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體情況
2023年,我局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扎實有序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具體如下:
(一)主動公開情況
一是突出重點信息發布,局門戶網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908條,按月公開全市各自來水廠出廠水常規43項指標檢測結果和管網水水質、用戶龍頭水(二次供水)水質情況、自來水管網壓力情況;及時發布2022年廣州市水資源公報及廣州市水土保持公報;按季度公開197條黑臭水體整治進展清單、污泥處理處置信息。二是積極主動做好政策文件解讀,重點解讀文件中與群眾切實利益相關、與企業生產生活密切的內容,在局門戶網站及新媒體平臺以圖文音頻形式發布政策解讀共25篇,發布中英互譯政策解讀3篇;開展3場與網民互動直播,參加市政府在線訪談欄目直播1次,約5000人次觀看,有效宣傳解讀廣州市水務重點工作,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三是遵循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原則,保障市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參與決策,通過局門戶網站向公眾公開征集調查8次,共收到14條反饋意見,均已公示采納結果情況。
(二)依申請公開情況
認真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答復規范要求,2023年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62件,較上年同比增長17%,其中,按時辦復61件,1件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未收到適用計收信息處理費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申請公開案件未被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況
一是規范信息公開審發流程,修訂完善廣州市水務局信息上網審查復核表,對主動公開的內容,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先審后發”機制;二是建立政府信息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開展2020年制發的政府文件公開屬性評估調整工作,對14份文件進行調整公示。
(四)政務公開平臺建設情況
一是充分發揮局門戶網站作為政務公開主平臺的作用,持續優化欄目設置,增設“局屬單位”“城鄉供水情況”欄目,按月發布涉水常見問題知識48條,受理群眾留言202條,辦結率100%,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二是充分利用好新聞宣傳陣地,發揮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和優勢,在中央、省、市各大媒體發布新聞稿件629篇,官方微博、微信平臺發布信息1559條,會同各區組織開展河長制宣傳活動25場,營造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水氛圍。三是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持續完善網辦大廳建設,群眾辦事實現“不見面審批”和“零跑動”,2023年,我局受理的行政審批、公共服務和其它事項申請共計177件,審理辦結178件(含結轉),其中行政審批165件,公共服務4件,其它事項9件。事項承諾時限內按時辦結率均為100%,“好差評”評價覆蓋度和“非常滿意率”率均為100%。
(五)監督保障情況
一是召開局政務公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行政機關信息管理工作,制定印發《廣州市水務局2023年度政務公開考核分工方案》,細化任務、壓實責任,確保工作推進全面、高效、準確。二是時刻做好輿論監督應急處置,2023年我局收集涉水輿情共計1061條,辦理上級部門交辦及自主監測的輿情事項約69宗,主動作為,核實問題,督促整改落實,營造良好輿情氛圍。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一是經辦人員政策把握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有待提升。進一步強化政務公開工作責任落實和監督考核,持續提升各處室在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發布信息和政務服務工作上的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二是政策解讀形式多樣性和解讀質量仍需加強。圍繞社會關注,有針對性地確定解讀重點,進一步采用視頻、漫畫、以案釋法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解讀形式在主流媒體上廣泛宣傳,提高公眾知曉率。三是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有待進一步優化。堅持多種渠道及時、同步、高效公開涉水民生政策類政府信息,切實做好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公開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信息公開平臺檢索速度和精準度,切實滿足公眾獲取水務信息的需求。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本年度我局無發出收取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費通知,無收取信息處理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