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區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市第一,作為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固定資產投資功不可沒,半年完成645.29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高于省、市平均值。這一數據的背后,是很多本來就在白云區運營項目的企業,在今年加大了在白云區的投資力度,投入量級甚至以十億元計。企業何以如此?加大投資的背后,企業看見了什么?
強力吸金
企業持續重磅投資白云
7月28日,白云區龍歸六片山西側AB2201123地塊被廣州云山壹號房地產有限公司以11.37億元成功競得。與近兩年白云區居住用地均被國企摘牌有所不同,此次競得企業是一家民企。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民企何以有如此大的魄力?實際上,在其背后實際操盤的廣州益云集團與白云區早有淵源,且已深耕多年,該集團打造了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重點項目——益云科創中心。自2020年首次在石湖拿地以來,益云集團已在此處打造并引入了益云科創中心、1688美妝全球選品中心、砂之船超級奧萊、溫德姆國際五星級酒店等多個項目。該集團今年5月還以6.67億元的總價,再度摘下益云科創中心附近兩宗商用地,項目已規劃至9期,即益云集團今年在白云區光拿地就已投入超過18億元,鋪開更大商業版圖的雄心清晰可見。
益云科創中心與六片山地塊的直線距離僅有5公里左右。益云集團方面表示,他們觀察到,當前的白云沉淀了大量成功的企業主和高端產業人群。這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從事業版圖延伸至家庭,對居住品質要求極高,且普遍不愿輕易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和事業圈。這正是益云落子白云,擇址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的六片山板塊的關鍵性因素。
“加注”白云最多的還不是益云集團。4月30日,白云區3宗居住用地同日成交,分別經過了13、21、26輪的激烈競價,總價最終超過了25億元,平均溢價率18.4%,而3宗宅地的贏家實際均是越秀地產。
事實上,越秀地產在去年就競得白云區的怡新路以南地塊,以此打造的越秀·云悅項目在開盤當天便被一掃而空,備受市場追捧。嘗到甜頭的越秀地產繼續“掃貨”自然是順理成章,折射出房企與購房者對白云區空間價值的一致看好。
結果是越秀地產再度“押中”,由3宗地塊之一的衡器廠地塊打造的越秀·云萃項目,在6月28日開盤就復現了“日光盤”的佳績,當天即去化102套。
投資熱土
經濟向好釋放產業紅利
無論益云集團還是越秀地產,也不管是運營產業平臺還是打造住宅項目,這些企業不斷在白云區加大投資的根本原因在于,這里有著企業所需要的龐大且活躍的客戶群體。而這些群體在今日仍具備旺盛購買力的前提是,白云區的經濟發展依然充滿活力,投資不斷涌入。
白云區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5.29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高于省、市平均值。房地產方面,新房的成交面積、成交套數均居廣州中心六區中的首位。此外,上半年廣州共出讓19宗宅地,僅有5宗溢價成交,其中白云區就占了3宗,溢價率最高的正是衡器廠地塊。
從側面反映出白云經濟發展良好勢頭的是土地供應,畢竟有需才有供。上半年白云區完成出讓及劃撥用地共27宗,用地面積1163畝,建筑面積164萬平方米,包括工業用地113萬平方米、居住用地29萬平方米、商業用地22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用地。3月31日,白云區同日出讓7宗工業用地,涵蓋醫療器械研發、氫能基礎設施、化妝品制造、農業科技產業等多個領域,宗地面積共計約12.1萬平方米,總投資超15億元;4月28日,又有4宗工業用地集中出讓,將吸引超過8億元投資,打造建筑、化妝品、生物科技等產業的先進制造基地。
數量多、頻次高、質量優,白云的產業用地供應映射的是產業發展的欣欣向榮。整個上半年,白云區成功出讓18宗產業用地,同比增長350%,用地面積546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6%。這些產業用地被用于承載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化妝品智造工業園、醫美及大健康智能制造產業園、生物科技研究轉化示范中心等項目落地。
更為直觀的是,白云區上半年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達245.14億元,同比大增16.1%。足以證明,當下的白云正是擁有十分強勁的產業發展動能,支持著區域經濟持續向好,即便在如今的復雜經濟環境中,依然走出了昂揚的上升曲線。
錨定未來
新質生產力發展前景可期
當前,白云區正成為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沃土,這是吸引企業投資的重要因素。
8月8日,云積數控以5373萬元競得白云湖數字科技城AB2404108地塊,擬投資1.53億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智產研中心項目,聚集AI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產化3D引擎、AI數字化產業集群。后續還計劃引進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康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發展。
其實,云積數控早在2023年就落戶白云湖數字科技城。短短3年間發展速度驚人,2024年營收達2454萬元,今年更是劍指2億元,并醞釀增加投資以擴大其在白云的生產經營規模。
白云區大力推動產業升級,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給予企業更好的政策扶持、營商服務、空間保障等,使自身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生態稟賦、成本較低等優勢得以更大程度地發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白云區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1.6%、72.4%、33%。
更具典型意義的是新型儲能產業在白云區快速崛起。2024年,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獲批復同意組建。就在當年,白云區即供應兩宗地塊共11.71萬平方米,用以建設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產學研用協同示范基地,同時迅速出臺了“儲能十條”政策,對于優質新型儲能制造業項目最高給予1億元扶持。白云區的新型儲能產業由此快速壯大,目前已引進新型儲能上下游企業超40家,預計到2027年產值規模超400億元,帶動相關商貿和生產性服務業營收超600億元,形成1000億元級產業規模。
由此可見,在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新質生產力將在白云獲得更加適應的孵化環境,其成果也將逐步顯現,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投資現在即是投資未來,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白云未來發展、愿意加大投資白云力度的關鍵因素所在。

白云區加大對新型儲能產業的支持,目前已引進新型儲能上下游企業超40家。圖為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