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機構專頁

        【音頻解讀】《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

        • 2021-03-19
        • 來源: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分享到
        • -

        【音頻解讀】《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


        《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具體政策解讀

        主要任務

        政策措施

        針對問題

        制定政策思路

        一、建設高質量現代物流基礎設施

        (一)加快建設運營高效、要素集聚的國家物流樞紐。
        增強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引領和統籌,依托白云空港、南沙海港、廣州鐵路樞紐建設,優化布局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促進交通物流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加快特大型、大型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建設,推進交通樞紐、物流園區與先進制造業、商貿服務業融合發展,強化干線運輸、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倉儲服務、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多種物流資源向綜合交通樞紐周邊園區集聚,打造一批樞紐經濟增長極。加快推進南沙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特大型物流樞紐申報生產服務型、空港型、陸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試點。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物流樞紐、節點建設運營。

        (1)目前物流園區呈“大集聚、小分散”特征,主要集中在白云、黃埔、花都、南沙四個行政區,在主城區仍有大量小而散的傳統物流貨站、村級工業園,且遠離鐵路、水運交通樞紐,亟待升級疏解。與物流緊密相關的大型批發市場集中在主城區,而生產制造基地相對遠離主城區,受貨運通道影響,部分區域商貿物流、生產物流活動存在交叉,加劇交通擁堵。
        (2)我市正在結合城市更新九項工作開展物流園區專項整治工作,逐步清退低效物流園區,為中心城區產業升級騰挪空間,急需形成新的現代物流集聚區以承接外遷的物流企業。

        我市正在編制《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對標國際一流物流樞紐,積極推進空港型、港口型、陸港型、商貿服務型、生產服務型等15個大型、特大型物流樞紐規劃建設,推動“站城融合”“產城融合”,形成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極。2019年我市南沙港區已申報入選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上海、深圳為商貿服務型,鄭州為空港型,重慶為港口型,成都為陸港型。重慶、成都、鄭州等城市均出臺了一攬子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文件,積極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在營造有利于產業、交通、物流園區融合發展環境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加快我市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應繼續推動符合條件的特大型物流樞紐申報國家物流樞紐試點,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一、建設高質量現代物流基礎設施

        (二)支持建設保稅物流集散中心。
        對企業利用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國際集散倉和國際中轉倉,開展國際物流集散和中轉業務的,對企業投入的自動分揀、操作等設施設備按實際發生的50%,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給予一次性補貼。對跨境電商企業按照海關監管要求,建設自動分揀線并投入海關監管設備設施的,按其固定資產實際投入的50%,最高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

        (1)保稅物流發展潛力和需求大,但滿足第三方物流、電商物流需求的智能化、高標準倉儲不足。目前我市保稅物流園區建設不足,推動綜保區建設需要加快保稅物流發展。
        (2)大型物流樞紐貨站智能信息系統、智能倉儲系統、智能分揀系統建設相對滯后,企業購置智能設施設備投入成本高。如一套大型分揀設備成本在600萬元左右,一流的大型物流設備成本更高,以順豐速運華南(廣州)航空快件轉運中心項目為例,共投入智能設備成本約4億元。與其他城市對比,我市對企業更新升級自動化設施設備暫無激勵政策。

        (1)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在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倉庫,促進物流產業集聚和土地集約利用,進一步發揮保稅物流的優勢。
        (2)通過補貼激發企業加快自動化設施設備升級的積極性,推動貨物分揀操作效率提升。

        一、建設高質量現代物流基礎設施

        (三)強化現代物流發展用地保障。
        對全市規劃的物流樞紐(園區)范圍內的物流設施項目,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和供應計劃予以保障。對屬于物流倉儲用地的,鼓勵通過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供地。支持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并用于甲級倉儲、智能分撥轉運等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支持在規模化物流園區集中建設、運營充電設施。支持充分利用機場噪音區、交通樞紐周邊碎片化邊角地發展現代物流服務。提高物流項目用地強度,新建物流倉儲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2.0,研發總部類參照同等地區的商辦用地確定容積率。

        (1)市現代物流“十四五”規劃在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周邊規劃建設大型物流產業園區,但部分項目用地規劃和基本農田性質調整困難,用地指標難以落實。
        (2)物流倉儲用地供給持續增加,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物流倉儲用地供應充足與利用效能不高的矛盾并存。從開發強度來看,現狀54.82平方公里物流倉儲用地中,小于1公頃的物流倉儲地塊占65%,全市物流倉儲用地平均容積率為0.41,僅為發達國家五分之一,低于北京(0.49)、上海(0.69)。
        (3)物流倉儲用地稅收產出率為各行業最低,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綜合型企業用地難問題明顯。
        (4)我市物流倉儲用地一般參照工業用地出讓,出讓方式以招標、拍賣、掛牌等為主。

