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水得城、依水而建。廣州,因為珠江有了生機,也因為橋多了詩意。
人民橋、海珠橋、解放橋、海印橋、獵德橋、洛溪橋……形態各異的飛虹突破了云水邊界,實現了彼岸通融,也成了珠江上最美的風景線。
在解放大橋和海珠橋段,珠江北岸的建筑外墻正上演燈光動畫,為廣州增添新名片
位于海珠廣場南的海珠橋,是廣州第一座橫跨珠江的大鐵橋。為了便于大船通行,海珠橋原本設計可以自由開合,代表了近代中國橋梁建筑的最高水平,被譽為“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
海珠橋南端的紅棉美麗綻放
上世紀80年代的廣州,處于改革開放的最前沿。1988年12月,造型獨特的海印橋揭開神秘面紗,這座橋仿佛是豎琴,又宛若是揚帆的大船。這座以海印石命名的橋梁是中國第一座雙塔式斜拉索橋,橋梁不再只是市政設施,也成了城市藝術與審美的代表。
如果說珠江上的跨江大橋形象大多棱角分明,那么被稱作“珠江之貝”的獵德大橋,則為珠江增添了典雅溫柔的形象。夜幕降臨,小蠻腰、歌劇院、獵德大橋,流線型的動感和曲線一脈相承,與潺潺江水遙相呼應,讓珠江新城中軸線的天際線輪廓有了延續,錯落有致。
形態各異的跨江大橋成了珠江上最美的風景線
夜幕下,被稱作“珠江之貝”的獵德大橋與CBD相映生輝
作為廣州的母親河,珠江一江兩岸是廣州獨特且重要的景觀資源,沿岸地區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域。除了巧奪天工的大橋,城市地標廣州塔、歷史悠久的天字碼頭、頗具韻味的工業遺址、照亮天際的夜景……都展示著珠江兩岸獨特的魅力。
人行景觀橋預計在今年內開放并正式通行,屆時該橋將成為珠江上又一道風景線
美景背后是廣州打造“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總體目標愿景與實踐。“十三五”期間,廣州按照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城市承載力不斷提高。
未來,廣州將堅持國際標準、世界眼光、廣州特色,將珠江西航道、后航道與前航道一起進行統籌規劃,對標世界一流濱水區,編制整體規劃建設方案,放大優勢資源效應,吸引集聚創新要素,加強現代產業導入,豐富產業形態,扎實做好公共服務配套,塑造好天際線、水際線,高品質塑造現代化濱水城市景觀,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和發展質量,加快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讓珠江更美,廣州更靚。
擴建后的廣州大橋緩解了廣州大道交通擁堵的狀況
經過提升工程后,人民橋的主橋中墩外側設立了4座觀景平臺和歐式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