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經濟,拼的就是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資的“強磁場”,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
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市住建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5個重點方面推出29項改革舉措,可謂干貨多多、誠意滿滿。無疑,這是廣州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回應市場關切的又一手筆,標志著廣州在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方面不斷邁出新步伐。
招投標市場,何以如此重要?
于營商環境而言,招投標市場是營商環境的“顯微鏡”,也是“關鍵棋”。通過嚴格執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打破招投標市場地方保護與行業壟斷的“玻璃門”“彈簧門”,讓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同臺競技”,助力構建統一開放的大市場;通過“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市場生態建設,倒逼市場主體提升履約能力與合規意識,進而增強市場整體的信用水平與運行效率。雙向奔赴、同向發力,才能共同支撐市場主體健康發展與經濟循環暢通。
于民生福祉而言,招投標市場連接著海量民生項目,其規范健康運行為民生工程高質量落地“保駕護航”,直接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與此同時,透明的、規范的招投標流程也能有效防范“尋租”行為發生,避免民生資金“打水漂”。于公共安全而言,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健康發展,堵住“劣質工程”“帶病項目”的后門,從根本上防范工程坍塌、安全事故等風險,為社會公共安全筑牢“制度防線”。
于廣州而言,現實意義尤為重大深遠。作為超大城市,廣州建設工程項目類型多樣、要素結構復雜。僅以城中村改造為例,廣州今年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共998個,年度計劃投資3815億元。面對巨量建設工程項目,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切實破解當前招投標工作中的痛點問題,切實把質量提上去、成本降下來、腐敗鏟除掉,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長遠的大事。
《通知》通篇透露出對癥開方、嚴管厚愛、求真達善、護航發展的追求。從突出“權責對等”評定分離明確“雙存檔”機制,到突出“質量優先”的集中和提級結合、大中小企業兼顧模式;從突出“科技賦能”,運用數智技術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到突出“獎懲分明”的信用評價及監管結果應用,四個“突出”體現出強烈的現實指向性和破解難題的針對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招標人主體責任虛化弱化問題,《通知》抓住“關鍵少數”這個牛鼻子,從“招標人”責任切入改革,刀刃向內、態度鮮明。
厚植沃土萬木榮,換得有鳳遠方來。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廣州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精準發力的智慧,直擊營商環境痛點堵點,推出系列硬核改革舉措。在“干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專項行動中,通過做好政府服務“加法”、企業負擔“減法”和審批提效“乘法”,推動經營主體活力持續迸發、產業生態愈發繁茂,讓廣州的營商環境“軟實力”愈發彰顯。
愛拼才會贏,敢拼才能贏!在下好“關鍵棋”、全力拼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各部門形成齊抓共管、協同共治的格局是重要一招。市紀委監委結合專項行動,起底建設工程招投標領域問題,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各職能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下大力氣破除頑瘴痼疾。改革永遠在路上,整合力量、扭住關鍵、狠抓落實,才能持續強信心、優環境,吸引海內外經營主體紛至沓來!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