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廣州市天河區落實“百千萬工程”大抓產業發展、大抓人居環境建設等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好節能環保和生態產業鏈“優鏈”“固鏈”“強鏈”組合拳,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探索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天河實踐的綠色低碳路徑,為天河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動力。
強化制度保障,推動政策“優鏈”
天河區積極發揮政策引領、優化、倒逼作用,注重市場引導,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建設制度機制優的“氣質佳”美麗天河。
為構建生態融合型產業集群,天河區編制印發了《廣州市天河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充分發揮政府科技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率先出臺全省首個《現代都市工業生態環境保護指引》,明確7項準入負面清單及生態環境準入要求,從源頭上把控產業發展生態紅線,有序引導工業上樓、入園項目快速落地。
為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天河區推動設立了廣州金控城鄉綠色發展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5支綠色基金,推出特許經營權質押貸、碳中和債、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船舶污染責任險等超50類綠色金融產品,初步形成涵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拓寬應用場景,加快市場“固鏈”
天河區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拓寬能源、污染治理、全運會等產業應用場景,建設城區人居環境優美的“外美”美麗天河。
為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天河區建設珠江新城綜合能源項目,為16棟商務樓宇提供集約式用冷服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萬噸,入選中國城市能源變革十大“樣板工程”。打造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全域綜合能源項目,擬建設8個集中供冷站點,投產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1.97萬噸。
為強化智慧化污染治理,天河區用好環衛作業質量在線監管、巡檢考核等各項功能,通過數據分析,針對性開展問題整治。推廣餐飲油煙智能監管新做法,全區完成油煙在線監測監控設備安裝717家,2024年新增安裝數量全市第1、安裝總量全市第2。
為打造綠色低碳全運,天河區以綠色建筑一星級為目標,建設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綠色全運會場館,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平方米可節省11度電。在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打造全國首個近零碳大型體育場改造項目,推廣應用高性能節能外窗、超高效空調和照明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實現節能降碳45%以上。
聚焦新質生產力,實施科技“強鏈”
天河區注重科技賦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推動新質生產力、綠色生產力成為發展的主引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內麗”美麗天河。
多方聯動推動產學研用,天河區積極發揮全省50%的“雙一流”高校、43家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8家林業領域高??蒲性核?家農業領域高??蒲性核雀咝?蒲性核蹆瀯?,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創新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發出“英紅九號”系列等創新產品,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自主選育的良種在廣東種苗市場占有率超過90%。
加大綠色生產力培育,天河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綠色增長,在節能降碳、污染防治等領域培養并集聚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例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草木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聲紋自動識別動物監測儀和土壤污染治理穩定劑及鈍化劑,分別廣泛運用于全省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全省土壤污染治理實踐。廣州楹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術實現了竹木材及秸稈等多種原料的高效利用。廣州市萊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聯合分步分級技術提取高酯果膠、高品質柑橘纖維以及檸檬苦素和黃酮功能成分,將廢棄物“吃干榨盡”,減少污水廢渣排放。
此外,天河區生態環境節能行業協會在節能降碳、污染防治等領域也積極發揮作用,推動協會分類整合各會員單位能力專長,促進節能環保和生態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銜接。鼓勵推薦先進環保技術申報入庫,積極推動辦公空間智能節能化全景管控平臺、油煙零排放技術等2項技術納入市綠色技術資源庫。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