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印發修訂后的《廣州法院關于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實施細則》的通知

        • 聽全文
        • 2021-08-27
        • 來源: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 分享到
        • -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印發修訂后的《廣州法院關于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基層法院,本院各部門:

          修訂后的《廣州法院關于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實施細則》經我院審判委員會2021年第26次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2021年7月5日

        廣州法院關于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滿足人民群眾對在線訴訟的司法需求,正視電子信息在經濟社會交往中被廣泛運用的現實,推動移動互聯網與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完善電子訴訟規則的指引》等有關規定,結合廣州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對于民商事案件的立案、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會議、庭審、宣判、執行等訴訟環節,可以采取在線方式辦理,一般通過廣州法院網訴訟服務中心、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電子訴訟平臺進行。

          第三條 電子訴訟平臺的使用以當事人自愿為原則,未經當事人同意不得開展在線訴訟活動。人民法院應根據技術條件、案件情況和當事人意愿等因素, 決定是否采取在線方式完成全部或部分訴訟環節,或者實行一方當事人線上、一方當事人線下的審理方式。

          人民法院應充分保障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全面告知權利義務及法律后果,積極引導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進行在線訴訟活動。訴訟主體的在線訴訟活動,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條 人民法院要大力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互聯網前沿技術不斷完善廣州法院網訴訟服務中心、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電子訴訟平臺的訴訟服務機制。

          第五條 人民法院通過加強安全管理,確保電子訴訟平臺對案件數據的傳輸、存儲和使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二章 注冊、認證

          第六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使用電子訴訟平臺實施訴訟行為的,應通過證件證照比對、生物特征識別、實名手機號碼關聯或者國家統一身份認證平臺認證等在線方式完成身份認證,并取得登錄電子訴訟平臺的專用賬號。無法通過電子訴訟平臺在線完成身份認證的,可以線下辦理。已在廣州法院網訴訟服務中心認證的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再次參加訴訟的,無需另行注冊及身份認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可以通過一方當事人提供的對方手機號碼、傳真號、電子郵箱、即時通訊賬號等,通知對方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通過訴訟平臺進行注冊及身份認證。

          第八條 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及律師執業證號,是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登錄電子訴訟平臺實施訴訟行為的身份標識。使用上述號碼登錄平臺所作出的行為,視為被認證人本人行為,但因平臺技術原因導致系統錯誤,或者被認證人能夠證明平臺賬號被盜用的除外。

        第三章 網上立案

          第九條 全市案件網上立案平臺是指申請人按照要求準備起訴材料,并通過網上立案平臺的在線功能模塊提交至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專司網上立案人員通過在線閱讀、電話等方式查閱起訴材料,完成案件受理工作的一種快捷便利的立案方式。

          第十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線提交立案申請的,網上立案平臺應向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推送《電子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明確記載在線庭審、電子送達地址、裁判文書電子送達確認條款。當事人應當仔細閱讀在線訴訟的權利義務及風險提示并點擊確認已閱讀,填寫有關信息,在線提交起訴狀、證據材料、身份證明材料及授權委托書等訴訟材料,并進行電子簽名后完成在線立案申請。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同意在線庭審和電子送達訴訟材料、電子送達裁判文書的,應當在《電子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中明確標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同意在線庭審和電子送達訴訟材料、電子送達裁判文書的,不影響其提交網上立案申請。

          第十一條 立案人員應審慎核對網上立案的案件當事人基本信息、起訴原因、訴訟目的、證據材料等立案要點,避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訴權濫用現象的發生。

          對需要補充相關材料的,應一次性告知申請人,并通過網上立案在線功能向申請人提交應補充材料的清單。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通過網上立案平臺等方式向申請人說明情況并做好釋法引導工作。

          立案人員以網上答復為主,也可利用電子郵件、電話、傳真等其他形式進行答復。利用電子郵件、電話、傳真等其他形式進行答復的,立案人員要做好記錄,并在網上立案系統注明回復時間、方式及主要內容。

