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嶺南畫派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陳金章的藝術人生與山水境界

        • 2025-05-10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嶺南畫派以其“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獨樹一幟。從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位創始人的開拓,到關山月、黎雄才等第二代藝術家的發揚光大,嶺南畫派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構建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作為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培養的第一代藝術大家,陳金章以其九十余載的藝術人生,完美詮釋了嶺南畫派精神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他既是傳統師徒相授方式的最后一批受益者,又是新中國學院教育的首批實踐者;既深得嶺南畫派精髓,又不拘泥于門派之見;既堅守中國畫筆墨傳統,又大膽吸收西方藝術養分。陳金章的藝術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畫現代轉型的絕佳樣本。

        b540729aee8458210087.jpeg

        《木棉花盛開》 紙本設色 陳金章

          師承與根基:跨越傳統的學院之路

          陳金章的藝術啟蒙始于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后又師從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這種得天獨厚的師承關系,使他得以直接汲取嶺南畫派最純正的藝術養分。在高劍父門下學習的一年零八個月里,陳金章深受其藝術理念的影響。“高劍父先生親口對我說:‘你一定要臨宋畫,中國傳統山水畫最高峰是宋畫。’”這番教誨成為陳金章藝術道路上的重要指引。高劍父對宋畫的推崇,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繪畫精髓的肯定,這種對傳統的重視貫穿了陳金章的整個藝術生涯。

          值得注意的是,陳金章的藝術學習經歷又遠不止于傳統的師徒相授。作為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培養的第一代藝術家,他接受了系統的學院訓練,甚至在中南美專繪畫系學習了五年油畫。他當時的畢業作品就是用油畫表現礦工在晨光中上班的場景,這種西畫訓練為他日后山水畫創作中的造型能力和空間處理打下了堅實基礎。這種跨越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多元教育背景,塑造了陳金章開放包容的藝術視野。

          在黎雄才的嚴格要求下,陳金章參與了《黎雄才山水畫譜》的編輯工作,從600多張寫生示范作品中精選300多張編輯成書。這一過程不僅深化了他對嶺南畫派藝術語言的理解,更培養了他對傳統筆墨的敬畏之心。黎雄才對藝術的嚴謹態度深深影響了陳金章,他曾回憶道:“黎雄才老師幾乎把我當兒子看待,同時,在藝術上對我要求極其嚴格。他會清清楚楚地指出我的畫優點、缺點所在,從不含糊。”這種嚴格的師承教育,鑄就了陳金章精益求精的藝術品格。

          嶺南畫派的教學從不要求學生簡單模仿老師風格。正如黎雄才所說:“我不是教你什么流派,而是教你認識這條路應該怎么走。”這種開放的教學理念,為陳金章日后形成個人風格埋下了伏筆。陳金章后來在教學中繼承了這一傳統,他常對學生說:“太像老師的學生不是一個聰明的學生,我的畫在面貌上也不像關老、黎老,是靠自己長期摸索出來的。”這種鼓勵創新的教學思想,體現了嶺南畫派教育的精髓。

          寫生與創作:從自然到藝術的升華之路

          “不會寫生就不會創作”是陳金章始終堅持的藝術信條。在他看來,寫生不僅是收集素材的手段,更是藝術家與自然對話的過程,是觸發創作靈感的源泉。陳金章的寫生方式極具個人特色——他從不攜帶相機,僅憑一支毛筆和一個墨盒,直接面對自然進行創作。這種看似“笨拙”的方式,實則是將寫生與創作合二為一的高明選擇。通過毛筆直接寫生,他能夠最直接地捕捉對象的形神,同時錘煉筆墨表現力。“而要一支毛筆聽話,不是一兩日之功,得幾十年探索才行。”陳金章如是說。

          陳金章的寫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九十高齡的他仍堅持外出寫生,2016年游陽朔,2017年上三清山,2019年還前往茂名高州荔枝貢園寫生千年古荔。談及這段經歷時,他難掩興奮:“高州種植荔枝歷史悠久,那里千年荔園的荔枝樹經農科院鑒定為1400年前唐代的荔枝樹,我很激動,畫了很多寫生。”這種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與熱愛,正是他藝術生命長青的源泉。

