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文旅產業與版權經濟”政策發布會暨招商促進會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本部園區(以下簡稱“廣納院本部園區”)舉行。現場正式發布《廣州開發區、廣州市黃埔區促進文旅產業與版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在黃埔區原有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優化、整合、升級,圍繞“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版權經濟創新發展”兩大主線,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
據悉,《措施》分為5個板塊,覆蓋游戲電競、影視短劇、旅游演藝等多業態,支持力度空前,對符合相關條款的單位最高獎補可達2000萬元。同時,《措施》在強化版權價值、支持文化出海、激發消費活力等方面也有專項細則。另外配合《措施》的發布,現場還設置了推介分享、主題沙龍、商務洽談、企業產品展示等精彩活動。
支持力度升級,多措并舉最高獎補2000萬元
當前,文旅產業和版權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作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1+15+5”政策體系中,15項重點產業政策中的重要一環,《措施》是以“大文化”“大版權”的視野,助推區域營商環境優化、新興產業集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戰略,為黃埔區構建“12316”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數據顯示,自2022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文旅10條”政策實施以來,已累計扶持96家企業的114個項目。截至2025年8月,全區文體娛市場主體達到5730家,較2023年初增長61.47%,文化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環境持續優化。
本次發布的《措施》,便是在黃埔區原有“文旅10條”“游戲電競10條”等政策基礎上的煥新升級。黃埔區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關瑞華表示:“新政策的發布標志著我區文旅政策已升級到3.0版。”
最明顯的升級是支持力度的升級。關瑞華介紹,在用地支持方面,《措施》對經認定的重點項目自持部分,在滿足國家規定最低價標準的情況下,起始價可按辦公用途市場評估價的50%及規劃用途市場評估價兩者中取低值確定,顯著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在資金扶持方面,《措施》提出對固定資產投資達5000萬元以上的文旅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獎勵。同時鼓勵文旅體娛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對年度營業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
另外,產業園區作為支撐企業成長的重要載體,《措施》同樣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獎補細則。鼓勵園區培育規模以上企業,每培育1家最高獎勵5萬元,對入駐經認定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版權示范園區的文旅企業,按實際租金最高50%的比例給予扶持,多措并舉推動產業鏈、生態鏈集聚。
目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已有9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投入運營,其中國家級1家、市級6家、區級2家,總承載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已初步形成廣州科學城、廣州海絲城、中新廣州知識城三大板塊空間布局,為文旅產業集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廣東(廣州)游戲企業服務中心、華南版權服務大廳所在的廣納院本部園區為例,廣州納米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總監趙巖表示:“《措施》將進一步支持園區聚合版權、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資源勢能,形成產業生態矩陣。”
強化版權價值,全市首推“年度沒營收照樣獎勵”
《措施》的另一大升級,是對版權經濟的高度重視。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一直以來都是版權大區、版權強區,區內版權資源豐富、版權企業眾多,已形成了工業設計、信息科技、數字文化、游戲動漫、智能制造等五大優勢集群。黃埔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版權局局長譚致遠表示:“正因如此,我們充分學習了國內一些城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了多項首創。”
比如在支持平臺建設方面,《措施》支持版權產業技術攻關、金融創新、版權交易、文化出海、人才培育、企業孵化等相關公共平臺建設,每年評選不超過2個公共服務平臺,按檔次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獎勵標準全國領先。
對獲得游戲版號并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上線運營的游戲產品,每年評選不超過10款精品進行獎勵,每款最高50萬元獎勵;對現象級游戲爆款,按檔次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在政策有效期內,獲中國游戲產業年會“游戲十強”的游戲企業,按檔次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獲評全國版權金獎的單位,按檔次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廣東省游戲產業協會執行會長魯曉昆認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本次推出的政策包呈現出三大亮點,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前瞻的產業生態趨勢以及精準有力的扶持措施。
