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醫藥產業是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賽道之一,其表現是衡量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指標。
長期以來,以上海張江、蘇州BioBAY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憑借先發的政策布局、密集的科研資源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在生物醫藥領域形成先發優勢。
面對這一格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并未因后發而滯后,而是通過持續優化政策體系、搭建人才集聚平臺、聚焦細分賽道突破,逐步補足產業鏈短板,以精準培育加生態構建的發展路徑,推動區域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彎道超車”,并迎來一波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彎道超車碩果。
自2017年以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生物醫藥企業主體數從1000家增長到4800家,增長3.8倍,每年新增新藥臨床批件近百件,連續4年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已累計獲批創新藥品種12個,數量占全省一半。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組織調研活動,實地走訪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云舟生物、百吉生物、康方藥業、恒瑞醫藥等重點生物醫藥企業,探尋黃埔區生物醫藥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發展奧秘。
全球首創!黃埔,憑什么?
深耕基因遞送
生物醫藥產業的培育需要長期的投入,而選對自己的差異化競爭細分領域同樣重要。
在生物醫藥產業的復雜鏈條中,基因遞送是連接基礎科研與臨床應用的關鍵環節,也是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發展的核心瓶頸。對比華東創新藥的廣闊優勢,黃埔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結合區域之所長,有所側重發力。
2014年,世界知名分子生物學家藍田博士在黃埔區創辦云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基因遞送領域的創新征程。
成立之初,云舟生物便敏銳洞察到行業痛點。傳統實驗室自主構建基因載體,不僅需要科研人員花費數月甚至半年時間自學相關技術,還面臨成功率低、序列錯誤率高、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標準化、商品化的解決方案長期處于空白狀態。
為破解這一難題,云舟生物耗時數年研發出全球首創的載體家智能設計與訂購平臺,徹底改變了基因載體的獲取方式。
根據云舟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整合120余種載體系統、超200萬載體元件庫及1100余種載體骨架,搭載自主研發的智慧糾錯算法,能自動優化設計方案并規避潛在錯誤。科研人員無需專業編程知識,只需在平臺上按需求搭積木式選擇元件,即可完成個性化載體設計,大幅降低使用門檻。
與線上設計平臺配套的,是線下樂高式載體高通量智慧生產平臺——通過信息技術賦能生產流程,云舟生物實現高度定制化載體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年均構建個性化載體超8萬個,效率較傳統實驗室提升數百倍,成功開啟定制化基因載體的商品化時代。
而依托核心技術優勢,云舟生物的業務也快速從黃埔出發,輻射全球。
截至2024年9月,公司累計為全球客戶定制載體數量突破100萬,服務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余家機構,其中,在QS前100高校的客戶覆蓋率達到了90%,全球TOP30藥企的客戶覆蓋率亦超過90%,產品成果的全球文獻引用量逾7000篇,成為全球最大定制化基因載體供應商。
2023年,云舟生物以70億估值晉升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也是廣州市首家獲此殊榮的生物科技企業。
在科研工具領域領先的基礎上,云舟生物進一步向基因藥物研發生產上游延伸,構建科研載體構建、基因遞送CRO、基因藥物CDMO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臨床轉化環節,公司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GMP生產體系,生產的質粒和慢病毒載體通過美國FDA審核,獲IND正式批準用于美國多中心臨床試驗;
具體項目服務中,云舟生物為全球首個Menkes綜合征基因治療藥物提供從研發設計到IIT(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的全流程CRO與CDMO服務,僅用半年多時間完成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關鍵跨越,為罕見病治療藥物快速轉化提供黃埔方案。
目前,云舟生物已在全球設立10余家子公司和辦事處,基因遞送CDMO業務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成為黃埔區在細分賽道培育龍頭企業的經典范例。
實際上,CRO和CDMO領域的傳統龍頭企業藥明系集中在長三角,而在黃埔區的云舟生物,從構建海外科研機構的觸角出發,深耕細分的基因藥物研發領域,呈現出錯位競爭的特點。
破局真創新
