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作為捐資的回報,這些陳氏宗族可以將其祖先牌位放到陳氏書院的神龕內供奉。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筑組成,每座建筑之間以青云巷相隔,長廊相連,庭院穿插。廳堂軒昂,空間寬敞,廊廡秀美,庭院幽雅。陳氏書院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在建筑構件上巧妙地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郭沫若先生曾賦詩稱贊:“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1959年,人民政府把陳氏書院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研究、展出以廣東地區為主兼及全國各地的歷代民間工藝品。1988年國務院公布陳氏書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末,陳氏書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