        (1)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制定了物流產業用地儲備三年行動計劃,編制了《廣州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樞紐及產業發展土地利用規劃》,將為我市物流樞紐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同時,各區正在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將物流樞紐用地指標納入土地利用規劃統籌考慮。
        (2)深圳、重慶等城市已采用彈性年期出讓、租讓結合、先租后讓等多樣化物流用地供應模式。
        (3)針對用地效率較低問題,參考《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的規定,并結合國內外城市經驗,鼓勵新建物流倉儲項目參照重大產業項目用地容積率,原則上一般不低于2.0,研發總部類參照同等地區的商辦用地確定容積率。
        注:M0用地容積率為3.0-5.0,M1用地為2.0-4.0,M2用地為1.2-3.5,M3用地為1.2-3.0。

        一、建設高質量現代物流基礎設施

        (四)支持利用城市更新存量資源建設現代物流及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園。
        鼓勵通過中心城區物流園區、批發市場、舊廠房、舊倉庫、工業標準廠房和商務樓宇等存量資源的改造提升,符合條件的地塊納入“三舊”改造標圖建庫范圍,建設物流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園。支持推動產業園內傳統商貿企業線上轉型發展,加大數字經濟、電子商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力度,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


           
           
        (1)我市既有物流產業園區多為自發建設,缺少有影響力、與綜合交通樞紐及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型現代物流智能產業園。
        (2)在中心城區存在大量小而散的傳統物流貨站、村級工業園、大型批發市場,部分區域商貿物流、生產物流活動存在交叉,加劇交通擁堵。
           

        我市正在開展低效物流園區整治提升等九項重點工作。中心城區低端、低效、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要求的批發市場等存量資源外遷,為發展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新模式新業態騰挪出空間。

        二、健全現代物流公共平臺體系
           

        (五)全面增強物流公共平臺服務效能。
        持續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完善,打通港口、機場、鐵路物流信息節點,推動口岸通關全程無紙化、智能化。加快推動構建航空、航運“通關+物流”電子貨運生態圈,支持白云國際機場推進電子貨運試點,進一步運用電子運單、形成航空貨運標準體系,建設航空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廣州港推進集裝箱設備交接單、提貨單、電放保函、換單委托書等進出口環節物流單證的電子化;創新水陸聯運貨物監管模式,深入推進南沙港區和廣州鐵路貨運站出口、過境、保稅倉出倉的貨物區站一體化。加快“智慧口岸”建設,支持海關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加快改造建設智能作業平臺、智能查驗平臺。實現口岸7×24小時通關,大力推廣提前報關、電子報關、預約通關等便利化通關措施。實行口岸物流“限時作業”,定期向企業公布口岸作業流程和全程清關時限。

        (1)物流電子信息“串聯”不暢,通關尚未實現全程無紙化、智能化。
        (2)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航空、航運、鐵路物流電子單證、業務流程和數據未能實現標準化互換。
        (3)口岸數字空間建設仍在路上,“通關+物流”的一體化服務聯動性不強。2019年,廣州整體通關時間為25.43h,高于深圳21.94h、香港19h,口岸整體運作效能仍有待提升。

        (1)落實國家口岸辦要求,通過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補足航空、航運、鐵路、公路貨運、物流電子信息平臺短板,促進交通物流信息共建共享。以新加坡政府建立貿易管理電子平臺貿易網為例,其將海關、稅務、安全等35個政府機構連接在一個網絡中,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實現文件處理能力由1萬份/天提高到3萬份/天以上,貿易信息處理費用由10-20新元降至5新元以下。
        (2)繼續推進我市水運口岸進口集裝箱貨物提貨單及設備交接單無紙化擴大試點工作。
        (3)結合智慧口岸硬件建設及口岸限時作業公開要求,推動海關智能作業和智能查驗,提高通關效率,減少貨物查驗費用和查驗后的二次包裝成本。

        二、健全現代物流公共平臺體系
           

        (六)支持現代物流和供應鏈平臺建設。
        支持建設與綜合交通、制造業融合的基礎性、功能性、具有明顯公益屬性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大型交通運輸、生產制造企業將自營物流面向社會提供公共物流服務,對納入市級以上(含市級)推廣使用的政策咨詢、信息互聯互通、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研發等具有行業公共服務性質的物流和供應鏈服務平臺,按年度平臺實際投入的30%、每年不高于100萬元給予資金補助,補助期限不超過3年。

