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法務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正式啟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平安建設與法治建設深度融合”為核心定位的綜合性法務工作平臺,“雙中心”將以7600余平方米的集約化空間為依托,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集政法服務、金融法務、智慧警務三大核心功能于一體。這一創新實踐標志著天河區在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響應國家戰略,深化法治平安融合
作為廣州核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天河區建設“雙中心”是響應國家戰略、滿足發展需求的必然之舉。中央、省、市相繼出臺政策要求加強綜治中心建設,市委明確市、區兩級綜治中心年底前全面進入實戰運轉階段。
天河區綜治中心將構建貫通省、市、街道、社區的“全鏈條指揮體系”,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風險防控“一個中心管平安”,并以護航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實戰檢驗,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融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法務中心是推進中央法務區天河高端片區建設的創新實踐。天河區法治資源富集,429家律師事務所、超1.5萬名從業律師在此集聚,“億元所”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數量全市第一、大灣區領先,是全市規模最大的法律服務聚集區。該中心作為“串珠成鏈”的系統集成平臺,將釋放資源效能,構建“產業+法務”生態圈,以法治賦能營商環境優化。
同時,天河區具備堅實基礎:連續11年獲平安廣州建設考評優秀,獲評全省首家“二星平安鼎”;金融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集聚持牌金融機構303家(占全市80%以上),高端法律需求旺盛;選址廣州平安財富大廈,地處中央商務區和廣州國際金融城核心區,地理位置與資源優勢顯著,為“雙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布局,打造“平安大腦”與“法務明珠”
“雙中心”立足政法職能,以“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和“一個中心管平安”為主題,以“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主線,以高端金融法律服務為特色,推動各職能部門依法履職、形成合力,著力打造“天河平安大腦”與“灣區法務明珠”。前者實現全區綜合指揮、全域風險防范、全時應急處突、全量監測預警和全網數據共享;后者提供全鏈條法律服務、全流程糾紛化解和全場景法學研究,力求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區級綜治中心建設范本。
功能布局分樓層科學規劃,兼顧便民與智能化:一層作為公共服務樞紐,設群眾接待大廳和法律服務大廳,為廣州市公證處等權威機構設專窗并預留輪駐窗口;金融城綜合警務站提供“一站式”便民警務。四層為智慧指揮中心,整合社會治安綜合指揮調度中心與金融城智慧警務中心,設立品牌調解室、粵港澳大灣區海外利益保護中心等調解組織辦公室;設置大型論壇會議室和大灣區律師之家為專業研究與涉外法治交流提供空間。地下一層設立天河區法商融合中心,打造4個常設法商融合展示區和3個路演廳、臨展廳,全方位構建法治創新成果展示、法商品牌塑造、專業互動交流等多功能交互空間。
構建治理新格局,賦能灣區新發展
未來,“雙中心”將從兩方面發力,持續提升效能,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做實“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優化綜合指揮調度、矛盾糾紛化解等基礎業務,融合公安矛盾糾紛排查數據中心功能,形成一體化指揮體系。推動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信訪、人社7個部門力量常駐,教育、民政、衛健、稅務等15個部門輪駐,中國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廣東辦公室、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務與數字經濟仲裁中心、廣州公證處等16個機構和調解組織入駐,強化基層治理支撐。依托“粵平安”云平臺,整合政法、公安信息系統,實現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全量掌握、分析研判、閉環流轉。調度最小應急單元、“廣州街坊”群防群治隊伍等多元力量,集聚專業領域力量,不斷擴充基層治理矩陣。
深化中央法務區天河高端片區建設。金融法務中心“一站式”提供法治體檢、涉外法律咨詢等非訴服務,同步打造全新線上法務平臺。聚焦金融商事領域,建立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實現糾紛訴源治理。匯聚專家學者、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及高校資源,開展金融法治實踐與粵港澳三地金融規則銜接研究,強化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打造灣區律師、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基地,搭建跨境法務合作、涉外法治機制對接、涉外人才引培的工作平臺,提升法商融合和涉外法治建設水平,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