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埔古港遺址的琉璃瓦下,“粵海第一關”牌坊靜靜矗立。三百年前,這里曾創下年吞吐5000艘洋船的紀錄;三百年后,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一場新時代的“企業出海”正在上演。海珠區聚焦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結構性難題,創新打造海珠企業出海服務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走出去”提供“海珠方案”。
舉辦“揚帆出海”系列活動32場
清晨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Harmonik System創始人KW Chia正在調試即將發往馬來西亞的智能家居系統。兩年前,他的團隊還在為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發愁,如今公司已在馬來西亞落地建成了大型智能展廳。“說實話,當初轉型做系統集成商時心里也沒底,但中心的專家團隊給了我們很大信心。”KW感慨道。
2025年3月,KW帶著困惑走進中心。當時他的5人團隊年收入僅192萬元,凈利潤率只有8%。在“揚帆出海”系列沙龍上,一位同行的分享點醒了他:“馬來西亞正興起智能家居熱潮,但找不到靠譜的本地集成商。”中心助企專員小林敏銳察覺到了KW的想法,會后第一時間為他量身定制“品牌賦能+全產業整合”轉型方案,中心的市場專家幫助企業重構“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商”定位,法律團隊協助梳理了東盟國家產品認證路徑。在專業力量的加持下,Harmonik System的利潤率躍升至36%,目前企業正穩步推進首輪融資籌備工作。“目前企業能有序擴張,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轉機’更是‘生機’了!”KW由衷感嘆道。
目前,中心按照“一月一主題”,已舉辦“揚帆出海”系列活動32場,覆蓋企業代表近3000人次,顯著提升了本土企業的全球化運營水平。
累計促成海外訂單超10億元
面對企業出海發展訴求,海珠區推動學習教育與改革發展任務兩手抓、兩促進,著力強化企業出海服務交流中心嵌入式功能建設,整合德勤、盈科、阿里國際站等頭部機構資源,提供法務、稅務、物流等6大模塊一站式“護航”。
服裝廠陳廠長“彎道超車”的故事印證了這套護航體系的威力。連續三年訂單下滑20%后,陳廠長偶然看到了中心的“全球采購商數據熱力圖”,當下他就決定拓展海外市場。“看到那個熱力圖我才明白,不是生意難做,是我們找錯了市場。”陳廠長回憶道。在中心的牽線搭橋下,琶洲本土企業探跡科技作為“出海合伙人”,迅速為陳廠長提供了RaaS(結果交付)服務,通過AI分析全球超3億條企業數據,精準鎖定墨西哥“輕運動女裝”市場——該品類年需求增長34%,供應鏈缺口達22億美元。
“就像給工廠裝了全球商業雷達。”探跡科技負責人介紹,他們幫助陳廠長通過AI分析國際站數十萬條用戶評論,解析出“透氣速干”“大碼友好”等急迫需求。“AI直接告訴我當地缺什么款式,連尺碼偏好都分析得明明白白,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陳廠長看著探跡AI推送的17家高匹配采購商感嘆道。乘著AI技術的東風,該廠業務同比增長300%,利潤率提升至21.8%。目前,在中心推動下,探跡已成功助力超過80家琶洲本土企業。
“當年十三行商人靠季風出海,今天我們靠服務護航。”琶洲街道經濟辦負責人劉德雄表示。據了解,海珠企業出海服務交流中心已成功幫助近百家企業“揚帆出海”,累計促成海外訂單總額超10億元,培育出18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