          第十二條 對原告或申請執行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案件、小額訴訟案件及系列案,允許網上立案申請人在提交網上立案申請時,只上傳起訴狀(申請書)、當事人的主體材料、訴請的主要依據以及能確定管轄法院的材料,申請人可以不再另行提交紙質訴狀,對與案件事實爭議等有關的其他材料當事人可自愿選擇是否在本次網上立案時掃描上傳。

          針對普通民商事案件,申請人可以選擇在網上立案平臺只上傳起訴書、當事人的主體材料、主合同、與管轄爭議有關的材料及證據清單,其他涉及實體爭議的證據材料可不在網上立案平臺上傳。

          針對執行案件,申請人可以選擇在網上立案平臺只上傳交申請書、主體材料和申請執行依據的首頁和主文、送達證明,其他執行依據中記載事實理由的頁面、不必要的評估報告等材料可不在網上立案平臺上傳。

          第十三條 通過網上立案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申請人將完整的證據材料以及其他與訴訟相關材料的電子版上傳,申請人可以不再另行提交紙質材料。

          第十四條 凡依法屬于市中院、各基層法院(包括廣州互聯網法院)管轄的一審民商事案件、執行案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近選擇向上述任一法院立案部門提交立案申請。

          對申請人提出的跨區協作立案的起訴(申請),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立案條件的,可當場指引申請人先向受訴法院提交網上立案申請,等受訴法院通過網上立案審核后,請申請人根據受訴法院意見處理。

          第十五條 立案部門在收到申請人網上提出的立案申請材料后,應當在七日內進行處理。對通過審核的在線立案申請,經當事人同意,可以先行開展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等活動;調解不成功的,應及時進入訴訟環節。對雙方在調解過程中一致認可的案件事實及材料, 可以在訴訟中直接使用。

          立案后進入訴訟環節的,應當將案件轉入內網審判業務數據庫,生成正式案號并分案,分案后當日通過系統向申請人發送加蓋法院電子印章的《受理案件通知書》、《訴訟費繳納通知書》等材料,明確告知當事人正式案號、查詢密碼、業務庭的經辦法官等信息。

          第十六條 立案部門應自案件決定立案后二日內通過審判管理系統將電子卷宗移送審判業務部門。申請人在網上立案時提交了紙質材料的,立案部門應在移送電子卷宗時一并移送紙質卷宗。

          市中院民商事一審案件以及二審獨任制案件由相關審判業務部門自行排期送達;二審合議制案件的開庭、庭詢排期工作可根據實際需要由相關審判業務部門安排。

          第十七條 案件排期后應發出開庭通知、開庭傳票以及排期公告,當事人可通過廣州審判網、廣州法院網訴訟服務中心、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臺查詢。

          第十八條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管轄異議等裁定提出上訴的,基層法院應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上訴狀等必要電子卷宗材料通過審判管理系統提交市中院二審審查。

        第四章 電子送達

          第十九條 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在民商事案件中通過電子送達平臺、短信、電子郵件、傳真、錄音電話、即時通訊等方式,送達訴訟文書和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

          可以適用電子送達的訴訟文書包括案件受理通知書、傳票、舉證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繳費通知書、決定書等程序性文件。

          第二十條 經受送達人明確表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電子送達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裁判文書。當事人提出需要紙質裁判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提供。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積極引導案件受送達人選擇電子送達方式,并填寫《訴訟文書電子送達地址確認書》,準確登記身份證號碼或者組織機構代碼、律師執業證號碼、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信息。為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應當告知電子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拒絕提供送達地址、提供虛假地址或者提供地址不準確的法律后果。

