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代表天河招商推介會在廣州國際金融城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召開。來自天河區政府多部門、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企業、廣州工控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等多方政企學研代表齊聚,通過“校友圈”多方聯動,搭建溝通平臺,探索校地合作、互利共贏的招商新路徑,開啟校地攜手共進交流合作新篇章,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校地攜手,共拓招商新渠道
活動中,天河區以華南理工大學舉辦校友座談會為契機,搭建平臺,校地攜手進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常態化校友聯合招商工作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為天河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開辟了新的渠道。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勇表示,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不斷匯聚創新資源,踏實進步,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會,打造了創新、創造、創業等人才培養的“三創新”金字招牌。廣大校友們也在天河這片熱土上創業就業、開花結果。
當前,天河正著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典范城區,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高端生產要素不斷匯聚,經濟持續繁榮,為投資者營造了更加開放活力四射的發展環境,發展前景光明。
許勇透露,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已經與天河區達成戰略性合作協議,在環五山創新策源地建設、院區開發等開展校地合作,“在天河發展的黃金期,學校也號召廣大校友企業持續到天河區投資興業,期待大家以戰略眼光布局天河,以創新的智慧眼光、共贏的理念深耕天河,推動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在發展打造灣區經濟新增長極的征程中,攜手寫下共同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天河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黃凱旋表示,天河區將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校友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方面,天河區依托華南理工大學的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人才交流,建立常態化校友聯絡機制,發掘商業合作機會;梳理形成天河區應用場景資源庫,以應用場景驅動華南理工大學創新成果就地轉化,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另一方面,天河區建立以商引商長效機制,組織走訪重點校友企業總部,主動靠前服務,精準對接其擴展需求,推動校友項目落地天河,將校友資源轉化為天河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能。”他表示。
從協同創新到引資引智
多方聯動,全鏈條為企業發展賦能
近年來,天河區與華南理工大學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就業創業等多個領域建立了深厚的基礎。
天河區作為廣州的核心區,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生態。尤其是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科技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全國“雙一流”高校,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在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天河引資、引智、引項目的寶貴資源。通過此次推介會,雙方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匯聚了力量,為推動校企開展更廣泛、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推介會特邀廣州工控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天河支行等參加,集聚多方合力,為企業發展賦能。
廣州工控集團總經理助理駱繼榮表示,廣州工控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天河區、華南理工大學等各方攜手深化合作。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升級為重點,以金融支持為保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為廣州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貢獻更大的力量。
他表示,圍繞廣州“12218”產業賽道,工控集團將探索產業園區運營的新模式,共同打造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產業園區,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創業苗圃,加速基地總部辦公等優質發展空間,同時配套園區產學研對接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的集聚化發展。同時,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化在科研項目、人才培養、技術轉化等方面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動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支持創新創業項目,在天河落地轉化,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鏈條的資金支持。
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投行部經理張宇非表示,建行廣州分行將用最大誠意服務天河實體企業的不斷繁榮,貢獻建行力量。
從科韻路到金融城
產城融合,共筑數字經濟強磁場
此次招商推介會的舉辦地就在國際金融城。從廣州國際金融城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看去,一棟棟樓宇鑄就臨江最美天際線,躍動著天河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每天有300家企業在天河落戶;匯金中心僅用一年邁入億元樓宇;金融方城即將啟動正式招商……在天河,產業發展片區廣闊、企業成長環境優渥。
招商推介會上,天河區發展和改革局、科工信局及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帶來“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科創政策、人才政策的介紹解讀,全面展示了天河區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也為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企業提供了深入了解天河區的機會,增強了他們投資天河的信心。
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代表京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李思偉表示,從深植軟件基因到探索AI+之路,華工底色鑄就企業發展根基,區域發展為企業賦能。
“在90年代末,京華信息從天河軟件園的一棟小樓起步,逐步成長為國家軟件和人工智能的重點企業,構筑了技術+資本+生態的發展品牌。京華信息扎根天河30年,見證了五鏈融合的生態奇跡,以融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等生態空間的目標,成功聚集了一批強企業上下游的高科技的重要伙伴。”李思偉說。
在他看來,從科韻路、智慧城到金融城,天河空間廣闊、機遇無限,“我們扎根在有CTD中央科創區之稱的天河智慧城,這里形成產業生態集聚的強磁場、產學研的強大合力;也受益于環五山創新策源地協同效應,從智慧城的研發、金融城融資到CBD應用,助力企業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躍遷,進而輻射整個大灣區。”
他表示:“作為深耕天河的本土企業,同時也是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企業,京華信息始終相信,天河是最珍貴的城市合伙人,科技是我們區域發展恒久的動力,未來我們將在天河建設產業超過百億的數字產業園,用硬核科技助力天河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區。”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