          根據寫生稿創作的《貢唐嘉木》,是陳金章晚年的重要作品。談及這幅作品時,他難掩自豪:“九十高齡能畫成這樣,我自己都不相信。”這幅作品的成功,正源于他對寫生與創作關系的深刻理解。在創作過程中,他并非簡單復制寫生稿,而是“把生活中最美的東西整合起來增加美感”。如《貢唐嘉木》中前面露地的橫根,就是從另一棵樹的寫生中借鑒而來。這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處理,體現了陳金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

          陳金章對寫生的執著,還體現在他對素描功底的重視上。在當今美術界反思素描對中國畫影響的背景下,他依然堅持素描對中國畫的積極意義。他認為,中國畫需要吸收外來繪畫的營養才能發展,“光是學黃賓虹或古人的畫是行不通的”。這種開放態度,使他的山水畫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增加了體積感和空間感的表現力。他特別指出:“我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看到倫勃朗的油畫,精妙的造型與整體的韻律,還有微妙的光影變化令我激動不已,對我啟發很大——畫面一定要整體。相對于傳統中國畫,油畫比較整體。回過頭看,李可染的畫黑漆漆的,其實是吸收了倫勃朗的逆光技法,通過筆墨表達光線。”這種跨文化的藝術借鑒,展現了陳金章開闊的藝術視野。

        ac1bffb2932a62361b7d.jpeg

        《云山初曉》 紙本設色 2020年 陳金章

          筆墨與境界:實與虛的藝術辯證法

          陳金章的山水畫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他對“實”與“虛”的辯證處理上。在“實”的方面,他繼承了嶺南畫派精微寫實的傳統,同時又融入了個人的創新探索。他筆下的千巖萬壑形態各異,源于長期寫生積累;山體肌理多用細筆點擦皴染,整體局部反復著力,既見重巒疊嶂之勢,又有妙筆生花之趣。這種精細入微的表現方式,既得益于他深厚的素描功底,又離不開對傳統皴法的靈活運用。陳金章特別強調披麻皴和斧劈皴的基礎作用:“會畫披麻皴,處理樹木、山坡才能有辦法;不會畫斧劈皴,就不會畫石頭。石頭要感覺能敲得響,用筆不能太快,用筆要重,轉角不方不圓之間,石頭才會好看。”

          在構圖上,陳金章也有獨到見解:“豎構圖常常是披麻皴加上斧劈皴混合,以表現深邃與挺拔;橫構圖則斧劈皴比較多。”這種根據畫面需要靈活運用不同技法的能力,展現了他對傳統筆墨的理解和運用。他的作品《龍騰虎躍》就是通過寫生解放軍在海堤上練兵的場景,表達那個特定時期人與自然的新型空間關系;而《海洋森林》則是受粵西及廣西紅樹林啟發,表現當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這些作品既有扎實的寫生基礎,又有深刻的人文思考,體現了陳金章藝術中“實”的維度。

          在“虛”的方面,陳金章對云水的處理堪稱一絕。與畫山時的繁復用筆形成鮮明對比,他畫的云海幾乎不見具體勾勒,僅以極輕薄的墨色渲染,卻能在山體襯托下顯現出纏綿流動的質感。廣東省文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前院長李勁堃曾評價陳金章“淡墨運用的極致程度:薄如蟬翼的透明、似有似無的深度”,認為這是“中國畫重要的創新,是嶺南畫派的一種新樣式”。這種以少勝多、虛實相生的藝術語言,體現了陳金章對傳統水墨精神的深刻領悟和創造性轉化。

          陳金章對“虛”的處理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藝術觀念上。他強調:“畫畫,心要靜。”這種創作狀態的要求,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虛靜”境界的追求。在他看來,藝術家不能完全依賴對象,而是需要“吸收對象”。這種對藝術本質的理解,使他的作品在具象表現之外,還具有耐人尋味的意境和神韻。

