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著力打造“友好型”營商環境
土沃方能花繁。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州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營商環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營商環境好,則市場信心穩,企業干勁足,城市經濟發展也就會更加有活力。
去年以來,廣州領全國之先實施“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的100項年度改革任務,以“降本增效”為主題,圍繞優化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提升平臺能級,著力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科學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成效如何?數字是最佳注解:截至2024年11月底,廣州實有經營主體365.6萬戶,同比增長8.1%,總量及增速位居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第一位。華南美國商會《2024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顯示,廣州連續第七年成為最受歡迎投資城市。在2024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廣州躍升至全球第22位,穩居世界一線。
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這就是廣州打造“友好型”營商環境的秘訣,憑借“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意識,廣州以改革破題,不斷促進服務提質,助力企業在廣州深耕發展。
“特戰隊”出動背后
是有求必應的服務精神
已經扎根黃埔19年的廣州三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著在家用及工商業儲能的核心技術競爭力,近兩年瞄準綠色能源發展契機積極開拓境外儲能市場。但在計劃通過設立中國香港與美國子公司,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份額時,企業卻遇到了大難題——ODI(境外投資備案)審批的繁瑣流程和高昂時間成本,讓企業倍感焦灼。
時間就是金錢。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迅速組建了“特戰隊”,組織經驗豐富的ODI專家們深入企業內部了解需求,并主動與相關部門密集溝通。同時,還采用“全程項目制、清單化”的管理模式,將審批流程細化為若干個具體任務,明確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和預期成果,形成了一張清晰的工作推進圖,每個階段都會及時向企業反饋進展情況,無論是政策解惑,還是審批材料補充都迅速回應,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三晶電氣的ODI審批項目得以順利完成,原本可能需要數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審批流程,僅用了幾周時間就完成,讓企業倍感振奮,快速搶灘海外市場,贏得先機。
特事特辦、難事專辦、急事即辦……事無巨細,均是以需求為導向,這也體現了廣州多年積淀下來的市場化思維——換位思考,一切從企業需求出發,有求必應方能獲得信賴、贏得口碑。
企業紛至沓來背后
是營商環境在釋放引力
去年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科學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吸引著全球創業人才和投資者紛至沓來。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新登記企業36.97萬戶,凈增企業數量19.81萬戶,均排名全國第一。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強大吸附力,為廣州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目前,廣州已成為許多年輕創業者的首選“發家地”。在廣州,紅紅火火的電商行業表現就是例子。2024年,注冊地在廣州的天貓新開品牌店鋪達到12750家,憑借這12000多家新店鋪,廣州成為天貓“年度創業第一城”,遠超排在第二三名的深圳市(9562家)與金華市(5870家)。緣何廣州這么吸引電商創業者?除了廣州是服飾等產品的貨源地以及交通樞紐功能強、物流產業規模大、市場主體成熟外,公平公正、開放友好的營商環境也是一大原因。
提升市場主體便利度背后
是改革在發揮效應
全力建設全國產業生態最好、政務服務最優、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這從來不是一句口號。去年以來,廣州實施“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怎樣才能稱得上“產業版”?主線思路越發清晰:市場主體關心什么期盼什么,營商環境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廣州泰司坊餐飲店負責人黃俊曾經一度很苦惱,在租下大南路一間新店面后,發現業主在海外,未能立刻通過提供房產證原件以及業主的同意委托書來申請通燃氣。“承租的第一天就要交月租,如果要等,每天都是‘錢’。”
“信用+”解決了他的難題。從2023年開始,廣州首創以信用破解電、水、氣等公共服務辦理難題。經營主體只需在電水氣業務平臺進行授權,即可立馬提供信用報告并簽訂信用承諾書,電水氣公司確認主體無相關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且無歷史電、水、氣欠繳費記錄,經營主體即可方便快捷地申請用電水氣報裝。至去年年底,累計以“信用+”模式向經營主體提供供電服務超926萬千瓦時、供水服務超63萬立方米、供氣服務超32萬立方米,營造濃厚知信、守信、用信氛圍的營商環境。
從更高維度看,優化制度供給、強化要素供給、提升平臺能級,都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發展空間、投資機會。例如,企業最關心的土地和融資兩大關鍵要素。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有序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推出2024年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清單、統籌開展全市產業區塊內工業倉儲用地集中“提容”行動等,創新了土地要素供給方式,降低企業拿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