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司法局牽頭發布了2021年保護中小投資者案例匯編。本次案例匯編收錄了典型案例23個,覆蓋制度建設、司法審判、行政監管、多元解紛、法律服務以及普法宣傳等多個維度。
保護中小投資者案例匯編之五——公共法律服務篇
1.全國首創法護公平·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基金
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重要體現,是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是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做好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有利于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營商環境氛圍,而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國內和國外商人的一塊磁鐵石,能夠提高整個地區的信譽度和影響力,為中小投資者營造有信心、可放心的營商環境,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作為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4個特大城市之一,必將更加注重推進新時代以法治為核心的城市軟實力建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配合廣州全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工作大局,廣州市法律援助基金會于2020年9月專門設立法護公平·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項目,這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制度創新,填補了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公益空白,提升中小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的便利度,使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獲得專業的法律服務,進一步做好廣州法治營商環境建設。
2021年4月7日,廣州市法律援助基金會舉行了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項目捐贈儀式。基金會與捐贈方簽訂捐贈協議,并向捐贈方頒發了“卓越公益律師事務所”牌匾及聘書,并承諾將按照《慈善法》的相關規定,充分尊重捐款人意愿,合理、合規的用好該筆善款,接受社會的監督,全面推進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各公益項目的實施。此次捐贈行為,為“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項目”的實施提供充分保障,體現廣州律師的大局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為助力改善我市營商環境,保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集聚慈善力量。
2.建成全國首個“公法鏈” 智慧司法更便捷高效
“廣州公法鏈”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制度,是為深入貫徹國家區塊鏈戰略部署,積極探索司法業務區塊鏈場景應用,充分發揮新技術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務,規范和監督司法鑒定執業活動,打擊、預防司法鑒定意見書被篡改使用和便捷查驗,解放辦案機關警力,以及更好適應新形勢下電子證據出具和使用的規則要求。
一、基本情況
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廣州市司法局聯合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建成了全國首個“公法鏈”,全面實行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的服務和管理新模式。通過鑒定管理系統進行身份認證、受理案件、材料流轉,全面實行鑒定人手機刷臉簽發即時生成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委托人憑校驗碼直接登錄廣州公法鏈示證平臺提取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與紙質司法鑒定意見書同等效力,全面停止傳統手寫簽名和蓋章的紙質鑒定意見書,實現電子送達。廣州公法鏈實行區塊鏈加密分布式存儲等技術應用,全流程記錄電子鑒定書的上傳、簽章、生成步驟,保障電子鑒定意見書的原始性、可溯源性。電子鑒定意見書必須由鑒定人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授權簽發,且具有防偽水印和CA機構頒發的唯一性數字證書,可查詢、可下載、不可篡改,鑒定意見的真實性、安全性更有保障。
二、創新性和時效性
全面實行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對外存、取證服務和管理新模式,有效解決了困擾司法機關和社會的司法鑒定管理“老大難”問題。隨著區塊鏈技術興起,管理部門可利用“廣州公法鏈”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制度規范化管理司法鑒定行業,目前全市所有司法鑒定機構已接入“廣州公法鏈”,各司法鑒定機構、600多名鑒定人、每年約10萬件司法鑒定檢案均已使用“廣州公法鏈示證平臺”提供存、取證服務,司法鑒定意見書全部電子化,鑒定機構不再發送手寫簽名和手動蓋章的紙質鑒定意見書,而是直接打印已生成的電子鑒定意見書,確保電子與紙質鑒定意見書格式相同、排版一致、要素齊全。在新冠疫情期間,鑒定機構借助“公法鏈”,保證了服務不掉線,沒有“暫停鍵”,目前已通過這一服務管理新模式辦理公安機關偵破酒駕、毒品、交通事故類案件。截至2021年6月,行政執法機關追查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各類司法鑒定案件10.7萬多件,大大減少了人與人的密切接觸、節約了辦案人力和路途往返時間、降低了病毒傳染幾率。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不僅在防疫期間發揮了極為特殊的作用,還較好地破解了司法鑒定管理難的困境。
三、創新性和可復制性
“廣州公法鏈”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制度,一是創新使用區塊鏈技術將鑒定各環節固定到“鏈上”,全程記錄不可更改,簽發司法鑒定意見書實行“一案一刷臉”制度,添加電子簽名和人臉識別技術,杜絕了代簽、冒用簽名章等現象,進一步規范了司法鑒定操作流程。二是創新監督管理模式,使鑒定委托人隨時可登錄廣州司法鑒定網或廣州司法鑒定微信公眾號上的“廣州公法鏈示證平臺”查詢、下載司法鑒定意見書,無法查詢或查詢內容不一致的,為虛假鑒定意見書,辦案機關不予采信,為司法鑒定出現爭議調查溯源提供可靠證據。三是提升辦理流程的便捷高效性,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的投入使用極大解放人力和降低成本,目前正逐步實現辦案證據在公、檢、法、司等部門之間的無縫、可靠、機制化流轉。四是促進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政務公開透明。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公法鏈”和電子司法鑒定意見書的推出,使各相關利益方的行為被置于社會公眾的廣泛監督之下,通過公開透明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信任。五是模式具有可復制性且便于大范圍推廣應用的特性,司法部在央廣網發布典型案例,介紹廣州市司法局公法鏈,入選司法部發布的第二批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公共法律服務典型案例,具有極大宣傳性和全國影響力。
3.上線全國首個5G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公共法律服務是加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廣州市司法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大力推進“智慧司法”平臺建設,助力廣州打造全國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
廣州市司法局主動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合作,充分利用5G技術,推出了一系列智能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線上產品。2020年4月19日,全國首個5G網絡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于正式上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進一步提高司法行政業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廣大市民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為助力“智慧司法”建設再上新臺階,廣州市司法局還先后開展了5G智慧監獄、5G應急指揮、5GAR法律宣傳、5G遠程探視、5GVR禁毒教育館、5G+VR超清直播等6個項目,推動5G技術與智慧公證、智慧調解、智慧法援、智慧法宣的深度融合。
廣州市司法局以科技信息化為引領,持續深化“智慧司法”建設,加快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智能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全力創建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