        (1)缺少有影響力的物流和供應鏈行業服務平臺,不同行業、部門、企業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不暢,物流信息與交通、生產制造的綜合信息交換不暢,物流信息成本高。
        (2)物流園區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相對滯后,體現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未能充分應用。

        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是互聯網創新應用的重要表現。通過互聯網創新應用實現傳統物流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有利于提升企業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水平,提高物流流通效率,減少時間和金錢成本,促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三、支持現代物流、供應鏈企業成鏈集群發展

        (七)支持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龍頭企業發展。
        積極引進國際國內大型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龍頭企業及其區域總部、營銷中心、數據中心、結算中心、研發中心,支持企業將注冊地和納稅地遷入我市并在我市交易結算。對于國內外知名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企業在廣州新設立公司的、大型企業遷入并達到廣州市總部企業認定標準的,按照我市總部經濟政策規定對新引進企業給予500萬元至500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

        (1)第三方物流、多式聯運、互聯網物聯網融合、精益供應鏈管理等符合現代物流產業特征的綜合型物流龍頭企業不多,引領構建現代物流產業集群拉動性不足。截至2019年底,廣州A級以上物流企業111家,低于上海236家、深圳176家;全國50強物流企業在廣州設置總部僅1家,低于上海8家、北京11家;世界50強物流企業在廣州設置大區總部的0家(北京8家,上海21家,深圳1家)、設置大區分部5家。
        (2)占據產業鏈高端的生產型服務業整體仍處于發展壯大期,實力不強。A股上市物流企業中,總部設在廣州的只有2家,少于深圳7家、上海6家;廣州2家上市的物流企業(嘉城國際、原尚股份)年營收在10-12億元之間,遠低于深圳順豐控股(1121.9億元)、上海怡亞通(719.2億元)等企業。


        物流和供應鏈龍頭企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號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能激發我市物流業發展活力,加快促進我市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尤其在突發事件下,龍頭物流企業成熟的物流運作機制在應急物資供給與調配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如,京邦達公司、南方航空貨運物流公司等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拉動全行業實現規上航空運輸企業、鐵路運輸、貨物代理、多式聯運、供應鏈管理企業營收有較大增長,增幅分別為85.90%、77.4%、21%、31%、13.7%。

        三、支持現代物流、供應鏈企業成鏈集群發展

        (八)支持航空物流、航運物流、現代供應鏈企業間加強緊密合作,實行企業合作聯盟抱團創新發展。
        充分發揮白云國際機場、廣州港運營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鼓勵組建航空物流、航運物流產業聯盟,引導和鼓勵我市交通物流、供應鏈物流、物流園區、物流運營平臺以及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加強多種形式的業務協作,通過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創新資源優化整合。切實發揮產業聯盟企業合作、政企合作互動平臺作用,推動多方交流合作、信息互聯互通、標準規范制定、技術成果推廣、行業自律管理。


           
           
        航空物流、航運物流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松散,企業整體協同性不足,尚未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聯盟,未充分發揮國際航空、航運樞紐及本市龍頭企業在穩定貨源、加強供應鏈管理、行業標準制定、協同推動產業整體發展的作用。
           
           

        (1)我市成立產業聯盟有利于整合優化資源,完善提升產業鏈,保障全球供應鏈暢通運轉。同時,有利于企業發揮各自市場優勢,應對共同競爭者和拓展新業務。
        (2)我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增加值達171.86億元,同比增長6.2%,吸引神州高鐵等21家企業加入聯盟。

        三、支持現代物流、供應鏈企業成鏈集群發展

        (九)鼓勵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制定市重點物流企業認定辦法,對認定的物流企業給予綜合支持,提供融資發展、發行企業債、人才落戶、租金補貼等方面支持。對于信用記錄優、成長性好、依法納稅記錄表現突出、沒有負面影響的市重點企業上報項目,積極爭取省市政策支持,組織重點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供需洽談活動,在融資方面重點推薦。支持符合條件的本土專業服務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創建物流服務品牌,對于入選全球物流50強、全國物流50強企業、5A級、4A級、3A級物流企業的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供應鏈創新和應用示范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1)行業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倉儲、運輸等價值鏈低端環節,缺少供應鏈、冷鏈、物聯網、物流平臺等價值鏈高端環節骨干企業。2018年,我市從事物流及供應鏈的企業24039家。多式聯運、供應鏈管理等新興現代物流企業數量占1.54%,其他傳統物流企業占98.46%。從營收上看,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020家,占4.24%。
        (2)與現代物流緊密相關的多式聯運企業和供應鏈管理企業,營業收入分別為2.98億元和29.16億元;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多式聯運和供應鏈管理企業占本行業比重不足8%。
        (3)目前我市缺少對重點物流企業的認定辦法,無法為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提供企業判定標準。
        (4)相比其他城市,我市對申報A級物流企業沒有支持政策,影響物流企業申報積極性,導致我市A級物流企業偏少,無法體現我市作為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城市的影響力。

