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以技能人才培訓為抓手,通過政策引領、產業導向、重點關注、平臺建設以及產、教、評深度融合等舉措,持續助力企業用工需求與人才技能水平發展對接,2025年已開展補貼性培訓5.7萬人次。上半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422.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160.9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8.1%。一是創新政策引領,構建人才培養新格局。以市政府辦名義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廣州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圍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實施廣州市重點產業人才開發培育工程,進一步完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全市技能人才工作開展提供指導。二是精準對接產業,創新培訓模式見實效。以產業導向為核心,動態優化培訓供給。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醫藥及“一老一小”等重點領域,創新開展菜單式項目制培訓,通過企業技能培訓需求問卷調查、市場招聘需求調研、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目錄引導等方式進一步強化供需對接,匹配征集57個培訓項目,覆蓋20個行業領域,計劃培訓超3萬人次,實現“產業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的精準對接。三是聚焦重點群體,就業導向成效顯著。針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精準培訓。2025年上半年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435場,培訓1.6萬余人次。創新推出“傳承紅棉匠心、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大師公益培訓課31期,培訓2971人。失業人員專場培訓成效突出,培訓后就業率達26.7%,切實幫助401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四是創新宣傳方式,服務觸達精準高效。運用“線上+線下”雙輪驅動宣傳模式,通過廣州人社微信公眾號面向高校畢業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精準推送5批60多個培訓項目,印發培訓手冊,推動手冊進高校、進社區、進招聘會。相關活動獲省、市主流媒體刊載報道,形成良好社會反響,有效擴大了職業技能培訓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五是打造平臺矩陣,培育載體提質升級。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培訓平臺體系,依托1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6家省級產業就業培訓基地、63個產教融合實訓示范基地,遴選建設20家市級培訓基地和10家市級大師工作室。各類平臺累計開展培訓22.6萬人次,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技能人才培養網絡。六是建設共享基地,釋放鏈主企業輻射效應。積極鼓勵希音、廣船國際、廣東移動等龍頭鏈主企業發揮培訓優勢,建立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支持鏈主企業整合產業資源,聚焦新職業工種,開發評價標準規范,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提升行業企業人才培訓規模。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