          經當事人授權的訴訟代理人主動提供的電子送達地址,視為當事人主動提供或確認的電子送達地址。

          當事人可使用法院為其免費提供的專用電子郵箱,也可以在電子送達地址確認書中填寫確認使用的普通電子郵箱。

          保險合同、金融合同等民商事合同中約定的或企業注冊登記時登記的電子送達地址可作為送達訴訟文書的確認地址。

          當事人通過公證錄音電話明確表示同意電子送達的,該電話中確認的電子送達地址可作為送達訴訟文書的確認地址。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在電子送達地址確認書中確認的送達地址,以及當事人在信息化訴訟平臺完成注冊登錄綁定的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在案件的一審、二審、再審及執行等程序中均可視為其主動提供的電子送達地址。當事人變更電子送達地址的,應當及時以書面或在線方式告知法院。

          第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通過電子送達平臺進行電子送達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一)人民法院從專門的送達信息庫中提取電話號碼,撥打錄音電話進行身份、電子送達地址核實并口頭通知送達事項;

          (二)人民法院向受送達人確認的手機號碼發送電子送達告知短信,告知其送達的內容及書面訴訟文書的獲取指引;

          (三)受送達人在收到短信后可登錄微信小程序“微法院送達平臺”或電子郵箱等方式獲取書面訴訟文書;

          (四)訴訟文書到達“微法院送達平臺”后,需由受送達人通過身份驗證或手機號碼驗證登錄,受送達人數字簽名簽收后由系統自動生成送達回證。

          (五)人民法院采用傳真方式向當事人確認的傳真號碼送達,需記錄傳真號、發送時間,發送文書的名稱及打印傳真發送確認單存卷備查。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向受送達人主動提供或者確認的電子送達地址進行送達的,送達信息到達受送達人的特定系統時,即為送達。受送達人能夠證明到達特定系統時間與法院系統顯示時間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的到達時間為準。

          人民法院向受送達人主動提供或確認的多個電子送達地址送達的,以最先到達特定系統的時間為送達時間。

          受送達人主動提供或確認的電子送達地址錯誤或變更地址后未及時告知法院,送達信息已經到達特定系統,但受送達人主張未接收到送達信息不發生送達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第二十五條 受送達人同意電子送達但未主動提供或者確認有效電子地址的,人民法院可以向能夠確認為受送達人本人的電子地址進行送達。

          其他電子送達地址包括:(1)受送達人一年內參加訴訟、仲裁或者進行簽約、注冊網絡賬號、網上消費等活動中提供或者確認的電子地址;(2)通過其他方式獲取的受送達人近三個月內處于日常活躍狀態的電子地址。

          人民法院向上述電子送達地址進行送達的,受送達人確認收悉的,視為送達。以下情形可以認定受送達人收悉送達信息:

          (一)受送達人回復已收悉,或者根據送達內容作出相應訴訟行為的,視為完成有效送達;

          (二)錄音電話通話成功、短信發送成功的;

          (三)受送達人的電子地址所在系統反饋受送達人已閱知,或者有其他證據可以證明受送達人已經收悉的,推定完成有效送達,但受送達人能夠證明存在系統錯誤、送達地址非本人使用或者非本人閱知等未收悉送達內容的情形除外。

          同時采用多種方式送達的,以最先送達日期為準。

          第二十六條 送達人員應當及時登錄審判管理系統查看電子送達情況,發現電子送達未成功的,在故障排除或不可抗力等原因消除后應再次啟用電子送達。

          因網絡故障或不可抗力等原因無法進行再次電子送達的,應即轉為其他法定方式進行送達。

        第五章 電子訴訟材料

          第二十七條 電子數據是在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生成、處理、傳輸并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并被作為證據使用的數據。

          電子數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朋友圈、貼吧、網盤等網絡平臺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信或QQ聊天記錄等即時通訊、通訊群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志、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記錄、IP地址、后臺數據等不通過技術手段難以感知的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視頻、數字證書、電子簽章、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已數字化行使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第二十八條 人民法院建立并依托電子證據平臺,為訴訟活動提供存證、調證、認證的便利。通過電子簽名、區塊鏈等技術,保障電子證據平臺存儲的數據不被篡改。

