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上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24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華南農業大學正式啟動,舉辦了開幕式、科學嘉年華等精彩系列活動。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全市各相關部門、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等聯手為廣大市民帶來超過400場精彩豐富、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動,通過組織一系列科技傳播和科學普及活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資源廣泛惠民。
2024年廣州科技活動周以“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主題,聚焦強化科普服務能力、滿足群眾多元科普需求,結合2024年廣州市“做新時代文明人·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之科普宣傳主題月內容,通過組織公眾科普活動和全域科普傳播,注重科普的實際效果,講好科學家故事,增加公眾對科學家和科學家精神的了解,推動形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社會風尚,為催生新質生產力、促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營造崇尚創新的良好環境。
零距離觸摸硬核科技,沉浸式領略創新魅力
2024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
2024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于5月25日上午在華南農業大學丁穎禮堂舉行。開幕式緊扣科技元素,用全新的形式、酷炫的舞美、燈光音響設計,邀請多位院士科技專家代表出席,結合華南農業大學一流的科研平臺、名師大家、科普資源,致敬熱心科普的科技工作者,全程通過騰訊新聞、觸電新聞、現代教育頻道、“廣州科技創新”視頻號等平臺同步直播,累計觀看量突破100萬人次,弘揚追求真理、不斷挑戰和探究未知的科學家精神,為2024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隆重揭開序幕、奠定堅實基調。
邀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線上致辭,以自身參與科普創作獲獎的案例,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分享創新成果、助力科學普及,帶動廣大群眾學科學、愛科學。陳勇等院士專家作為“科普愛心大使”出席活動,與青少年代表一起點燃象征科學與創新精神的“科技傳承”火炬,青年才俊在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火光的照耀下接過科技創新重任,勇擔時代發展使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新生力量。
結合當下年輕群體喜愛的脫口秀表演形式,開幕式邀請廣州市第二季衛健達人脫口秀大賽獲獎者、廣州市海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森林醫生在開幕式現場演繹《那些年我追過的蚊子》脫口秀節目,在幽默有趣的科普表演中傳遞實用科技知識、活躍開幕式氣氛,生動展現我市優秀基層科普工作者專業素養與亮眼風采。聯合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打造一場關于數智與時尚融合的“智悅匠心”服裝服飾T臺秀,展現新時代科技、文化、教育跨界融合的獨特魅力,引導公眾欣賞科學之美、共享科普之樂。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普作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要求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強調“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開幕式圍繞政策指引和活動氛圍,布置三大專題展覽,集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成果,彰顯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良好格局。一是科技工作者主題展,聚焦深耕科技創新領域的多位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工作者在推進廣州科技創新建設中展現的良好風貌和科學精神,宣傳廣大科技工作者個人及團隊的科技創新成果。二是華農科創風采主題展,立足扎根廣州、擁有一流科技資源和百年歷史底蘊的華南農業大學,主要展示華南農大建校115年歷程中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就和先進科研成果轉化案例,彰顯廣州地區高校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人才和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保障。三是廣州優秀科普作品展,匯集近年來原創圖書、微視頻、微電影等廣州地區優秀科普作品,為青少年打開集中獲取優質科普資源的窗口,以科普作品為載體普及科學知識、鼓勵科學探索,助力科學教育,拓寬青少年視野,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
科技活動周期間線上線下傳播渠道全天候聯動,運用全媒體宣傳矩陣和多樣化宣傳手段積極造勢,對品牌活動開展密集報道,吸引公眾關注并參與其中,推動廣州科技活動周品牌知曉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5月15日起,廣州科技活動周、科技開放日主題公益廣告入駐全市20個地鐵站,發動市民自發打卡、拍照分享至各大網絡平臺,掀起“科普熱搜”浪潮。5月24日、25日晚,科技活動周主題語“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在廣州塔和廣發證券大廈放映,兩座超300米地標高樓同時為科技活動周亮屏,科普宣傳登上“新高度”。
為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本屆活動首次組織廣州市中小學科學教育老師,到開幕式現場觀摩,與科普屆代表共同探討暢通科學教育的協同之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活動周期間,組織我市鄉村學校近百名學生開展科普體驗行活動,打卡參與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及科學嘉年華系列活動,到廣東科學中心開展參觀學習活動,帶領學生在沉浸式科普體驗中探知前沿科學,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增強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
第八屆廣州科學嘉年華
廣州科學嘉年華系列活動作為廣州科技活動周重點品牌,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深受各方好評和市民喜愛。2024年第八屆廣州科學嘉年華活動圍繞廣州前沿科技成果和科普主題,打造多個專題特色互動展區,近90家科普資源單位展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和趣味科普展項,彰顯我市推動科學普及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格局。為全面展現百年名校豐富科普資源,強化科技活動輻射人群影響力,除嘉年華主會場的主題展區外,首次設立多個分會場,同步開啟“趣味科學”華農環線游園、集章打卡互動等相關活動,實現羊城科技盛事與名校周年校慶同聚共舉,推動全民趣學科普知識、樂享科技體驗、感受創新魅力。
