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指“重招輕履” 根治違約頑疾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建設行業的生命線。然而,縱觀工程建設領域,有的施工單位卻無視契約精神,“投標時說一套,中標后又做一套”,將當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的承諾拋到九霄云外,在項目由誰來做、怎么做上搞“小動作”,這不僅影響工程質量,埋下安全隱患,更擾亂市場秩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數據顯示,2024年至今,廣州市已查處發承包違法行為36宗,共計罰沒680萬元。
為破解“重招標、輕履約”的行業痛點,近期廣州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加強履約和信用管理”作為核心改革任務之一,聚焦標后履約環節存在的問題、短板,精準提出“健全履約評價機制”“強化中標人履約責任”“深化信用評價應用”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改革舉措,狠剎轉包賣標、違法分包、弄虛作假等歪風頑疾,為構建誠信招投標市場環境按下“加速鍵”。
“《通知》對癥下藥,直擊標后誠信履約問題”“《通知》將推動招標投標向‘重信用、重履約’轉變,倒逼企業提升質量”“政府加強履約和信用管理,對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連日來,受訪專家學者、市場主體紛紛表示,廣州明確將招投標監管觸角延伸到標后環節,是破解標后違約亂象,促進誠信發展的有益探索,推出的一項項真招實招,有利于優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
瓶頸:
標后違約亂象突出 誠信履約亟待加強
梳理廣州近年來查處的涉工程招投標領域案件,因失信違約而付出代價的案例并不罕見,尤其在標后環節,建設工程領域轉包、違法分包等問題突出,威脅工程安全。
此前,廣州一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對外招標,江蘇省某建筑公司中標成為該項目的施工單位。然而,該建筑公司卻將基坑支護工程分包給沒有資質的高某某承攬。經立案查處,該建筑公司因違法分包被處罰款21萬余元,公司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毛某某被罰款1萬余元,未取得資質卻以個人名義承攬工程的高某某被罰款87萬余元。
“我們之前查處了廣州機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張曉嚴重違紀違法案,其主要受賄犯罪就是通過為社會老板掛靠承接工程項目和工程轉包、分包提供幫助,收受大額賄賂。”市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葛翔分析,標后環節監管缺位,容易滋生腐敗問題,這不僅給工程建設增加了隱性成本,同時也增加了工程質量的風險。
“中標單位自己不實施項目建設,這是標后環節存在的一大普遍問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筑業管理處副處長鄭文棟介紹,類似上述案例中,施工單位將項目肢解分包給沒有資質或者不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或個人實施,有的雖然分包給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卻對項目實施情況不聞不問,不履行分包管理責任。甚至有投標單位在中標后,直接將項目整體轉包給其他施工單位來實施,從中收取管理費,自己僅派幾個管理人員在現場“做做樣子”,這無疑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甚至引發工程質量問題,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除了當“甩手掌柜”給他人施工,“施工時不兌現投標承諾”,這是標后存在的另一大失信問題。鄭文棟指出,有的施工單位中標后雖然是自己在實施項目建設,但沒有按照投標時的承諾內容來執行。例如,投標時承諾派一級注冊建造師來擔任項目經理,結果真正施工時卻只委派了二級注冊建造師,抑或是投標時承諾會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但實際卻偷工減料。
“投標時說一套,中標后又做一套”,這是中標單位不切實履約、不講誠信的典型表現。如果不及時遏制這類情況發生,企業為了中標,就會在投標時肆意承諾,而不考慮實際兌現,長此以往,必然造成招投標市場和施工現場的脫節。
為此,強化標后履約監管,構建誠信履約環境,是招投標市場健康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破題:
信用評價、履約監管“雙發力”
聚焦標后履約環節存在的普遍、突出問題,《通知》將“加強履約和信用管理”列為一項改革重點任務,從構建履約評價機制、深化信用評價應用、強化標后監管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的改革舉措。
“這次招投標制度改革,進一步強化了履約與信用管理應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筑業管理處副處長鄭文棟介紹,《通知》明確要求“制定全市統一的承包商履約評價機制,施工合同應當細化明確轉包、違法分包等違約責任條款,并將履約評價結果、違法違規行為等納入信用評價體系”,依法限制失信企業參與投標。
亮點一
制定統一履約評價機制 夯實招標人管理責任
