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發投入大、周期長,資金壓力是科技型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過去,企業的知識產權在銀行眼里“看得見摸不著”,評估價值偏低,貸款額度有限,利率還高。廣州國保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急需一筆資金用于新產品的量產和市場推廣。在籌措資金時,其負責人發現原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渠道極其通暢,銀行還專門為知識產權質押開通了綠色通道,審批效率極高,且政府部門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有貼息政策,大大降低了貸款成本。后來,該負責人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解決了資金的難題。
圍繞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開展全鏈條服務的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也深有體會。去年,該公司在政府宣傳活動中了解到更多元化的知識產權融資產品,便抱著嘗試的心態,組織了5家科技類農業企業進行“組團”融資,通過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天知1號”擴大了融資規模。出乎該公司負責人伍先生意料的是,融資過程很順利,5家企業總融資額度達到了2億元。
伍先生說,“‘天知1號’讓企業26項專利商標‘打包’上市融資,不僅縮短了流程,參考同期信用貸款利率優惠了逾30%,關鍵是質押后所有權和使用權不受影響,還能照常用,真是創新之舉!”
超百家企業“知產”變“資產”
手握多項專利、商標,卻因缺乏廠房設備等“硬”抵押物,融資屢屢碰壁——這曾是許多天河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共同困境。如今,隨著全國首只現代農業主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天知1號”的成功發行,以及一系列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舉措的落地,廣州市天河區逾百家科創企業嘗到了“知產”變“資產”的甜頭。
2024年至今,天河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達120億元,融資成本顯著降低,一條以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破解融資瓶頸的新路徑在這里清晰鋪展。
據了解,天河區以一套組合拳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新路——堅持黨建領航,深化“小個專黨建+知識產權”聯動機制,設立天河區知識產權服務創新產業鏈委員會、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專業委員會,推動黨建與知識產權工作同頻共振;市區兩級扶持政策實施“補位貼息”,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與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連接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的“一鍵式”評估系統,大幅壓縮評估時間和費用;發行“天知1號”,政府前期無須投入資金,也非地方國企牽頭,而是通過制度設計,讓市場主體做主角,多種知識產權形成多元化的底層資產結構,增強了證券化產品的價值與整體抗風險能力,實現資源的市場化高效配置。
堅定企業持續投入研發信心
為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天河區應市場之需,發起成立全市首個“知識產權金融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聯盟”。
首批聯盟成員共37家匯聚了重點園區、企業、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在元崗智匯Park等多個園區設立質押融資工作站,開展“入園惠企”“知惠行”活動,推動創新鏈、服務鏈、資金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聯盟就像一個資源池,我們需要的咨詢、評估、融資、法律渠道,在這里都能高效對接。”一家孵化器內的初創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該聯盟成立后,在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國建設銀行作為第一屆盟主單位,帶領聯盟發揮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合授信新模式,成功協助區內兩家企業商標質押評估授信額度破10億元。
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一個以知識產權為紐帶的特色產業生態圈在天河加速成形。
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不僅解決了錢的問題,更堅定了科創企業持續投入研發的信心。下一步,天河區將聯合各方力量,以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為突破口,探索多元化知識產權運營模式,持續優化服務,讓更多科創企業的“智慧結晶”轉化為發展資本,為天河打造知識產權強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金融動能。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