創新藥研發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衡量區域產業實力的關鍵指標。
長期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存在重生產、輕研發的短板,在全球首創新藥(FIC)領域與長三角地區存在差距。康方藥業有限公司的崛起,以一系列全球首創的雙抗新藥打破這一格局,成為黃埔區乃至整個灣區創新藥研發“彎道超車”的標桿。
康方藥業成立于2017年8月,是康方生物(9926.HK)旗下核心子公司。作為中國生物藥物創新的先行者,康方生物聚焦全球未被滿足臨床需求的研發定位,主攻腫瘤、自身免疫、炎癥、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
為支撐創新藥研發,公司耗時多年打造獨有的康方全方位新藥研究開發平臺(ACE Platform),整合雙特異性抗體開發、抗體偶聯(ADC)、mRNA技術及細胞治療技術等前沿核心技術,高效推進創新候選藥物的篩選、研發與臨床轉化。
在該平臺支撐下,康方生物在雙抗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2年,公司自主研發的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卡度尼利獲批上市,這一藥物不僅是全球首個獲批的腫瘤免疫雙抗,也是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雙抗新藥,徹底打破外資藥企在雙抗領域的長期壟斷,填補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同年,康方生物的PD-1/VEGF雙抗依沃西以50億美元加銷售額兩位數比例提成的合作方案,將部分海外市場權益許可給美國制藥公司,這一交易創下中國創新藥海外授權的最高紀錄之一,標志中國創新藥研發水平獲國際主流市場認可。
更值得關注的是,依沃西在III期臨床研究中展現卓越療效。在與全球最暢銷腫瘤藥物帕博利珠單抗的頭對頭試驗中,依沃西在多個療效指標上實現超越,相關成果被經濟學人等國際主流媒體報道。
商業化與臨床進展方面,康方生物同樣表現亮眼。
截至目前,公司已開發超過50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候選藥物,24個產品在全球開展臨床研究,其中15個為雙抗、多抗或雙抗ADC,成為中國在研管線最豐富的創新抗體藥物研發企業之一。同時,康方生物已推動7個完全自主開發的1類新藥進入商業化階段,3個新藥的多項適應證上市申請處于審評審批階段。
2024年,公司總產值達43.9億元,同比增長16.8%。2025年,卡度尼利和依沃西的第一個適應證均成功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既讓更多患者以可負擔價格使用創新藥,也為公司打開更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進一步鞏固其在創新藥領域的領先地位。
集聚優質企業
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力,最終體現在集群效應上。
黃埔區的“彎道超車”,并非單一企業的偶然成功,而是通過打造優質產業生態,形成外來龍頭引領加本土企業協同的集群發展格局。
一方面,黃埔區憑借完善的配套設施、優惠的政策支持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長三角等地區的頭部藥企落戶;另一方面,本土中小企業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加速成長,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網絡。
華東生物醫藥產業標桿企業恒瑞醫藥的區域布局,是黃埔區吸引力的典型體現。
2019年4月,恒瑞醫藥在黃埔區設立全資子公司廣東恒瑞醫藥有限公司,計劃總投入超10億元,打造恒瑞醫藥南方總部及研發中心和廣州知識城產業化基地兩大核心項目,這也是恒瑞醫藥在華南地區的重要戰略布局。
其中,恒瑞醫藥南方總部及研發中心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聚焦多類重大疾病新藥開發與多種生物技術研究,旨在打造國際一流生物醫藥相關中心。廣州知識城產業化基地則主營生物和化學制劑創新藥生產,承接研發成果產業化,還將負責部分出口歐美高端制劑生產,是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基地。
2025年1月10日,廣東恒瑞作為持有人的第一個一類創新生物藥瑞卡西單抗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恒瑞醫藥在黃埔區的研發與生產能力全面落地。截至目前,以廣東恒瑞為持有人獲批臨床的創新藥項目已達16個品種,獲批上市的品種1個,展現強勁發展潛力。
除恒瑞醫藥外,專注于自身免疫和腫瘤領域的創新藥企諾誠健華也在黃埔區布局生產基地,進一步豐富區域產業業態。諾誠健華的入駐,不僅帶來先進的小分子創新藥和生物藥研發技術,還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推動區域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在外部龍頭企業帶動下,黃埔區本土中小企業加速成長。
一品紅藥業作為黃埔本土培育的藥企,長期聚焦兒童用藥和慢性病藥物領域,構建原料藥、制劑、臨床一體化產業能力,其兒童藥產品憑借高安全性、確切療效,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前列,為區域醫藥產業注入民生力量。
燃石醫學深耕腫瘤精準醫療領域,打造全球領先的NGS(下一代測序)檢測平臺,服務覆蓋華南地區超千家醫院,為腫瘤患者提供個性化基因檢測和診療方案,推動區域醫療服務向精準化、個性化升級。
這些本土企業與云舟生物、康方生物、廣東恒瑞等龍頭企業形成互補,覆蓋從研發工具供應、創新藥研發到臨床檢測、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