        (1)龍頭企業往往是在發源地城市扎根發展,培育壯大并留住本土企業是增強城市競爭力、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關鍵。
        (2)為規范我市物流行業管理,調整物流企業結構,提升本土物流業產業服務質量和綜合競爭力,建議制定市重點物流企業認定辦法,為本政策其他措施的落實提供企業認定標準。
        (3)疫情期間綜合型現代物流和供應鏈企業韌性更強,企業業績增長明顯,而業務結構單一的傳統貨運物流企業容易受到沖擊陷入困境,業績下滑明顯。

        四、聚焦優質產業項目,強化要素供給保障

        (十)優化優質項目用地供給。
        凡在廣州落地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符合廣州產業導向且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或在市物流樞紐規劃布局的物流樞紐產業園引入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項目,可采用50年出讓年期,參照項目所在區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設定出讓起始價。

        (1)我市物流倉儲用地一般參照工業用地出讓,出讓年限普遍為20年,不超過50年。
        (2)我市對總部企業的引入提供了重點項目建設報批綠色通道,但是目前缺乏重大物流供應鏈產業項目落地方面的引導性支持政策,用地供給的不穩定性不利于激發大型企業落戶的積極性。
        (3)我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引進的77個倉儲物流業項目中,已簽約未落戶落地及在談未簽約項目有24個,占比31%。各區常因用地指標不足、征拆結案困難等原因導致項目落地難。

        參考上海、武漢做法,保障重大優質產業項目和物流項目落地,對優質物流項目給予較長的用地年限和較低的土地出讓價格保障,提高項目用地穩定性、降低企業拿地成本,增強企業投資信心。

        四、聚焦優質產業項目,強化要素供給保障

        (十一)加大優質項目落地保障服務力度。
        對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外的企業投資項目,一律按屬地辦理原則實行網上告知性備案。對于投資額10億元以上或經市物流發展和供應鏈建設領導小組認定的重大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建設報批綠色通道,實行“一家牽頭、一窗受理、并聯審批、聯合審圖、限時辦結、聯合驗收”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加快項目建設審批進度。按照市領導聯系督導市重大項目工作制度,對項目立項、規劃、土地、環保、報建等前期工作進行專項跨前服務,通過協同辦公、并聯審批集中解決項目評估、規模核定、用地選址等事項。在項目用地成交后,經市政府批準,可參考項目落地成本、投資進度、生產經營等因素,采取“一企一案”在一定年限內逐年給予綜合支持。

        (1)我市物流倉儲用地一般參照工業用地出讓,出讓年限普遍為20年,不超過50年。
        (2)我市對總部企業的引入提供了重點項目建設報批綠色通道,但是目前缺乏重大物流供應鏈產業項目落地方面的引導性支持政策,用地供給的不穩定性不利于激發大型企業落戶的積極性。
        (3)我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引進的77個倉儲物流業項目中,已簽約未落戶落地及在談未簽約項目有24個,占比31%。各區常因用地指標不足、征拆結案困難等原因導致項目落地難。

        我市現代物流發展需引入高質量的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項目,形成物流產業集群效益和經濟效益。建議將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重點項目納入綠色通道并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營造有利于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營商環境,推動物流企業落戶落地。

        五、支持物流創新發展

        (十二)支持發展多式聯運。
        鼓勵多式聯運經營人申報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對入選工程給予補助,金額不超過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相關投資的10%、最高獎勵不超過300萬元。支持發展海鐵聯運,結合南沙港鐵路投產運營,由市港務局對在廣州港從事海鐵聯運的運營公司進行考核,按考核年度完成海鐵聯運集裝箱量進行獎勵,其中:省內的獎勵標準為250元/標準箱;省際的獎勵標準為350元/標準箱。鼓勵白云國際機場開行“卡車航班”,對貨代公司承攬白云機場的醫療藥品及器械、帶電電子產品進行運費補貼,國內出港貨物給予每公斤0.3元、國際出港貨物給予每公斤1元補貼。

