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算法工程師面對備案材料一籌莫展時,政務專員帶著“備案指南”上門手把手輔導;當企業深陷“政策迷宮”時,結構化整合的73項跨界政策已主動匹配推送——廣州市海珠區打破傳統桎梏,首創的“產業政務增值包”正掀起產業服務新浪潮。通過將政策“碎片”變“禮包”,“人找服務”變“服務追人”,海珠區已為超7000家泛人工智能企業構建起“財稅+人才+資金”三維政策矩陣,單類產業精準匹配45項政策事項,更讓企業以“數據經紀人”等創新身份實現年營收破億元。
從材料優化到細節把控
全流程“手把手”指導
“嘀嘀嘀”,只見算法備案輔導工作群圖標閃動。屏幕那端,海珠區政務和數據局的企業政務專員與琶洲管委會的輔導專家正指尖不停,為和元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算法備案細節反復推敲。“由于備案手續相對復雜,代碼工程師們對如何寫好備案材料一籌莫展,多虧了海珠區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導,從材料優化到細節把控全流程手把手教,我們才能這么快完成算法備案。”該公司經辦人對此感謝道。這是在得知企業算法備案被退回的消息后,海珠區政務和數據局政務專員第一時間帶著備案指南上門輔導,面對面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從審批后臺到企業前臺的工作場所轉變,正是踐行“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務理念的生動體現,更是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政企接力”在海珠這片超7000家泛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的熱土上,正成為護航企業成長、產業發展的日常。
隨著數據安全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監管規則的日益完善,數據產業企業合規經營成為發展主流,如何為企業發展賦能添力成為當下的“必答題”,而破題的關鍵是對企業深層次發展訴求的精準把握。海珠區貫徹“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服務理念,多措并舉實現從被動到主動服務的轉變。無論是創新設立廣州市數據要素產業協會海珠工作站,定期開展“琶洲論數”品牌活動,以行業沙龍、圓桌對話、專家講壇等形式搭建政企互動的開放式交流平臺,還是依托廣州數據交易所(海珠)服務專區、琶洲數據流通交易生態服務聯盟等載體,搭建平臺服務“直通車”,核心都在于精準捕捉企業需求信號、行業痛點和共性問題,深度思考解決方案,讓服務始終跑在需求前面。
資金扶持、行業資質等
系列政策一“包”搞定
“您好,我是海珠政務服務專員小張,歡迎掃碼領取海珠專屬產業政務增值包”——這句貼心提示背后是海珠區對政策供給模式的創新突破。這份增值包內,資金扶持、行業資質、財稅服務、人才服務和企業加速發展系列政策一應俱全。
為了讓政策更貼合產業實際,海珠區政務和數據局深入調研產業交叉領域的實際需求,針對大模型、微短劇等10類產業,將文化、服務、科技等73項跨界政策進行結構化整合,構建起“財稅激勵+人才支撐+資金扶持”的三維政策矩陣。經過優化整合,單類產業平均匹配45項政策事項,成功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達成“一類企業N項政策”的精準適配,讓產業政策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助推器。該增值包在“穗@i企”平臺、海珠區政府網站、政務服務中心及轄內園區等渠道推廣應用,已觸達企業近4000家次。
為企發展更要惠企發展。“海珠合伙人”不僅送政策上門,更主動為企業搭平臺、鏈資源,促成和元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務、醫療、商貿領域落地三項跨行業數據融合應用,助力其在2024年獲得廣東省數據經紀人身份,企業數據產品業務年營收同比增長超85%、突破1.2億元。截至目前,海珠區政務和數據局已助力9家企業成為廣東省數據經紀人,6家企業入選廣州市首批產業“實數融合”創新示范平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