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重塑城市空間價值,激活城市發展潛能?這是白云區當下發展的核心命題之一。規模龐大的舊村、舊廠,長期以來都是白云區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難題,導致土地價值未能充分釋放,產業升級受阻。
因此,近年來,白云區傾全區之力投入到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實踐中,以村級工業園改造、政府收儲、整村改造等多種方式推動城市更新改造,重新構建城市面貌、基礎設施、產業空間,聚集知識、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實現園區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探索老城市改革創新發展的白云之路。
城市更新讓舊廠變新城
踏足白云黃邊,39棟已封頂的大樓高聳于這片曾經的村級工業園,商場里人流如織,寫字樓聚集超過300家企業。這里舊廠變新城,從黃邊村級工業園蝶變為廣州設計之都,書寫了老城新生的壯闊篇章。
如果時間回到2018年,你在這里只能看到連片的老舊廠房,不僅土地利用粗放、低端業態扎堆、經濟效益低下,而且建筑質量普遍較低、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密集的廠房和住宅亦帶來消防、治安等隱患。
然而僅僅幾年,從2019年啟動建設,到2022年開園,這片土地便完成從村級工業園到廣州設計之都的驚人躍升,更成為廣東省代表入選自然資源部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第二批典型案例,為全國各地盤活存量土地、推動產業升級提供借鑒。
廣州設計之都是標桿,卻不是白云的孤本,它得以構建的基礎,是白云區近年來探索以城市更新重塑城市功能形態和治理格局,帶動片區城市面貌的大轉變。
更多的范本,先后在白云大地上涌現。企業搬離后的華僑糖廠地塊,改造成華為廣州研發中心,成功實現從傳統產業到未來產業的蛻變。由夏茅村級工業園改造催生的白云湖金鉑天地,開業首日客流量即突破20萬人次,廣州首家專業電競館——廣州國際電競中心(暫定名)亦開館在即,支撐白云湖數字科技城東部門戶初見規模。江夏村原本低矮雜亂的汽配城、舊廠房,改建成空間開闊的江夏公園、足球場、游泳館、體育館,顯著提升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與此同時,白云區并非一味地推動大規模的全面改造或局部改造,而是因地施策,以微改造賦予老城新的生命力,使“老城市新活力”的呈現更為立體。原本沉寂的永泰村工業園破舊廠房,轉變成了一座五彩斑斕的創意產業園——永泰里國際文化藝術街區,由集裝箱改造的創意空間,猶如積木城堡,吸引1200家企業入駐。相似的路徑下,西城智匯PARK、時代·國際單位創意園、T28 OAK橡樹院等各類極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園在白云區層出不窮,電商、直播、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等各類業態在其中百花齊放。
政策破局打通新路徑
在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實踐中,白云區通過政策創新與集約開發破解土地低效難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打通政策路徑,從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在廣州設計之都改造的過程中,白云區成功打出了“土地儲備+舊廠房改造+舊村莊改造+留用地開發+拆違治亂”組合拳,始終遵循共建共享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維護公共利益。創新運用政策探索用地分成,如在村級工業園改造中,村集體自行改造用地面積占到70%,剩余30%交由政府收儲,實現了多方共贏。而且通過完善歷史用地手續,白云區充分利用低效用地再開發關于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用地問題政策,將二調和三調均為建設用地的約13.8公頃建設用地完善用地手續,為村集體新增約36萬平方米物業,有力保障了村集體經濟收益。
之后的夏茅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同樣通過采取“村級工業園改造+留用地指標落地”相結合的方式,對地塊進行更新改造,不僅落實了政府產業布局,又最大限度保障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統籌、規劃引領與企業招商共進的效果十分顯著。在廣州設計之都,政府統一推動地塊規劃和招商引資工作,組織國際設計競賽,制定城市設計導則。同時,白云區政府系統謀劃招商工作,引進中交四航局、香港思城控股、歐派設計、廣聯達、廣東省交通研究設計院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落戶。
“白云區以城市更新改造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基礎調研、產業謀劃、規劃調整、土地整備、前置招商‘五位一體’的規劃建設機制。”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云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注重規劃管控、堅持成片連片改造,正在不斷促進白云區存量土地資源提質增效。
效益顯著激發新活力
由舊變新,提質增效,改變的不僅是“面子”,更能帶來源源不斷發展動能的“里子”。
廣州設計之都不但將年產值從改造前的約5000萬元,提升至如今的約800億元,更大幅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收益。原村級工業園22萬平方米無證物業經過改造后,村集體物業將獲得36萬平方米有證物業,預計租金收入達到原來的3倍,并獲得至少4億元的資金收入,40年租金累計收入近百億元。
夏茅村級工業園改造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超24億元,年納稅總額超1.6億元,可帶動夏茅村每年增加約2400萬元集體收入。
想要收獲喜人的經濟效益,釋放存量土地價值,更需要以引育優質產業項目,布局新興產業空間,培育新質生產力。比如,白云區以華為廣州研發中心為依托,推動灣區新岸深化自動駕駛、智能電動、智慧出行產業布局,總用地面積約22.8平方公里,規劃產業總建設量700-1050萬平方米,統籌布局安置、收儲產業用地,打造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示范區,松溪片區、潭村片區已先行啟動城中村改造。
引來發展動能,改變的不只是產業,還有人居環境。在夏茅村級工業園的改造中,白云區就結合白云湖片區控規對項目及周邊地區進行整體謀劃,項目改造后將增加約22476平方米道路用地、1100平方米公園綠地。同時,結合項目北側夏茅客運站建設,完善交通路網,提升區域公共服務能力,改善廣花路沿線城市面貌。
廣州設計之都規劃公園綠地高達14.8公頃,為宜居新城的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同時,其強調歷史文化的傳承,規劃保護傳統風水塘和祠堂,延續村莊肌理,聯系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打造黃邊村生活文化長廊,將云谷公園從二礦文化公園向西延伸至傳統風水塘、牌坊,搭建廣州設計之都“文化+”開敞空間體系,留下歷史與鄉愁。
如眼前所見,持續縱深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白云區正在不斷激發老城市新活力,從而釋放存量土地價值、促進產業升級、改善人居環境、傳承文化記憶,這也將是白云區建設港產城融合發展的中心城區至關重要的路徑。

廣州設計之都。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