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天河區柯木塱村城中村改造首期復建安置房——鳳凰匯東側地塊正式破土動工。
作為天河區體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首期工程將建設502套高品質安置房及2.04萬平方米商業配套,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標準,打造“四好”居住示范小區,為后續建設高品質安置房奠定標桿基礎,為村民支持改造注入強心劑。
打造“山-產-城-園”融合樣板區,預計2027年底交付
鳳凰匯東側地塊北倚鳳凰山,南接火爐山森林公園,東臨機場第二高速,西靠地鐵6號線柯木塱站,坐擁“火龍鳳”三山翠環(火爐山-龍眼洞-鳳凰山)生態格局。
項目以“城央公園·綠美之芯”為設計理念,通過立體綠化、光伏屋頂、智能安防等科技賦能,構建“推窗見綠、下樓入園”的生態社區,預計2027年底交付后將惠及萬余村民。
柯木塱村改造范圍269.54公頃,規劃總建設量470.67萬平方米,涵蓋住宅、產業、公共服務等多維功能。住宅建設為386.71萬平方米,可容納全部現居村民和未來新增人口,產業升級后,將形成“60.52萬平方米商業商務空間+4.59萬平方米新型工業載體”,銜接“天河智慧城”“2112工園”發展需求。
18.86萬平方米獨立公服配套,串聯火爐山森林公園、華南國家植物園等生態資源,打造“山-產-城-園”融合樣板區。
面對現狀1.27毛容積率、342.58萬平方米雜亂建設(含4630棟村民自建房、443棟集體物業),項目通過統籌18.63公頃國有用地、疏解低效空間,重塑城市界面。改造后,柯木塱村將蝶變為集生態宜居、科創辦公、文旅康養于一體的門戶樞紐,成為天河與黃埔聯動發展的戰略支點。
“三重升級”回應村民期盼,跑出城市更新“天河速度”
項目將實現“三重升級”回應村民期盼,包括居住升級、服務升級、保障升級。
首期安置房采用綠色建筑標準,52.5-210平方米的8種戶型滿足多元需求,配套40余處公共服務設施,涵蓋12班幼兒園、社區衛生站等。
同時,創新“指揮部+工作專班+臨時黨委”機制,黨員干部駐點解決村民訴求,33戶已簽約家庭獲及時補償,采用“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模式,國企主導確保資金安全,國開行專項借款與珠江實業承建雙保障工程品質。
項目首創“兩年征拆、兩年建成”目標,通過“無人機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精準測繪,30天完成14.94公頃控規調整。
廣汕路以南片區作為實施先行區,以滾動開發模式推進:首期優先建設安置房,二期騰挪空間引入產業載體,三期完善教育醫療配套。這種“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漸進策略,既避免大拆大建風險,又為村民預留過渡緩沖期。
三軸聯動,崛起天河智慧城北拓的“綠美門戶”
柯木塱村以生態軸、產業軸、人文軸,“三軸聯動”重構空間格局,拆舊復綠10公頃林地,構建4條通山景觀廊道、8公里環山郊野綠環,串聯火爐山森林公園生態資源,圍繞地鐵站點布局智能裝備產業園、科南科技園,承接天河2112工園產業外溢,預計新增就業崗位超萬個;保護客家祠堂、古樹名木,打造“客家文化展示廊”,實現傳統記憶與現代文明共生。
隨著推桿儀式啟動,柯木塱村的蝶變畫卷正徐徐展開。未來,這里將崛起為天河智慧城北拓的“綠美門戶”——推窗見綠、下樓入園的生態社區,與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交織,書寫廣州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看著規劃模型里的新家園,我們全家都盼著早日回遷!”首期動工儀式上,村民代表楊伯難掩激動。
柯木塱改造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鳳凰匯東地塊是政企民共建的‘信心工程’,我們將以首期精品為起點,讓柯木塱村成為廣州城中村改造的‘生態+產業’雙示范樣本。”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