        (1)我市多式聯運水平有待提高,全鏈條服務能力有限,目前尚未有項目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2)我市鐵路多式聯運短板突出,鐵路專用線進港、進園不足,海鐵聯運比例僅0.46%。
        (3)我市不少貨代公司受深圳、成都、鄭州等城市補貼獎勵吸引,在廣州集貨后轉運到外地機場運輸。
        (4)珠三角地區每年有百萬噸的鋰電池產品航空運輸需求,目前因試驗報告購買成本、檢測業務處理排隊積壓問題,基本轉運到香港機場后發往全球各地,預計疫情后珠三角機場對帶電電子產品航空運輸爭奪更加激烈。

        (1)鐵路運輸是我市多式聯運發展的短板,通過海鐵聯運帶動鐵路和港口多式聯運發展是當前的關鍵任務。同時,國家提出要推動鐵路運輸組織改革試點,支持綠色交通發展。
        (2)我市在醫療器械及藥品、帶電電子產品集聚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但目前缺乏對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支持政策。應發揮白云機場航空網絡優勢,鼓勵利用卡車航班進一步擴大機場對外輻射能力,強化機場集貨能力。

        五、支持物流創新發展

        (十三)規范港口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
        完善口岸目錄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引導推動口岸經營服務企業降低收費水平。建立發展改革、市場監管、商務、港務等口岸查驗單位共同組成的口岸監督管理協作機制。繼續免除廣州港貨物港務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政策,繼續對進出南沙港區的國內和國際集裝箱班輪引航費按國家規定收費標準上限下浮15%收取。

        港口收費按照收費性質分為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3類,具體包括貨物港務費、引航費、港口作業包干費等11項,收費名目多、構成復雜。例如,每家駁船公司收費目錄、內容、標準不一致,部分駁船公司為獲得大船公司訂單,采取低于成本價競標等投標手段,之后再向岸上終端客戶另外收費作為成本補充及盈利點。 

        (1)受疫情影響,為降低企業成本,我市港口設施保安費免除公共統籌部分至2020年底。為增強廣州港競爭力,建議繼續免除廣州港貨物港務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
        (2)我市港口引航費按照國家標準下調15%收取。根據穗府15屆83次〔2019〕22號會議紀要,廣州港引航站每年要出資5000萬元,用于航運公司完成內貿集裝箱吞吐量扶持獎勵。為降低企業成本,同時不影響引航站正常運轉,建議延續現有優惠政策。

        五、支持物流創新發展

        (十四)促進物流標準化研究推廣。
        支持行業協會和本市物流和供應鏈企業參與物流標準制定,對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相關成果經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發布或備案后,分別給予每一個標準60萬元、4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單個申報主體每年度不超過3個)。


        (1)標準是行業發展的標桿與準則,目前我市在物流行業標準領域發聲不足,不能有效主導行業發展、促進本市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2)目前我市對標準創新貢獻的認定要求較高,均需內容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是獎勵標準較低,一、二、三等獎的獎勵標準分別為40、20、10萬元,行業調研反映不能有效激發各類主體參與標準研發與制定。
        (3)行業內技術裝備標準不統一,各種運輸方式的集裝箱尺寸、限重等方面不一致。以20尺集裝箱為例,水運限重為30.48噸,公路限重為49噸,鐵路單車限重60噸。
           

        信息化標準化不統一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產業和科技競爭力不夠。鼓勵企業直接參與到行業品牌創造及標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實現標準化推廣,增強廣州在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的話語權。

        六、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十五)優化財政引導資金使用模式。
        整合既有支持物流發展相關扶持資金,修訂廣州市現代物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設立年度資助總額原則上不超過5億元、實際資助額以年度預算為準,調整預算額度需經市物流發展和供應鏈建設領導小組審議后報市政府審定。本政策所列獎補資金除總部企業外,在該專項資金中列支,納入財政年度預算。

        我市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偏碎片化、系統性不足。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既有專項扶持政策分散在交通、商務、港務等部門,重點集中在航空、航運的國際航線補貼及鐵路中歐班列補貼,對促進現代物流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發展考慮少,缺少優質物流項目引進、促進多式聯運發展、冷鏈物流、電商物流、供應鏈增值服務、交通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等方面激勵性、引導性的綜合政策。

        強化專項扶持資金對物流行業引導作用,參考其他城市做法,整合提升我市財政資金支持現代物流發展效率,創新補貼方式,拓寬補貼范圍,細化補貼對象,適當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確保其他支持措施有效實施。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