        30e3f1749181817c625f.jpeg

        《山楂紅了》 紙本設色 2025年 陳金章

        2f159416b9857db7765a.jpeg

        《貢唐嘉木》 紙本設色 2019年 陳金章

          傳承與開拓:嶺南畫派精神的新高度

          作為美術教育家,陳金章對嶺南畫派精神的傳承不僅體現在個人創作中,更融入了他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他堅持關山月、黎雄才制定的“三分臨摹,七分寫生”的教學原則,同時又鼓勵學生開闊眼界,不要拘泥于某家某派。

          陳金章的教學理念深受李勁堃的推崇:“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打下一個非常重要的烙印——我認為這也是嶺南畫派的一個關鍵傳承:關山月、黎雄才先生的繪畫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驗,證明在中國繪畫史上是有所建樹的。但兩位先生也從來沒有建議過我們學他們的東西。”這種不囿于門派之見、鼓勵創新的教學思想,正是嶺南畫派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

          陳金章的藝術探索,將嶺南畫派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既保持了嶺南畫派重視生活、關注時代的傳統,又在藝術語言上實現了突破。他融合南北畫風,在嶺南秀潤中注入北派渾厚;他借鑒西畫技法,在傳統筆墨中融入光影表現。這種開放包容的創新精神,正是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主張在當代的生動體現。

          作為文化傳播中的獨特現象,陳金章的藝術人生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李勁堃指出:“他處于傳統師傅帶徒弟教育方式里的最后一批,又是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建立以來最前沿的那批人。所以,他的個人案例既承接了中國美術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傳授方式;同時,在20世紀東西方文化交融相互碰撞最為激烈的一個時期,他接受了中國萌發起來的現代美術教育,是其中關鍵的人、關鍵的一代。”這種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使陳金章成為研究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發展的重要個案。

          歷久彌新:藝術生命的常青之道

          陳金章九十六歲高齡仍保持旺盛創作力的秘訣,不僅源于他在藝術上的執著追求,也得益于他規律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身心狀態。他曾自豪地說:“眼睛要好、雙手要穩、頭腦要清晰——有這樣的條件,才有可能畫得出精妙的作品。我原來近視五百度,前兩年做了白內障手術后反而好了,我每天六點半到學校操場,拉單杠,鍛煉雙手,然后去飯堂吃早餐。所以九十多歲還能畫成這樣,我自己都不相信,放眼全國也很少見。”這種對生命的珍視和對藝術的虔誠,令人肅然起敬。

          在創作態度上,陳金章始終保持著嚴謹認真的作風。他強調:“創作先打底稿,因為創作前必須經營好位置。一旦位置經營不當,作品就很容易畫壞。我的辦法是用木炭條輕輕地畫好底稿。面對作品必須要認真,我走的是現實主義道路,更加要認真!”這種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正是他作品質量的保證。

          陳金章對藝術的純粹追求,還體現在他對作品的態度上。他坦言:“那些好的作品,都在我手上,誰讓我賣給他,我都不賣。這批作品,我打算捐出去。”這種不為市場所動、專心藝術本體的態度,在當今藝術界尤為難得。近年來,他不斷將自己的作品捐贈給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市文化館等單位和機構,體現了一位藝術教育家培養后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十字路口,陳金章以其深厚的功力和開闊的胸懷,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藝術道路。正如他所言:“我按照我的需要去畫畫,這個時候是不考慮什么派的,只考慮畫一張好畫。”這種超越流派之見、直指藝術本真的態度,或許正是陳金章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

          山河壯美入畫來,筆墨深情寫春秋。陳金章的藝術人生,如同一幅氣勢恢宏的山水長卷,既有精微處的匠心獨運,又有整體上的雄渾大氣。他以九十六歲高齡仍創作不輟的精神,詮釋了一個藝術家對藝術的虔誠與執著;他以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實踐,展現了嶺南畫派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的今天,陳金章的藝術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傳統繪畫現代轉型的成功范例,也為嶺南藝術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位畫壇耆宿用一生的藝術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創新,從來都是建立在深厚傳統根基之上的;而傳統的生命力,正體現在一代代藝術家的創造性轉化中。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