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車之城”“定制之都”“顯示之都”“新材高地”……制造業是廣州的產業底蘊和發展根基,自始至終都是廣州的看家本領。當前的廣州正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筑穩做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底基底盤。新鮮出爐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如何為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留足空間、做好保障?
根據《規劃》,面向2035年,廣州著力促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聚力打造承載國家戰略功能的大型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和產業發展平臺,推動產業項目集聚發展,提高產業土地利用效率,以高品質產業空間支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
制造業立市 構建現代化制造業產業體系
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工業經濟總量、綜合實力、質量效益等指標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廣州,作為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是整個華南生產制造業的最主要產業鏈總部基地和供應鏈中心,在“前店”和“后廠”中起著循環鏈接的核心樞紐作用。
《規劃》根據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特征,基于“夯基固本、突破瓶頸、面向未來”的產業選擇思路,為廣州構建起一套“新興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2035,廣州將持續增加創新投入、加強數字化改造,以科技賦能支柱產業,打造海工裝備、新型儲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支持,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拉動效應強的鏈主企業,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鏈群全面突破“卡脖子”難題。
數智賦能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廣州“千年商都”的優勢地位,以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整合各類資源,增強對時尚、消費類傳統優勢產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鼓勵紡織服裝、美妝日化、智能家電、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特色產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打響廣貨品牌,助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培育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遵循產業發展周期規律,瞄準未來科技產業發展方向,搶先培育量子、生命科學、深海、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建立產學研協同體系,部署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攻關,依托大科學裝置和科研院所集中布局未來產業研發區,支撐本土產業鏈群搶占國際市場價值鏈頂端。
聚鏈成群 優化先進制造業空間發展格局
從產業空間發展格局來看,《規劃》著重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和集群式布局,以南沙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打造一批承載國家戰略功能的大型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和產業發展平臺。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近年來,廣州正積極將以創新為導向的制造業沿廣州東部布局,以基礎為導向的制造業重點沿廣州西部等外圍地區布局,東部為“攻”,西部為“守”,既穩固經濟基本盤,又推進謀求長期突破的未來增長極,共同形成“攻守平衡”的現代產業格局。
向東看,廣州活力創新軸上集聚著眾多高校、重點戰略平臺、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廣州實驗室、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人類細胞譜系等大科學裝置,形成了海洋產業、數字經濟、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等組團化的產業集群。
面向2035,活力創新軸以創新鏈引領產業鏈,聚焦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豐富的創新和資本要素,聚焦高風險高收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創新孵化實現產業超前布局,提升產業戰略引領力,打造產學研創新雨林。
往西望,廣州西部地區傳統制造業生態發達、供應鏈優勢明顯,在城市經濟中起到了保基本、穩民生的“壓艙石”作用。
面向2035,廣州西部地區產業鏈條也同樣大有可為。立足根基深厚、特色突出的傳統商貿業與制造產業生態,穩固產業經濟基礎,推動老城市動能轉化與活力再生。依托航空、鐵路、公路三大交通樞紐,整合城市產業資源,穩固經濟基本盤,促進產業轉型和價值提升,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沿珠江兩岸,珠江高質量發展帶以價值鏈牽引產業鏈,聚焦未來產業。著重強化制造業和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加快推進沿江地帶的孵化平臺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智能柔性的都市工業載體,支撐產業鏈群搶占國際市場價值鏈頂端。
質效提升 保障先進制造業發展空間
工業用地是制造業積蓄后勁的“基本盤”,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是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基礎,降低用地成本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完善工業用地供應政策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重大任務。
廣州提出“制造業立市”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已聯合各區共同劃定近700塊工業產業區塊,總面積超620平方千米。此前,根據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所謂工業產業區塊,是指在以工業為主導的區域,政府相關部門把適合發展工業的地塊“劃一個圈”,規定這個“圈”里的土地主要發展用途是工業。一個一個“圈”集合起來,構成了整個廣州市工業產業區塊。
《規劃》以工業產業區塊為抓手,嚴格保護產業發展底線,推動產業項目集聚發展,提高產業土地利用效率,將產業集聚區、連片工業用地等劃入工業產業區塊,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安排在工業產業區塊內。
作為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創新產業的空間載體,村鎮工業集聚區的更新改造對于保障全市產業空間供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為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促進低效工業用地提質增效,《規劃》鼓勵位于中心城區內的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形成一批都市型工業發展載體。引導中心城區外的村鎮工業集聚區,通過“工改工”的形式集中連片改造,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同時,注重產業功能導入,統籌優化村鎮工業集聚區功能布局,強化村鎮工業集聚區產業策劃、產業功能導入,提升存量工業用地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轉型升級。
廣州2035·產業第一
——基于“夯基固本、突破瓶頸、面向未來”的產業選擇思路,構建起“新興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遵循產業發展周期規律,瞄準未來科技產業發展方向,搶先培育量子、生命科學、深海、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建立產學研協同體系。
——結合重大樞紐、科學裝置和產業平臺,優化先進制造業空間發展格局。活力創新軸以創新鏈引領產業鏈,聚焦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西部地區以供應鏈聯動產業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和價值提升;珠江高質量發展帶以價值鏈牽引產業鏈,聚焦未來產業。
——以工業產業區塊為抓手,嚴格保護產業發展底線。工業產業區塊內以工業用地為主,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安排在工業產業區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