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上亮出北伐作戰全景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中,陳列著一份“北伐作戰經過概見圖”,上面詳細標注了北伐軍的進攻過程。在黃埔軍校中,像這樣的戰例材料為數不少,是當時黃埔師生們復盤、研習的教學素材。讓我們通過一幅北伐戰爭掛圖,回顧黃埔軍校師生在國共合作背景下參與革命戰爭的歲月。
本不在東征作戰序列中 軍校師生主動請纓獲特準加入
廣州、潮州、贛州……在黃埔軍校課堂上,一張用于教學的“國民革命軍北伐作戰經過概見圖”明確標注了北伐戰爭中的重要地點以及不同時期中央軍、東路軍等各軍的行進路線,詳細記錄了北伐軍從廣東出發后對吳佩孚等軍閥的攻擊全過程。
據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專家介紹,當時黃埔軍校里有不少布質掛圖,既有“概見圖”這樣的全景式掛圖,也有賀勝橋之戰等具體戰役的分析圖。在軍校內,師生們以鮮血和生命換取來經驗的戰斗,既是彌足珍貴的戰例材料,也是師生們研習的學習素材。
東征和北伐是大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是在國共合作條件下進行、以打倒地方軍閥和保衛工農運動為主旨的革命戰爭。1924年1月,廣東仍是軍閥橫行、武人割據。同年11月,地方軍閥陳炯明任命林虎為總指揮,以約6萬兵力集結于河源、興寧、惠州一線,威脅廣州。1925年1月,國民政府決定由黃埔軍校校軍、粵軍、滇軍和桂軍組成聯軍,進行第一次東征。然而,按照最初的作戰計劃,黃埔軍校校軍并不在作戰序列中。但軍校師生們認為“本校系總理所手創……對于討伐陳逆負有莫大責任”,主動請纓。孫中山得知后,特準校軍加入作戰。
1925年1月,黃埔軍校校軍在黃埔校園舉行誓師大會,隨后分批從軍校碼頭乘船向淡水城進軍。同年2月15日早晨,由210名軍校官兵組成的奮勇隊在炮火掩護下迅猛出擊,爬墻攻城。不到兩小時,淡水城便被攻下。淡水之戰,成為黃埔軍校建校以來第一場硬仗。在這場戰役中,率領奮勇隊登城的教導一團第三營黨代表蔡光舉英勇犧牲,被譽為“黃埔軍校犧牲第一人”。
攻克淡水后,東征軍迭克平山、海豐、陸豐。黃埔軍校教導團在棉湖以3000兵力擊敗林虎2萬勁旅,成為東征中的決定性戰役。1925年4月,東征軍取得第一次東征的勝利。
東征軍回師廣州后,陳炯明殘部卷土重來。1925年9月28日,國民政府發動第二次東征。同年10月初,東征軍兵鋒直抵“東江天險”惠州,動用飛機等輕重武器進行猛烈攻擊,經過約40小時血戰,終于攻克了惠州,奠定了第二次東征勝利的基調。
東征陣亡烈士墓園 (圖片來源于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在惠州之戰中,軍校一期生陳明仁臨陣受命,率領150名士兵攻城。他持槍登梯躍上城墻,率先把軍旗插上惠州城頭,并因此一戰成名。據相關記載,陳明仁后人曾回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時,擔任過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見到陳明仁,還提起了攻打惠州時曾向陳明仁舉槍敬過禮。
東征軍軍紀嚴明,受到群眾擁護。周恩來非常重視對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士兵們都佩戴著一枚胸章,勉勵自己愛國愛民、不貪圖私利、不怕犧牲。
葉挺率獨立團在湖南湖北打下硬仗 贏得“鐵軍”“北伐名將”稱號
1926年7月打響的北伐戰爭,是一次武裝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旨在打擊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的軍閥勢力。在這次戰爭中,黃埔軍校師生高舉北伐大旗,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埔軍校成立之初,孫中山便以軍校第一期學生為護衛,親自從韶關出發督師北伐。然而,這次北伐因孫中山北上召開國民會議而中止。之后的兩次東征等軍事行動鞏固和發展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提升了黃埔軍校師生的士氣和作戰能力。隨著兩廣統一,北伐獲得了穩定的根據地。
1925年,國民革命軍成立,共有八個軍。其中,第一軍以黃埔軍校學生軍為基礎,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大多重要職位也由黃埔師生擔任,許多教官、學生也被編入北伐軍的各支部隊。
1926年7月,北伐誓師典禮在廣州東校場舉行,國民革命軍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口號聲中揮師北伐。
同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隊,奉命入湘解救被重兵圍攻的隊伍,揭開北伐戰爭的序幕。這個團以共產黨員和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干,許繼慎、盧德銘等共產黨員在其中擔任營長、連長等要職。在仁安,葉挺獨立團以一個團的兵力與四個團的敵軍周旋,初戰告捷;在汀泗橋和賀勝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吳佩孚主力;會同友軍攻下武昌城,取得北伐戰爭的重大勝利……葉挺率領獨立團多次擔任先鋒部隊,在湖南、湖北打了多場硬仗,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也為自己贏得“北伐名將”美譽。
在北伐戰爭中,黃埔軍校師生奮勇爭先。其中,葉挺獨立團第一營營長、黃埔軍校一期生曹淵出色地完成了運送彈藥、解圍、攻城等任務。在攻打武昌城一仗中,他接過敢死隊隊長重任。1926年9月5日凌晨,戰斗打響,曹淵帶領隊員豎起云梯攀城。由于敵人火力兇猛,打到天將破曉,敢死隊只剩下十多個人。曹淵看到難以攻克武昌城,于是在一個小土包后給葉挺寫戰斗報告:“天已拂曉,進城無望……如何處理,請指示。曹淵”。剛寫完“淵”字,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淵”字最后一筆,拖了三四寸長。
在兩湖戰場激戰之時,孫傳芳調重兵從江西攻擊北伐軍側翼。北伐軍主力遂進入江西,與第二、第三軍會合擊潰孫傳芳主力。在東路,由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學生等組成的炮兵部隊,以及黃埔教導團一團等部,被調往潮州,兵鋒指向福建。北伐軍占領江西后兵分三路,向安徽等地發起進攻。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攻克南京。
前五期學生在北伐中陣亡1751人 蔣先云犧牲時年僅25歲
據1927年統計,在北伐戰爭中,第一至五期學生陣亡者1751人。1927年5月,被周恩來稱為“青年將才”的一期生蔣先云在北伐戰爭中英勇犧牲,年僅25歲。在北伐出師前,黃埔軍校早期組建者之一、首批紅色教官茅延楨在河南開展地下工作遇害,成了“為北伐流第一滴血的人”。
黃埔軍校學生在東征戰場作戰。(資料圖)
“黃埔軍校創辦后,經歷過平定商團、第一次東征、回師廣州、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教官、學生同上戰場,親歷真槍實彈的戰爭,這是黃埔軍校史上光芒閃爍的一章”,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曾慶榴指出,“戰場又是黃埔軍校的考場,讓教官、學生經受了實戰鍛煉和考驗。總之,戰場是黃埔軍校的一個‘特色課堂’,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黃埔軍校辦學主要經驗所在。”
曾慶榴還指出,東征時軍隊政治工作更推進為戰時政治工作,不但面對本軍,還要協調軍政、軍民、友軍關系。當時周恩來擔任“東江組織主任”和“東江各屬行政委員”,“軍校政治教育、軍隊政治工作和戰時政治工作,主要是在共產黨人主持下開展起來的,是前所未有之舉,從這里,黃埔軍校邁出思想建校、政治建軍第一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