另外根據《措施》,黃埔區還將積極支持開展對區級版權產業優勢園區的認定和命名。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版權示范園區(區級版權產業優勢園區),每培育1家符合條件的版權類企業,給予園區運營單位最高5萬元獎勵,每個園區每年累計最高100萬元。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作為全市版權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本次發布的《措施》里,也不乏一些頗為大膽的舉措。比如,對獲得國內頭部創投榜單前30強的投資機構累計股權投資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沒有年度營收照樣獎勵。最大限度地放寬對營收的要求,更加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屬全市首創。
“這些措施可以與省市的文化政策、版權政策有效銜接,形成更多疊加優勢,加上我區已建成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華南版權服務大廳和廣東(廣州)游戲企業服務中心等實體服務機構,將共同推動全區文旅產業與版權經濟高質量發展。”譚致遠表示。
覆蓋領域廣泛,多個新業態首次納入支持范圍
與過往的政策相比,《措施》還首次將大型營業性演出、新型演藝空間、微短劇、潮玩IP、游戲電競、網絡文學等新興業態納入重點支持范圍。諸如為加快演藝經濟發展,對舉辦大型營業性演出給予最高獎勵100萬元、對創新打造新型演藝空間最高獎勵150萬元、對投資建設劇場最高獎勵200萬元。
而據黃埔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丘凌峰介紹,《措施》針對影視產業,特別是當前風口上的微短劇領域,推出了力度空前、精準務實的支持政策,構建起從基地建設、內容創作到文化出海的全鏈條扶持體系。
具體來看,對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微短劇拍攝基地,按投資額10%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對分賬收入50萬元以上的微短劇,按收入1%給予出品方最高15萬元獎勵;鼓勵精品創作,對在廣東省立項備案的電視劇,視首輪播出平臺最高獎勵200萬元,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的電影、電視劇,最高獎勵1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疊加效應明顯,例如在影視基地、數字攝影棚建設方面,黃埔區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最高獎勵可達2000萬,與省里最高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聯動,疊加后企業最高可獲得4000萬元的支持。
長期關注影視劇創作領域政策的榮升藝術發展(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芳表示,《措施》不僅給予區內影視產業極大的發展信心,還將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資源向黃埔集聚,有助于影視劇創作控制成本,可選擇的合作項目也會增多。
與微短劇的火熱相似,電競產業如今也已被國內許多地方視為文化創意產業中最活躍的部分之一,《措施》同樣重點關注了黃埔區電競產業的良性發展。區體育局副局長姚建華表示:“《措施》旨在構建一個從硬件基礎到軟件實力、從主體培育到生態營造,完整的電競產業支持體系。”
根據《措施》,對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投資建設或改造可承辦國際性、全國性電競賽事活動場館的企業機構,可給予最高800萬元獎勵;吸引知名電競俱樂部將其主場注冊并落戶黃埔,依據電競俱樂部在國際性、全國性頂級職業比賽、杯賽、聯賽中參賽成績,按檔次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在區內舉辦的品牌顯著、影響重大、效益突出的電競賽事,經認定,給予企業機構最高500萬元獎勵。
開拓“出海”市場,黃埔文化走向世界“一站”即達
在推動文化出海方面的政策升級,同樣是《措施》中備受關注的部分。據關瑞華介紹,接下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依托國家免簽政策和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契機,發揮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廣州)帶動作用,構建“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格局。
“一方面,支持入境旅游發展,年度最高獎勵50萬元,助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鼓勵數字文化產品出海,最高獎勵50萬元,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雙向發力推動黃埔文化走向世界。”關瑞華表示。
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灣區(黃埔)影視文化出海產業園,正在打造黃埔區內文化機構的“一站式出海基地”。普利星(廣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盛正在推介分享環節上介紹,產業園已經形成了包括實體機構集群、國際資源支持、國際產業活動IP、人才培訓中心在內的四大核心引擎,在推動區域文化出海方面較為成熟。
“從整個產業鏈上看,在前端,我們集聚了優秀的文化科技企業,以及發行和市場營銷機構,可以產出精良的內容制作;在中端,可以提供國際協拍、中外合拍的機會,為項目找到投融資;在后端,我們具備海外發行渠道,并打通了國際展映網絡。”李盛正透露。
總投資達16億元的科嶺薈·灣區文化出海基地,同樣是黃埔重要的文化出海平臺之一。中關村意谷(廣州)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曾鑫磊表示,該基地的定位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出海核心樞紐,以及數智影視產業創新高地,面向大灣區內影視、短劇、游戲等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從培訓、虛擬拍攝、AI內容創作、版權保護及交易、內容海外發行的全鏈條服務。
從創新政策的扶持到園區平臺的打造,對于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推動文化出海方面所做的努力,廣州奧飛硅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濤深有感觸。“從升級優化的新政策能看出地方對文化產業的重視,也能更好地實現政企互動,對企業的IP塑造、開拓‘出海’市場都有很大作用。”洪濤表示:“眼下,奧飛的IP已陸續向黃埔遷移,未來也會推動更多文化活動在黃埔落地。”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