          第二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積極引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交電子訴訟材料。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線下提交打印件、復印件、截圖、拍照等非原件形式的電子數據的,應將相應儲存載體編號后提交法院。電子數據已經公證機關公證的,應當提交公證書。

          通過電子證據平臺提交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可以將電子數據在線上傳、導入電子證據平臺,或者將線下證據通過掃描、翻拍、轉錄等方式進行電子化處理后上傳至平臺進行舉證,也可以使用此前已經導入平臺的電子數據證明自己的主張。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采取郵寄等方式提交紙質材料的,收到訴訟材料之日起3日內,人民法院應完成數字化掃描處理,并上傳至審判管理系統,形成電子訴訟材料。立案階段接收的材料,由立案部門負責掃描上傳;審判階段接收的材料,由具體審判業務部門負責掃描上傳。

          第三十條 對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電子證據平臺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應組織在線質證。系統自動引導當事人庭前及時在線發表質證意見,當事人通過系統對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分別勾選認可或不認可,并可就其證明力有無、證明力大小等進行在線補充說明。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對電子數據真實性提出異議的,提供電子數據的一方當事人應對電子數據生成、收集、存儲、傳輸過程的真實性進行證明。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質證情況著重對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一)電子數據生成、收集、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等硬件、軟件環境是否清潔、安全、可靠;

          (二)電子數據的生成主體和時間是否明確,具體表現內容是否清晰、客觀、準確;

          (三)電子數據的存儲、保管介質是否明確,保管方式和手段是否妥當;

          (四)電子數據提取和固定的主體、工具和方式是否可靠,提取過程是否可以重現;

          (五)電子數據的內容是否存在增加、刪除、修改及不完整等情形;

          (六)電子數據是否可以通過特定形式得到驗證。

          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真實性的,應當予以確認。另一方當事人對電子數據內容有異議,認為存在刪減、篡改情形的,應當進行合理說明或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

          當事人可以申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電子數據技術問題提出意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職權,委托鑒定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或者調取其他相關證據進行核對。

        第六章 在線庭審

          第三十二條 經當事人同意,證據交換、庭前會議、開庭審理、詢問、聽證等訴訟活動,可以采用在線方式審理。對于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及獨任制審理的案件,應優先采用在線庭審。

          在線庭審應當以在線視頻方式進行,不得采取書面或者語音方式。

          第三十三條 對采用在線庭審的案件,一般通過廣州審判網、廣州法院網訴訟服務中心以及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進入在線視頻庭審入口。

          第三十四條 法院技術部門在庭審前三日內進行庭前技術測試,為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在線庭審技術指導。因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端網絡技術問題無法正常進行在線庭審的,可以指引其就近選擇可正常在線庭審的場所參加庭審。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在庭審開始前十五分鐘登錄電子訴訟平臺檢測網絡、音頻及視頻等設備效果。書記員應當提前登錄平臺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上線情況,核對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并告知在線庭審中應注意事項、庭審紀律,以及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在線庭審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六條審判人可以視情況決定采取下列方式簡化在線庭審程序:

          (一)庭審前已經在線完成當事人身份核實、權利義務告知、庭審紀律宣示的,庭審時可以不再重復進行;

          (二)當事人已經完成證據交換的,對于無爭議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可以不再舉證、質證;

          (三)經征得當事人同意,可以將當事人陳述、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等庭審環節合并進行;

          (四)對于簡單民商事案件,庭審可以直接圍繞訴訟請求或者案件要素進行;

          (五)經征得當事人同意,系列案件可采取示范調解、示范庭審、在線聯審等方式,集約化開展在線訴訟活動。

          第三十七條 在線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 人應當確保頭面部完整顯示在視頻畫面中,并應當服從審判人員的指揮,遵守法庭紀律,儀表整潔,著裝規范,坐姿端正,保持其他通訊設備靜音或關閉,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隨意站立或走動或調整終端攝像頭角度;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播放音樂或者使用其他電子設備從事與法庭無關的行為;