“工程承包商信用體系建設不健全,建設單位管理責任未完全壓實”,這是廣州在標后履約監管中存在的一大短板。鄭文棟進一步分析,2020年9月,住建部曾發文要求“嚴格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要求建設單位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對工程質量承擔全面責任。然而,有的建設單位對承包商的施工建設情況不管不顧,沒有對承包商的履約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即便有評價信息,也僅局限在本單位使用,未共享至全市信用平臺。
為精準破解這一短板,《通知》明確要求,“制定全市統一的建設工程承包商履約評價機制,進一步夯實招標人標后督促承包商現場履約的責任。”通俗來講,就是要抓住建設單位這一“牛鼻子”,建立一套標準規則,明確“誰來評、何時評、在哪評、評什么,以及評完后如何匯總、怎么展示、如何應用”等,進而有力督促建設單位履行好管理責任、作出真實有效評價,將建設單位的管理情況“曬”在陽光下,切實把履約責任傳導到建設工程承包商身上。
公開報道顯示,為規范履約評價行為,去年12月,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曾印發《佛山市政府投資房屋市政工程項目標后履約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由建設單位依據客觀事實和投標承諾、合同要求,對參建單位履行投標承諾和合同約定的情況進行評價,并確保履約評價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目前,廣州市正探索建立量化履約評價標準,并納入信用評價體系。鄭文棟舉例說,“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服務”便是其中重要一環,即對建筑市場主體單位的信用信息進行量化計分和等級評價,把建筑市場主體單位劃分為五個信用等級。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建筑市場主體實行分類管理服務,在行政許可、公共資源交易、參與政府投資項目、行政檢查、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或進行重點監管,優化信用評價規則和強化信用評價結果應用。
與此同時,履約評價細則也在完善升級。鄭文棟表示,廣州市強化建設單位主體責任,改變以往“好、中、差”的簡單評價模式,明確建設單位應從項目投標、人員和資源投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質量管理、工期進度管理、合約造價管理、配合與協調度等方面細化評價細則,強化對承包商的履約評價。此外,將建設單位對承包商的履約評價納入建筑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總體框架,實行信用加分,推動承包商依法履行合約。
亮點二
激勵懲戒雙向發力 實現標前標后貫通
在構建起全市統一的履約評價機制后,如何讓評價發揮作用,促使中標單位切實履約?“深化信用評價應用”,無疑是破解之道。
《通知》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行業領域招標投標信用評價體系,將履約評價結果,轉包、違法分包,捏造事實、偽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獲得證明材料進行異議、投訴等行為產生的行政處罰信息等,依法納入評價體系。
廣州市建設工程招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熊光蔚表示,細化落實“深化信用評價應用”這一改革措施,將有利于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評價體系。作為項目招標人的建設單位,按照《通知》要求,要督促其在后續的招標項目中充分考慮投標人的信用狀況,依法限制失信單位參與投標。而對于在標后切實履約的施工單位,將通過良好的信用記錄建立聲譽,吸引更多優質客戶和合作伙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優勢、贏得未來。
熊光蔚告訴記者,為實現施工現場與招標投標市場兩場貫通,真正把施工單位信用評價結果運用到招投標活動中去,廣州正探索從建立行業監管“一張網”、強化智能預警機制、加大懲戒曝光力度等三方面發力,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
“建立在履約和信用評價基礎上的競爭機制,使得真正有能力且信譽良好的企業更容易中標。”中建四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紀委書記蘇俊林說,這一改革措施有利于促進公平競爭,遏制低價競爭和不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同時,有利于增強企業責任感,企業的履約能力和信用狀況與其市場機會直接相關,這將促使企業更加注重合同履行和信譽維護,提升整體行業責任感。
亮點三
發揮監理監管作用 消除標后監管盲區
監理單位履職不到位,也是標后違約現象頻發的一大重要因素。去年3月,十二屆廣州市委第六輪巡察對多個單位開展工程招投標領域專項巡察。市委巡察辦干部余友斌介紹,巡察發現,作為質量管理的監理單位,有的形同虛設,作用發揮有名無實;有的對部分工程未按圖施工、部分建材未進場檢驗等問題失管失察;有的對總包單位項目經理、安全員不到場履職等問題視而不見。
正是標后監管缺失、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為施工安全、工程質量埋下隱患。去年發生的荔灣東漖保利東漖N上地塊項目坍塌事故就敲響了警鐘!作為監理的廣東粵能工程管理公司,對荔灣區東漖保利地塊基坑土方未按設計施工,以及對總包單位項目經理、安全員不到場履職等情形未采取措施糾正,導致項目發生基坑坍塌滑移的安全責任事故。
