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消費,這一與商品消費相對的概念,正成為消費市場新焦點。近日,《廣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正式公布。
《若干措施》共提出23條舉措,從傳統服務、升級消費、創新消費模式,到打造特色空間、優化消費環境、強化政策支撐,六大領域協同發力,從而優化服務消費供給,創新消費融合場景,激活服務消費市場。
23條舉措中,既傳承了“食在廣州”的煙火氣,又融入了低空經濟、首發經濟等新銳元素,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織、本土與國際交融的消費新圖景。
老城新“味”:
將發布“食在廣州”品牌榜單
騎樓下,百年茶樓與網紅咖啡店比鄰而居的景象,正在成為“食在廣州”餐飲服務體驗升級的全新注腳。傳統粵菜與全球特色美食的匯聚,為廣州餐飲服務消費注入更多內涵。
《若干措施》提出,要發揮粵菜大本營優勢,挖掘早茶、夜宵等特色餐飲文化,支持餐飲老字號和餐飲非遺項目傳承發展,鼓勵市場主體建設集美食品鑒、文化體驗、粵劇表演等于一體的粵菜消費場景,打造世界粵菜文化體驗中心。
另一方面,廣州將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吸引中外知名餐飲品牌設立總部、首店、旗艦店,發揮世界美食城市聯盟作用,提升餐飲國際化、多元化發展水平。
為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廣州還將開展“食在廣州”評價認證工作,發布“食在廣州”品牌榜單,加強名店名廚名菜名點培育和推廣,發布美食旅游精品路線,創新培育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廣州精品美食周、廣州點心季等高品質美食類活動,開展“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賽事品美食”等系列活動,支持市場主體、行業協會等舉辦各類餐飲展會賽事和特色促消費活動,打造“美食+”“+美食”活動矩陣。
廣州傳統的美食IP,正通過場景革命煥發新生。今年1—2月,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28.57億元,同比增長1.9%;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2個百分點。
業態升維:
探索打造低空經濟示范應用場景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廣州接待市民游客超548萬人次,同比增長9.1%,實現文旅消費總額近50億元,同比增長22.8%。文旅消費的高質量發展,撬動著“廣州服務”釋放強勁動能。
《若干措施》提出,廣州要豐富“旅游+”“+旅游”融合產品,推出“全運游”“廣馬游”“龍舟游”“郵輪游艇”等特色產品,支持研學旅行、銀發旅游專列等新業態發展。同時,探索打造低空經濟示范應用場景,支持企業開發觀光游、主題游、體驗游等形態豐富的低空旅游產品,開展低空飛行表演與培訓、低空賽事、低空運動等活動,打造低空旅游網。
文娛消費方面,還要建設國際演藝消費中心,優化演唱會、音樂節等文化活動審批服務,培育“廣州首演”品牌。支持文化場館、新型演藝空間發展,引導商業場所改造增設一批小劇場,提供小型音樂會、話劇、音樂劇等多樣化演出服務。
創新消費模式,廣州還將持續拓展新興消費領域。其中尤為突出的是,《若干措施》明確要做強知識產權(IP)經濟,打造IP消費地標,舉辦IP周邊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等主題活動,推動建設涵蓋電影、演藝、娛樂、音樂、美食、國潮等領域的“超級IP首發地”。支持電競、?漫畫、?動畫、?游戲等二次元領域發展IP經濟。
《若干措施》還提出,以“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支撐,在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智能無人系統等產業打造示范應用場景,為服務消費打開全新想象空間。
空間再造:
支持傳統購物場所轉型為新型消費體
“逛商場,也是逛公園”,在廣州早已不是新鮮事。正佳廣場、云門NEWPARK、四海城……越來越多的商業載體突破以往的購物中心模式,為消費者們創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體驗。
聚焦于打造特色空間,融合多元消費業態,《若干措施》提出,要升級街區與綜合體,促進業態融合,支持傳統購物場所向集文化藝術、休閑健身、教育培訓、演出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社交中心、娛樂中心新型消費體轉型。同時,支持各區提升改造傳統街區,推廣北京路、永慶坊等典型案例,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內涵,融入潮流時尚元素,打造傳統與現代交融、國潮品牌與國際時尚交相輝映的特色街區。
3月末,“萌寵園·趣野廣州”作為“羊城消費新八景”的第二景正式啟動。3—4月,廣州以寵物消費為主題的活動有超百場。
推動營造寵物友好型商圈環境,同樣是《若干措施》明確的方向。廣州將鼓勵商圈綜合體舉辦寵物集市、寵物時尚、寵物運動等系列活動,支持打造寵物友好公園、友好街區、友好商場、友好餐廳等場景,撬動寵物經濟服務市場。通過“軟基建”的完善,使城市空間真正成為承載多元消費需求的容器。
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的創新模式,還將破解“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難題?!度舾纱胧诽岢觯七M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等無障礙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全市既有住宅社區補齊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短板,并打造集成養老、助餐、托育、家政、健身、文化等復合服務的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激發民生消費潛能。
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將把做強服務消費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方向,高水平建設“廣州服務”品牌,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