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條硬核措施!廣州2025營商環境“大禮包”來了
探索組建100億元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基金、2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給小微企業融資“背書”,推動推薦清單內的小微企業“能貸快貸”;給企業“畫像”,讓“政策找人”,實現政策紅利精準觸達;創新“AI導辦”“AI審批”智慧登記新模式,推動實現“24小時登記不打烊”……7月17日,《廣州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以下簡稱《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在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圍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投資貿易環境、政務服務環境4個方面提出30項年度重點任務,以105條具體措施為企業送上“大禮包”。
持續建設激發產業發展活力的市場環境
《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首先提出,要持續建設激發產業發展活力的市場環境,聚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提升產業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質效、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配置、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方面,提出34條措施。
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全面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在招標投標領域推廣分散評標和遠程異地評標;設立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渠道;深入開展醫療保健、平臺經濟等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在提升產業營商環境方面,提出優化“21+8”條重點產業鏈市場準入服務,梳理形成注冊登記要件“一張單”;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打造100個首試首用示范應用場景;創新“政策找人”產業政策精準觸達模式。
在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方面,提出常態化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深入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執法行動。
在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質效方面,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推動銀企高效對接;推廣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應用等。
持續構建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
《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明確,要持續構建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圍繞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提升行政執法質效、優化法律服務等方面,提出18條措施。
在完善制度體系方面,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綠色金融、跨境電商等重點領域、新興領域重要立法;深入實施公安機關服務保障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在規范涉企監管執法方面,推行涉企行政檢查“亮碼入企”;豐富“綜合查一次”適用場景;制定實施“無事不擾”清單;優化完善行政執法免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免強制清單。
在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方面,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檢查專項行動;推進涉企收費監測點建設;更新涉企收費清單并向社會公示。
在提升行政執法質效方面,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深化“粵執法”監督平臺部署應用;健全行政執法數據歸集共享機制。
持續營造開放包容的投資貿易環境
《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強調,要持續營造開放包容的投資貿易環境,圍繞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提升南沙自貿區能級、吸引和利用外資、護航企業“走出去”、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度等方面,提出20條措施。
在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方面,支持外商投資在穗設立研發中心;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試點;加大生物醫藥、低空經濟、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引進外資力度。
在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方面,高標準建設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大灣區)、大灣區場景創新中心、港科大(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等創新平臺;推動深海、低空等領域要素和場景開放。
在提高跨境貿易通關效能方面,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全鏈條拓展延伸;推廣科研用物資跨境正面清單、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試點。
持續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明確,要持續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瞄準市場主體登記、項目審批、獲得用電、納稅等企業全生命周期重要節點,以及“高效辦成一件事”、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等政務服務重點領域,提出33條措施。
在推行優質高效集成服務方面,推出一批廣州特色“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實現300項政務服務“全市通辦”;打造 “線上一網申辦、線下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手續全搞定”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出臺支持重點產業多場景用電服務保障清單;擴大環評與排污許可證“兩證合一”改革成果;開展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
在強化政務服務數字賦能方面,創新“AI導辦”“AI審批”智慧登記新模式;推行工程建設“一套電子圖紙走到底”全過程電子圖紙流轉應用;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與規劃許可、土地供應等關聯業務數據融通治理。
解讀
AI+政策找人 讓企業可感可及
《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提出了不少契合廣州產業特色、面向企業需求、讓企業更“可感可及”的舉措。
例如聚焦提升產業營商環境,創新“政策找人”產業政策精準觸達模式,通過建立產業政策“畫像庫”和各產業領域企業“畫像庫”,并搭建“算法橋梁”,讓產業政策智能匹配并精準觸達至企業。
聚焦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明確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實現300項政務服務“全市通辦”,并完善“穗@i企”一站式涉企服務平臺建設,打造 “線上一網申辦、線下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手續全搞定”的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未來,“AI導辦”“AI審批”智慧登記新模式,將逐步拓展全類型經營主體、全登記事項標準化自主承諾申報,實現“24小時登記不打烊”。
大手筆+小實招 讓企業“降本增效”
針對市場主體最關注的成本問題,《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提出多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措施,力爭以更精準有效的“降本增效”舉措,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為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配置,廣州使出了“大手筆”,提出探索組建100億元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基金和2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引導更多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益企共贏計劃”,引導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建立中長期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加大對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實現銀企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共同發展。
對小微企業,廣州同樣有“小實招”:發揮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充實小微企業融資“申報清單”和“推薦清單”,推動銀行機構對“推薦清單”內的企業“應貸盡貸”“能貸快貸”;支持孵化載體面向創新創業團隊開放一定比例的免費孵化空間。
此外還有推動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規模化、常態化發展,降低“出海”企業海外維權成本;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檢查專項行動,更新涉企收費清單并向社會公示,多措并舉減輕企業負擔等。
引進來+走出去 以改革示范引領
針對“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的難點領域以及市場主體普遍關切的重點環節,《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中提出10余項試點措施,通過先行先試,力爭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瓶頸難題,以“點”上率先突破引領全市營商環境“面”上整體提升,讓市場主體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在“引進來”方面,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試點工作,支持所募集的境外資本開展境內相關投資,擴大外資“朋友圈”;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科技服務、專業服務、健康醫療服務、電信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政策落實落地。
在“走出去”方面,加快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建設,集聚一批國際性專業服務機構、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打造國內企業出海服務高地,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境外投資“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