《通知》明確,充分發揮廣州市各行業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和竣工驗收監督職責作用,鼓勵建設單位聘請第三方檢測公司開展竣工驗收。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筑工程質量安全處處長周澤志介紹說,為進一步夯實監理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市住建局將進一步指導區住建部門在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加強監理企業履職情況檢查,重點關注監理是否落實巡視、旁站、平行檢驗等工作職責,工作是否流于形式等問題。同時,指導市建設監理行業協會開發建設監理行業信息服務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監理履職數據,加強監理行業自律管理,提升協同監管效能。指導監理企業積極參與保險公司開展的工程質量安全風險預防和管理服務,督促項目及時消除工程質量安全隱患,并參與推進監理改革試點工作。
市場主體談變化
中建國際投資(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普法
促使企業從“低價中標”轉向“優質履約”
履約和信用評價機制是建筑行業構建公平、透明、可持續市場環境的核心制度,其積極影響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對行業生態、企業競爭力及社會資源配置產生深遠變革。一方面,規范了市場秩序?,信用評價機制通過記錄企業投標行為、合同履行情況、行政處罰等信息,形成動態信用檔案,合規企業獲得更多公平競爭機會。同時,強化履約能力?,信用評價將合同履行質量、工期控制、質量安全等指標納入考核,促使企業從“低價中標”轉向“優質履約”。此外,促進社會誠信建設,?信用評價結果公開可查,接受社會監督,可?增強行業透明度,提升公信力。
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經理黃峻峰
倒逼企業提升質量 實現優質優價
健全履約和信用評價機制,是建筑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石。這次發布的《通知》不僅可以引導企業注重長期行為,意識到每一次履約都在為自身信用累積分值,促使企業從“重投標”轉向“重履約”,倒逼企業提升質量,加強合同管理,強化社會責任。由于信用評價結果與招投標掛鉤,使得信譽好、履約能力強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優質優價。此外,還有助于優化市場環境,有效懲戒失信行為,淘汰劣質企業,凈化市場。
廣州金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蔡曉鵬
苦練內功誠信經營是企業的唯一出路
《通知》出臺意義顯著,尤其對于我們建筑企業而言,深刻理解并適應政府在招投標過程中加強履約與信用管理的趨勢,是當前生存和發展的核心關鍵。這不再僅僅是“拿到項目”的問題,更是“做好項目、贏得未來”的戰略問題。
每一個優質工程,都是提升信用等級的最好砝碼。從“投標人”到“守信履約人”,建筑企業必須將思維從“項目導向”轉變為“信用導向”,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升級。“苦練內功,誠信經營”,是我們建筑企業唯一的出路,我們要以優異的履約績效來積累信用資本,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專家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副院長、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叢虎
形成覆蓋招投標全過程的監管鏈條
《通知》可謂是針對廣州招投標市場存在問題進行一體化治理的一劑良藥,也是廣州市開啟的招投標一體化治理的新路徑。例如,《通知》完善了全鏈條全覆蓋的監管機制,針對工程建設項目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鏈條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提出一一對應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通過完善機制來體現,具體包括“健全履約評價機制”“深化信用評價應用”等。不難看出,《通知》要求形成覆蓋招標投標全過程的監管鏈條、打通各環節的監管機制。本次招標投標制度改革提出的這些具體可實施的真招、實招,可謂是以病尋醫、對癥下藥。
廣東省招標投標協會智庫高級專家王嘉懿
從“重招標環節”向“招履并重”轉變
《通知》精準錨定工程建設項目的核心特征,系統構建起“評價—追責—激勵”環環相扣的閉環治理機制。此舉既精準回應工程建設項目“標后”合同履約全周期的監管需求,又直擊行業“評價缺乏機制、責任界定不清、信用難以落地”的痛點;通過完善工程建設項目“評價—追責—激勵”的閉環治理機制,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從“重招標環節”向“招履并重”轉變,實現履約合規、風險可控、質量可靠的治理目標,進一步構建適配超大城市工程建設領域項目全周期管理的體系,成為廣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高質量發展、實現領域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一環。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