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身形靈活的人形機器人亮相登場。只見它小步向前、揮臂致意,以優雅的手勢迎賓引路,瞬間成為全場焦點……近日,第33屆廣州博覽會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啟幕,本屆廣博會上,天河區緊扣“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智匯天河 創享未來”為主題,攜9家明星企業參展,涵蓋上市公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類型,均系行業細分領域標桿企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能網聯、軟件與互聯網、智能制造……一項項來自前沿賽道的硬核成果,“新”意十足,亮出天河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和領跑姿態。
聚焦對口協作,實現雙向賦能,是近年來廣博會的一大特色。天河作為新質生產力“輸出地”,相關的技術資源也賦能本次廣博會。活動現場,天河還簽署了助力全國“百園千企”暢通國內大循環、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協作框架協議,讓天河“新質生產力解法”在全國的管理園區、產業中落地生根。
“天河屬性”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加速跑”
“太可愛了!”“好得意啊!”此前在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憑借萌感外形與超穩步態火速出圈的高擎機電機器人,再次挪著靈巧的步伐,和觀眾打招呼:“大家好,我是高擎機電的小海,很高興參加第33屆廣州博覽會。”現場展出的5款型號機器人均是“小個子”,參加過運動會的“小海”,身高89cm,差不多是2歲兒童的身高。
緊跟科技發展新浪潮,今年的廣博會展會規模較上一屆大幅增長50%,特設廣州新質生產力展區,首次設立機器人表演專區等,一場充滿智趣的科技盛宴就此拉開帷幕。
作為廣州的經濟大區、創新強區,天河積極構建“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搶先落子具身智能等未來賽道。展區將大批智能科技成果“搬”到現場,場景化應用與產業化落地“零距離”呈現。
據介紹,目前高擎機電具備機器人本體研發、減速機、電機、FOC算法、驅動器、運動控制算法等全套機器人技術,實現所有產品全鏈條自產自研,領先行業達到穩定量產。作為行業內體型最小的萬元級人形機器人,海派兄弟兼具輕量化、高開放性與模塊化設計,專為科研、教育及個人開發者打造,具備極高的性價比。
高擎機電總部位于天河,高擎機電市場總監謝俊金表示,天河有豐富的高校院所資源、良好的科研氛圍基礎,集聚較多的數據算法工程師、機器人軟件系統開發工程師等人才隊伍,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豐富,為企業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試驗場”。
近期,廣東制定出臺了《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空前決心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廣州天河今年提出全力構建“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智能裝備與機器人、人工智能被列入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到2030年產業規模目標達到500億元。
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和壯大,天河錨定智能裝備與機器人領域精耕細作,初步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應用的完整產業鏈,2025年相關產業增速全市前列,3家企業(4個場景)入選省首批“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未來,天河將持續以政策精度、生態厚度激活創新動能,推動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躍升。
人工智能的“天河力量”,賦能千行百業發展
天河擁有全市最多人工智能企業和最大人工智能應用產業規模,成熟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正把算法算力轉化為生產力,在深度賦能實體經濟上跑出發展“加速度”。
在本屆廣博會上,天河多家人工智能企業亮出“王牌”。廣州機智云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智云”)建成了全球領先的AIoT開發云平臺,近年來在智慧農業方面亮點頻出,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動能。
“過去養殖戶判斷蝦的生長狀況,主要靠個人經驗估算,缺乏標準化生產數據。而我們研發的AI蝦罾監測裝置及平臺,通過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實時解析蝦群的進食狀態與生長參數。”機智云市場總監李蓮健邊說邊舉起手機演示,養殖戶只需在APP上操作,就能完成全流程管理。當農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水里孕育的不僅是魚蝦,更有產業升級的無限可能。
依托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場景優勢,天河“人工智能+”為千行百業提供了新可能。現場,品高股份展示以“云—邊—端”一體化架構為基礎的車載智能邊緣云平臺,面向環境惡劣、無人值守、資源有限等邊緣場景使用,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城軌列車、電廠、基站、鐵塔等邊緣場景中,展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力量。
當前,人工智能的“天河力量”,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刷新“顯示度”,塑造經濟增長新動能。2024年,天河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536.8億元,占全市的42.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1400億元,占全市三分之一,人工智能領域規上企業超100家,展現出強勁的產業實力。
人工智能加速應用落地,也是天河前瞻性布局產業的縮影。這里初步形成“一核兩區多極”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在這片豐沃的創新土壤上,按照“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四個發展階段,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支持體系,致力讓創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打造“1+N”成果轉化基地體系、最高500萬元鼓勵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攻關、支持創新聯合體建產業加速營……天河一系列政策包為創新主體“量身打造”培育計劃,呵護企業從研發的“最前一步”到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新質”營商環境高地,激發區域協同發展活力
本屆廣博會聯動廣州與對口協作地區、國內合作城市的市(區、縣)產業園及科創示范企業,共同簽署“百園千企”暢通國內大循環、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協作框架協議。
其中,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河科技園和廣州德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均簽署協議,未來,天河將繼續深化實施“百千萬工程”,借助國內重大展銷會等平臺宣傳推介天河企業、天河品牌,推薦更多優質企業參與產業協作,促進區域間產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雙向共贏,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供“科技解法”新思路。
區域協同發展的活力,正從協議文本走向產業創新的熱土。來自天河區的廣東薈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重大成果——其在河源建成廣東省首個馬鈴薯南繁育種基地,成功培育出優質微型薯,填補了省內規模化育種空白,成為展會備受關注的創新典范。
現場,“天凝絲丹筍”也吸引了廣泛關注。2023年以來,天河緊抓天河—廣寧協作契機,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核心,踐行種業振興行動,將“吊絲丹”竹筍優質種源引入廣寧。目前,已在廣寧縣建設1個“吊絲丹”筍竹種植示范基地,全縣6個鎮引種超千棵。未來將打造出低投入、高產出、高經濟價值的竹筍品牌,提升村集體收入,并輻射帶動村民增收。
當前,天河正充分釋放資源優勢、創新潛力,為加快建設“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支撐,在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勇挑大梁。為了更好地聽取市場企業的呼聲,天河創新設立營商環境觀測服務站、聘任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打造常態化政企溝通“直通車”,以一流營商環境虹吸更多經營主體扎根天河的決心。
“這次的參展體驗是超預期的,我們找到了潛在的合作伙伴對象,也學習了更多行業的發展成果,”廣州德生智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凌琳表示,天河科技創新優勢得天獨厚,產業鏈條較長,營商環境良好,期待有更多的企業和人才選擇廣州、扎根天河,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產業生態圈。
當這些“天河方案”沿著創新通道輻射全國,人才、技術、資本在更廣闊空間優化配置,在更大范圍內增強科技創新有效供給,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厚植創新沃土,助力中國智造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高端位置。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