          (四)故意脫離視頻畫面;

          (五)未經法庭許可,對庭審情況錄音、錄像、拍照或者以網絡截圖、文字等形式保存庭審進程;

          (六)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傳播庭審活動;

          (七)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在線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全程保持現場安靜。非經法庭許可,不得允許他人旁聽在線庭審,不得允許他人在庭審場所為其違規提供協助。

          第三十九條 證人在線作證的,應當在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庭或者其他人民法院認可的場所,通過信息化訴訟平臺專門端口作證,不得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處于同一場所,不得旁聽庭審。

          鑒定人、勘驗人、有專門知識的人也可通過信息化訴訟平臺專門端口在線出庭。

          第四十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庭審過程中因技術、網絡故障等客觀原因導致退出庭審的,審判人員應當宣布休庭,給予其合理時間排除故障,在故障排除后繼續進行庭審。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違反有關規定妨害在線訴訟秩序的,人民法院可視情節輕重依法予以訓誡、強行關閉音視頻功能、責令退出庭審、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運用語音識別技術同步生成電子庭審筆錄。經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通過在線確認、電子簽章等在線方式核對確認的,電子庭審筆錄與書面筆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線庭審過程中,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最高法院關于法院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全程錄音錄像并存儲歸檔。電子庭審筆錄與庭審錄音錄像不一致的,以庭審錄音錄像為準。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查閱庭審錄音錄像、電子卷宗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或電子訴訟平臺提供查閱,并設置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涉及國家秘密以及法律、司法解釋規定應當保密或者限制獲取的信息不得通過互聯網公開。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或被授權的訴訟代理人可以通過電子訴訟平臺提交撤訴申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在線作出準予撤訴裁定。

        第七章 電子歸檔

          第四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利用訴訟平臺隨案同步生成電子卷宗,按照訴訟檔案管理要求整理形成電子檔案。案件紙質檔案已經全部轉化為電子檔案的,可以采用電子檔案代替紙質檔案進行上訴移送和案卷歸檔。

          第四十五條 相關案件訴訟文書材料價值重大、需要以紙質方式保管的,可就相關訴訟材料單獨制作紙質卷宗,并與電子卷宗同步歸檔保管。

          第四十六條 案件電子卷宗材料應當按照真實、完整、安全、有效的原則進行收集、整理,并根據材料屬性分別錄入檔案管理系統中的正卷或副卷目錄中。

          第四十七條 訴訟案件電子卷宗材料的制作錄入應當從立案開始同步進行,跟隨案件辦理的流程環節、規定時限完成。訴訟中產生的文件資料,隨時制作上傳。

          第四十八條 案件辦結后,審判執行部門應當及時將案件電子卷宗提交歸檔。電子卷宗和需要同步歸檔的紙質卷宗提交檔案管理部門檢查確認歸檔后,案件正式結案。對于不符合立卷規范或歸檔要求的,退回補正后再行提交歸檔。

          第四十九條 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或刪除已經確認歸檔的電子卷宗檔案內的訴訟文件材料和相關數據。確需增加電子卷宗檔案內材料或相關數據的,應當經承辦案件部門負責人審批同意;確需刪除或替換電子卷宗檔案內材料或相關數據的,應當層報分管院領導審批同意。

          依法增添、刪除或替換的情況,應當同步在電子卷宗備考表中予以注明。

          第五十條 當事人網上申請在線查閱訴訟案件的電子卷宗檔案的,人民法院應按照《人民法院訴訟檔案管理辦法》、《人民法院電子訴訟檔案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及時辦理。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一條 執行案件的在線立案、電子化材料提交、在線執行和解、在線詢問當事人、電子送達等環節,參照訴訟案件相關規則辦理。

          第五十二條 本細則中的日期指自然日,按照法律規定均從次日起計算,期限屆滿的最后一日是法定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為屆滿日。

          第五十三條 本細則適用于廣州市兩級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除外),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黄色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91av视频| 亚洲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