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研究機構賽迪四川發布“2025中國活力街道研究”。在此次研究形成的“2025活力街道全國500強”中黃埔區聯和街道位居榜單第六,在廣州市入圍街道中排名第一位。這是聯和街道繼2024年以全國第五、廣州第一上榜后再次上榜!
據悉,此次研究基于民政部發布的“2025年2季度民政統計數據”,以全國除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外的8000余個街道作為研究評價對象,以科學性、透明性、公開性、客觀性、綜合性為基本原則,以大數據為此次研究和綜合評估的主要數據來源,形成“2025活力街道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
黃埔經濟強街
翻開聯和街的經濟“半年報”,一組硬核數據勾勒出其作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經濟重要支柱的堅實地位。
工業支撐有力。314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848億元,其中街道直接服務的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58.5億元,增長6.87%。
投資聚焦實體。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超3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占比九成、同比增長超40%,彰顯對實體經濟的堅定信心和長遠布局。
消費展現韌性。687家規上服務業企業完成營收385.8億元,同比增長5.91%;44家限上零售企業完成銷售額160.1億元,同比增長19.51%; 72家限上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實現12.9億元,同比增長9.23%,展現內需市場的潛力與韌性。
創新生態活躍。聯和街擁有高新技術企業達138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數量持續領跑全區;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37家(占全區47.5%)、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家(占全區49.4%)。今年新申報“小巨人”企業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總數有望突破100家,構建起從“幼苗”到“參天大樹”的完整創新梯隊,創新生態活力十足。
“四大主要行業經濟總量均穩居全區首位。”黃埔區聯和街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得益于黃埔區多年精心培育形成的綠色能源、新型顯示、新材料、高端裝備、集成電路五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構成了街道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
產業集群聚力
在新型顯示領域,廣州源動智慧體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智能健身設備領域的翹楚,堅持“自有品牌+ODM”雙軌并行。2023-2024年,其瞄準運動醫學藍海,推出專業訓練與康復設備新系列。通過跨境電商與大客戶深度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成功實現市場破局,其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的效率驚人。
集成電路產業上演著“中國芯”的突圍戰。廣州漢源微電子封裝材料有限公司憑借兩項核心專利的預成形焊料涂覆技術,成功打破國外長期壟斷,產品性能躍居國際先進水平。
高端裝備的“智”高點上,中科開創(廣州)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高比例研發投入轉化為核心競爭力,深耕智能巡檢機器人、靈巧作業機器人和AI感知終端領域。這些“鋼鐵哨兵”廣泛應用于保障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成為產業升級的“守護者”。
檢驗檢測是產業的“火眼金睛”,也是聯和街的隱形優勢。街道轄區內匯聚了105家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黃埔全區近50%。
汽車消費成為亮點。小米、比亞迪、特斯拉等6大品牌交付中心相繼落地,累計培育8家規上汽車零售企業。小米汽車交付中心上半年即實現銷售額超20億元,同比飆升553%,成為新消費浪潮的弄潮兒。
項目牽引蓄勁
聯和街創新構建“班子牽頭+科室聯動+園區兜底”三級招商體系,凝聚全員招商強大合力,上半年簽約注冊優質項目45個,其中36個投資額超500萬元、13個超千萬元,并成功引進2個5億元級龍頭項目,形成了“龍頭引領、中堅強勁、小微活躍”的梯度分布,為區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聯和街聚焦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商貿三大主導產業精準發力,預計將為轄區帶來15.5億元新增投資。
此外,聯和街建立“落地一批、洽談一批、儲備一批”梯度機制,推動先聚智能制造等8個產業鏈項目落地,12個潛在升規項目蓄勢待發,其中3個工業項目預計全年新增產值1.7億元。
近期,鵬瑞利集團高端醫養綜合體項目落戶聯和街東創廣場,項目總投資5億元,規劃面積7.6萬平方米,計劃打造含2000張床位的國際化康養社區。其核心亮點在于創新引入外商獨資康復醫院,整合失智照護、專業護理服務,實現真正醫養融合。
依托鵬瑞利全球資源,該項目將引入國際先進醫療技術與管理經驗,借勢廣州科學城區位與黃埔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打造大灣區全周期康養新標桿。
服務支撐植沃土
經濟數據的攀升背后是營商沃土的持續深耕,聯和街將服務作為拼經濟的“關鍵一招”。今年新增市場主體9702戶,占全區增量的四分之一。
梯度培育,精準滴灌“育苗圃”。立足創新中小企業集聚優勢,構建“發現-培育-申報-成長”全周期培育機制。上半年,聯和街聯合區、市工信部門密集開展專精特新申報輔導、“進階小巨人”培育等專項活動15場,為330家企業提供清單化、個性化指導。緊抓第七批國家級“小巨人”申報窗口期,全程“保姆式”跟進指導54家企業完善申報材料,申報數量與質量創歷史新高。
訴求響應,閉環高效“解難題”。精心打造線上“7×24小時云上服務廳”與線下“企業會客廳”雙服務品牌,構建分級分類訴求響應機制。對載體推薦、政策咨詢等街道權限事項,實行“就地直辦”,立等可取;對產線審批、用地規劃等需上級協調事項,實施“閉環跟辦”,全程追蹤直至解決。今年以來累計高效解決企業各類訴求300條,有效帶動相關企業產值增長超12.5億元。
智慧政務,觸手可及“零距離”。持續深化力麒產業園政務服務站示范效應,將“政務服務站+自助服務終端”模式推廣至國際企業孵化器等6個重點產業園區,實現政務服務一體機全覆蓋。企業足不出園即可享受53個高頻事項“視頻辦”、200余類涉企服務“自助辦”,平均辦理時效較傳統窗口提升60%以上,企業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8%以上。
智力賦能,前瞻引領“指方向”。“聯和論壇”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上半年圍繞數字化轉型、融資對接等企業關切,舉辦專題活動13場。更邀請粵開證券研究院等權威機構的專家,開展“聯瞻宏略?和創未來”等主題講座,為企業洞察趨勢、把握機遇、明確戰略方向提供了寶貴的智力支持。
以“新”提“質”,以“服”促“興”。聯和街正用一條條上揚的經濟曲線為廣州拼出經濟新天地提供寶貴的基層樣本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