還不夠,蘇東坡又給遠在筠州的弟弟蘇轍寫信求助。翌年六月,東、西兩橋完工,西新橋更與其所在的蘇堤構成了惠州西湖風景名勝之一——蘇堤玩月。

          與蘇東坡“意氣相投”的還有明代文學家湯顯祖。明萬歷四年(1576年),湯顯祖北上山東,偶遇東莞文人祁衍曾,得知羅浮之美,從此對羅浮山念念不忘。當被貶徐聞、途經廣州時,他沒有直接去徐聞,而是反向繞道,游覽羅浮山。

          湯顯祖攀登羅浮山后,寫下十八首(篇)詩賦。后人從詩中得知,湯顯祖是連夜出發的,可見其心情之急迫。湯顯祖在羅浮山待了五日四夜,曾夜宿飛云頂,并連夜寫就長達兩千二百余字的《羅浮山賦》。

          湯顯祖還被“羅浮梅花”這個傳說打動了。相傳隋朝官員趙師雄游羅浮山,遇一美女,遂飲酒交談,趙醉酒后醒來發現自己睡在山中一棵梅樹下。湯顯祖受此影響,寫下“夜酒朱明館,參星倚戶開。梅花須放蚤,欲夢美人來”之句。這個傳說,后來還成了湯顯祖創作《牡丹亭》的淵源和素材。

          湛若水山上傳授心學 羅浮書院群成學術中心

          除了吸引文人墨客前來吟詠,羅浮山還是嶺南學術中心。東樵羅浮山成為嶺南理學名山的時間比西樵山更早。據史料記載,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博羅縣主簿羅從彥在羅浮山創建釣鰲書院,傳授二程理學。

          到了明嘉靖年間,湛若水在羅浮山創建朱明、青霞、天華三座書院,傳授心學,羅浮山成為宣揚儒家理學的名山。在湛若水的帶動下,他的門生弟子大多都在羅浮山聚徒講學。據明嘉靖年間戴璟所著《廣東通志》記載,嘉靖年間,廣東八州府共有書院56家,其中惠州有14家,書院之多,僅次于廣州,居廣東第二。屈大均稱:“是時湛甘泉(若水)治朱明,方西樵(獻夫)治金牛,其后黃泰泉(佐)治泰霞,龐弼唐(嵩)治黃龍,葉絅齋(春及)治石洞,于時講學之盛,海內莫有過于羅浮者。” 羅浮山書院群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術中心,對中晚明惠州地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涌現了代表著明代最高學術水平的群體。湛若水的弟子、惠州籍的葉春及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葉春及寫下《石洞集》,被收入清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編撰官紀曉嵐評價:“(葉)所作政書,井然有條。文章差近平直,而亦明暢。”

        415f657c89b0c5876206.jpeg

        朱明書院前立著湛若水的雕像。

          千年傳承

          千年歲月悠悠,羅浮山下四時常春。葛洪懸壺濟世的情懷一直在鼓勵后人,嶺南人敢為天下先的基因也在代代傳承。

          羅浮山下四時春 千年守護嶺南人

          羅浮山上,沖虛古觀一側有一幢修葺一新的建筑,大門正中掛著屠呦呦所書的“葛洪博物館”匾額,游人紛至沓來,品讀葛洪夫婦的生平事跡、著作,了解其醫學貢獻。葛洪的智慧為今人提供靈感的故事讓游客感慨萬千。

          時光回到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國家中草藥抗瘧研究的任務。在最初的實驗中,治瘧效果并不理想。面對研究困境,屠呦呦重新溫習中醫古籍,《肘后備急方》中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載啟迪了她。她突然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這一靈感打開了思路,她最終成功提取出抗瘧特效藥——青蒿素,拯救了無數生命。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葛洪懸壺濟世的精神代代傳承。如今,來自廣州的中醫每周六都會齊聚羅浮山,開展義診,把脈診斷開方,不收取分文。

          羅浮山的獨特風物吸引著后來者效仿葛洪,走進山里。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林勇自2012年以來,連續多年在羅浮山開展亞熱帶植物多樣性調查。徐文祥是一名研究生,他的曾祖父徐如托、祖父徐尋芳、父親徐益成都是羅浮山的守護人。如今,徐文祥接力守護羅浮山,他調查羅浮山的植物資源,協助父母對樹齡約1260年的人面子古樹進行體檢,計劃用人工手段遷地保護與撫育中草藥,續寫四代人守護羅浮山的故事。

        afb54ee363898ecd0d65.jpeg

        羅浮山上,千年人面子樹被精心保護了起來。

          像徐文祥一樣走進羅浮山的年輕人還有很多,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已獲評省級自然教育基地,保護區成為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學子的研習基地。

          羅浮山下,惠州深厚的中醫藥文化歷久彌香。20世紀80年代,羅浮山下“一縣五藥廠”譽滿全國。始建于1969年的羅浮山國藥,擁有羅浮山百草油、羅浮山風濕膏藥等“非遺”產品,又通過中醫藥科技創新,成為一家現代高科技制藥企業。

          羅浮山還成了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第三、五、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此召開。在2022年舉行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上,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國醫大師、知名專家等齊聚羅浮山“論道”,共商中醫藥傳承的創新發展,成為中醫學界的盛事。

          歷經千年,以羅浮山為代表的嶺南醫藥故事仍在繼續……

          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羅浮麻姑臺,此去或未返。——唐·李白

          欲從抱樸傳家學,應怪中郎得異書。待我丹成馭風去,借君瓊佩與霞裾。——宋·蘇東坡

          簪笏非素心,泉石有夙約。得所自得生,忘景亦忘樂。——明·湛若水

          前年往羅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陽德盛,榮茂恒留春。——唐·韓愈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jiz zz在亚洲|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xxx毛茸茸的亚洲|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avtt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