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繁華都市,退一步世外桃源。舒展開“百千萬工程”的羊城圖卷,只見花繁葉茂、碩果累累。
在這幅圖卷中,全市11個區、177個鎮(街)、2822個行政村(社區)蓬勃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鎮街功能提升、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煥發新面貌,成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實現良好開局的生動剪影。
鄉村美帶動全域美
廣州將白云、花都、增城、從化四個區打造為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將黃埔、番禺、南沙三個區打造為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將越秀、荔灣、海珠、天河四個區打造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引領區,推動11個區各展所長、特色發展。
高位謀篇布局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共梳理重點項目139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廣州重點推動18個中心鎮、8個專業鎮、8個特色鎮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累計打造美麗鄉鎮入口通道53處,打造美麗示范主街37條,建設美麗圩鎮客廳31處,建設綠美生態小公園148個,建設美麗河道(碧道)188.45公里。
擦亮綠美廣州生態底色,深化美麗圩鎮規劃建設,推進鄉村再造,高標準打造第二批19個典型鎮、226個典型村,城鄉生活、生產、生態空間不斷改善。
產業興帶動鎮街旺
做優產業平臺,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2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新增2家國家級、4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有序開展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舉辦三期“百千萬工程”鄉村CEO學堂,共培訓超200名學員,培育一批愛鄉村、懂治理、善經營且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鄉村能人。
深入開展“千企興千村”行動,新增注冊結對企業超450家,投入幫扶資金超2億元。大力發動重點建筑業央企助力區鎮村建設,累計實施幫扶項目175個,純公益幫扶金額超3.5億元。
發行全國首單水務領域數字人民幣債券3億元,發布全國首單涉農知識產權產品“天知一號”。落地實施全市首宗財政資金“補改投”項目,獲國開行、農發行授信超9000億元。共選派82名“金融村官”,實現新鄉村示范帶“金融村官”全覆蓋。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逕下村通過創新開展全省“百千萬工程”示范區未來鄉村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和鄉野田園融合共生的美好圖景。
天河區獵德街積極探索“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的社區治理模式,打造“百千萬工程”中心城區樣本。
花都區赤坭鎮竹洞村是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立足嶺南盆景之鄉的資源稟賦,高標準打造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發展路徑。
越秀區洪橋街以“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推動三眼井社區托育、養老、就業等公共服務資源從有到優,致力打造兒童友好、青年發展、老年頤養的全齡友好15分鐘生活圈。
南沙區欖核鎮湴湄村的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產業園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湴湄村利用非遺帶動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促進非遺的保護和發展,實現雙贏。
白云區人和鎮清河村以“村園聯動,產村融合”為目標,立足本村優越的區位優勢,打造產村人文聚合的典型村,以人和園為平臺,探索出早“研”晚“游”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
近些年鄉村游的熱度越來越高。
海珠區落實“百千萬工程”部署大抓產業發展,以廣州中大門紡織服裝時尚生態港建設為重要抓手,全力破解傳統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產業痛點,以點帶面推動傳統服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花都區獅嶺鎮馬嶺村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位于獅嶺鎮的馬嶺觀花植物園是全國首個以觀花植物為特色的國家植物園專類園,園內展示了超過300個品種的三角梅花卉。
增城區上九陂村有1.6萬多畝省級生態公益林,有國家4A級景區白水仙瀑景區、森林海省級旅游度假區等“打卡點”,入選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榮獲“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等榮譽稱號。
位于從化區江埔街江埔村的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重點項目廣州從化國際賽車場(從化汽摩體育運動基地)。江埔村通過以賽車道為核心開展汽摩商業活動、汽摩賽事活動,為鄉村振興帶來新動能。
荔灣區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深化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機制改革,推動超20萬平方米老舊物業提質增效。將閑置多年的廣州卷煙二廠改造為1906科技園,打造開放性城市廣場,目前1906科技園已成為中心城區老舊物業改造的產城融合新樣板。
番禺區南村鎮以萬博“城”帶動周邊“村”蝶變新生,實現產城一體、城鄉融合,高品質打造新型城鎮化“南村萬博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