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6月27日獲悉,自2022年12月入選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以來,廣州緊扣“服務+”主線,在制度“破冰”、要素流動、產業躍遷等領域持續突破,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釋放出強勁發展動能。截至目前,130項試點任務已推進實施128項,實施率達98.5%。涉外法律服務、綠色金融等13項舉措入選全國試點案例,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平臺試點經驗向全國復制推廣。服務業增加值連續兩年超2.2萬億元,占GDP比重超70%。
試點期間,廣州市累計新設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近1.5萬家,服務貿易突破750億美元,連續兩年呈兩位數增長。
新業態引擎強勁拉動外貿增長。今年1~5月進出口5062.3億元,同比增長17.7%,出口增速達29.2%。
產業賦能 服務鏈與產業鏈深度共振
記者了解到,在探索“服務+制造”方面,廣州在全國首創將“自動駕駛平均脫離間隔里程”納入測試標準,開放一般測試道路1340條(單向里程2601公里)、高快速測試公路10條(263公里),構建起多區聯通、跨區測試網絡。推動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或網約車示范運營和商業化示范應用,基本實現示范運營全域開放;在全國率先開啟自動駕駛公交小巴規模化示范應用,服務近60萬人次。在這套“組合拳”之下,小鵬汽車率先實現高階城市場景智能駕駛量產,吸引大眾集團7億美元入股;而小馬智行獲沙特1億美元融資,成為阿布扎比智能駕駛產業集群成員。
“廣交匯·好采廣州”消費品牌,借勢廣交會28萬境外采購商流量,打造商旅文體健融合消費盛會,展館內“食在廣州嘉年華”虜獲全球客商味蕾;展館外聯動批發市場、重點商圈推出專屬禮遇,“食在廣州”消費券帶動餐飲消費近億元。
另外,廣州市已有71戶退稅商店實現“商店內購物+退稅”一站式服務,離境退稅商店總數突破500家。
業態創新 攻堅開辟開放“新賽道”
面對新業態發展中的舊規則“掣肘”,廣州以制度創新疏通“堵點”,勇闖“無人區”。
記者了解到,在廣州北面的白云機場,帶電貨物運輸實現零的突破。面對鋰電產品運輸成本高、時效慢等行業難題,廣州協同民航、機場物流、跨境電商企業,簡化航空運輸文件要求,制定國內機場收運新標準,開發“全球跨境電商帶電貨物數據服務平臺”,運用AI與大模型技術實現智能核驗,并首創“一次集中預審、多機場聯合共享”的通關模式。
“破壁”成效立竿見影。去年6月1日,首架南航跨境電商帶電貨物運輸包機順利從廣州白云機場飛往英國倫敦,實現民航中南地區跨境電商帶電貨物運輸零的突破。新模式下,時效提升55%,地面成本降低61%,日均出口量達8噸,為全國帶電貨物轉道境外“痛點”提供了“廣州解法”。
在廣州南邊的廣州港碼頭,國際船舶保稅燃料加注中心加速崛起。為扭轉保稅燃料價格劣勢,廣州將支持液化天然氣(LNG)作為國際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稅政策納入試點范圍,全力攻堅無保稅LNG氣源、廣州港外錨地加注、外籍新造船交付與燃料加注等堵點。截至目前,廣州保稅燃料加注量累計超300萬噸,出口貨值超160億元。其中,低硫、高硫生物燃料油填補了我國保稅燃料加注空白,使廣州躋身全球少數具備最全保稅燃料加注服務的城市之列。
營商優化 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2.0版
營商環境是開放的生命線。試點以來,廣州聚焦營商環境改革創新,不斷優化外資服務體系,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營商”促“贏商”。去年,廣州率先實施“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100項年度改革任務。今年,“益企行”企業服務年活動深入開展,116名“政策體驗官”上崗,建立“建議收集—政策迭代”閉環機制。
今年4月8日,國務院批復《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再次為廣州開放賦能。廣州正精心謀劃新一輪改革,以制度型開放為引擎、要素流動為血脈、業態創新為突破,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2.0版。比如,在電信領域,鼓勵發展數據標注產業,健全數據交易市場體系,支持發展“來數加工”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在醫療領域,支持外籍醫生開設診所;境外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支持開辦外資護理學院。在金融領域,支持探索發展國際保理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發行綠色債券等。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