打造“6+3+1”展覽模式,暢玩“十足”科普體驗
一是設置6大科普專題展區。“智能交互 共繪未來廣州”展區以時下熱門的人工智能技術及相關應用場景為主題,展示腦機交互設備、體感環、自動化機器人、VR娛樂等新型智能產品帶給群眾生活、娛樂的巨大改變,暢想智能技術加持下的美好社會圖景,引導公眾積極關注創新發展、接受新興科技運用,為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科教融合 共創人才廣州”展區由華南農大學生社團和多所高等院校組成,由科技教師和學生向公眾展示介紹天文觀測、3D打印、化學實驗等互動性強、科技感足且青少年熱衷的實踐體驗項目,實現高校科普資源對公眾的集中開放共享,充分激發向往科學、追求創新的探索熱情,鼓勵中小學生將對科技的淺層興趣轉化為深層志趣,并通過活動增強高校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傳播科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為貫徹全學齡段科學教育目標、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做出良好示范。“高新科技 共譜創新廣州”展區圍繞智能制造、新型材料、高端裝備等我市重點發展產業和社會關注領域,動員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業現場展出科研成果和科技產品,讓“高精尖”科技觸手可得,生動詮釋科技創新引領科學普及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生命科學 共迎健康廣州”展區邀請生物醫學、生命健康領域科普資源單位,展示介紹智能診療設備、現代醫藥技術、人體科學知識、傳統中醫藥文化等專項,針對青少年、老年人等重點受眾需要,普及疾病早篩、日常養生、治未病等醫學知識,開展義檢義診、應急急救技能演練等生命健康宣教活動,推動公眾更好了解醫學研究、享用醫療服務,增強各年齡段人群預防疾病、科學治病、應急自救的意識與能力,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撐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生活的藍天。“低碳能源 共享綠美廣州”展區邀請自然科學、環保處理、清潔能源等相關領域單位,展示生態科技創新成果,普及自然科學、低碳環保、綠色經濟等生態建設相關知識,凸顯廣州在自然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傳承植綠護綠、關愛自然的傳統美德,宣傳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推動綠美廣州建設、用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創造良好環境。“科技農業 共建高產廣州”展區聚焦我市農業、農村、農民發展需求,展示涉農企事業單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成果與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呈現新技術、新方法等現代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普及實用農業知識及農事技能,推動科技發展紅利與先進科普資源惠農的同時引導公眾關注支持農業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協同發展。
二是開辟3大華農校內分會場。除主會場六大專題展區外,本屆嘉年華在校內的華南農業博物館、食品學院和第三教學樓開辟分會場,20余家科普資源單位進行展示互動,進一步充實嘉年華展示內容、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各分會場設置集章打卡點,引導公眾漫步美麗校園,感受歷史底蘊悠久、學術氛圍濃厚的高校環境,激發青少年對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為科技強國建設獻智獻力的向往與追求。
三是打造1個科普集市專題展。陳列科技產品、科普文創、科教套材、研學課程等科技、科普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產品和服務,展銷網紅校園文創產品和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轉化產品,向公眾展現新時代活力高校以及廣州經濟繁榮景象,激發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強調“集市”流通屬性,開展“以書換書,創作有禮”活動,鼓勵市民將自己的科普讀物帶到活動現場,與其他讀者交換圖書、分享閱讀心得,發動青少年將科普原創作品(讀書心得、科幻繪畫、手工作品等)帶到現場展示、換取精美禮品,促進青少年群體主動學習科技知識、深入探索科學奧秘。
開啟校園科普環線游,百年學府變身科學樂園
華南農業大學依托各學院豐富的科教資源,自2012年起共建設認定了6家市級科普基地,是廣州地區建成科普基地數量最多、覆蓋領域最廣的高校。為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豐富活動內容,本屆嘉年華聯動華南農業博物館、華南農業大學3D打印技術及應用科普基地、華南農業大學昆蟲學科普基地等校內科普基地,在各基地內組織開展定時講解、科技體驗、夜觀昆蟲等特色科普活動,與嘉年華主、分會場串聯成線,將廣闊的華農校園打造為歡騰的科學樂園,帶給公眾更加多元有趣的科學體驗,深刻體現高校積極支持廣州科普事業建設的靚麗風采,彰顯我市多主體參與、全社會共享的科普發展格局。
豐富科技資源廣連線,全民科普活動共參與
部門協同齊發力:市直單位重點活動
一是市科技局培育的科學之夜、科技開放日、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廣州家庭創新電視大賽、珠江科學大講堂、科學達人秀、科普“五進”等活動在科技活動周期間集中開展專題活動,高規格科普品牌發揮高質量科普供給作用。二是市教育局組織的校園科技教育成果交流展示、天文知識競賽、科技體育模型教育競賽等一系列面向中小學生的科學競賽和交流展示活動,推動青少年科學素養全面提升。三是市科協組織的廣州科普大篷車、廣州科普開放日、“我是創客+”活動、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務等實踐體驗活動,積極落實基層科普服務。四是市婦聯組織的兒童專場活動開展科幻繪畫、科普小演說家、創意發明三大科技教育項目賽事,為廣大少年兒童搭建展示科技創意、鍛煉創新能力的平臺。此外,市農業農村局、團市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林業和園林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委軍民融合辦等部門也圍繞各自領域和資源特色,積極發動直屬單位和機構,面向廣大市民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惠民科普活動,營造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社會環境。
全市科普大聯歡:各區單位系列活動
廣州11個區緊扣活動周主題,結合各區實際,以應急救護、生態環境、人工智能、鄉村振興、自然生態、特色農業、質量檢測、先進制造、防震減災、航空航天、技術推廣、生命健康等為主題,圍繞“一區一品牌”,開展區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區科普講解大賽、科創成果宣傳、科普進基層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全市各科普基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行業特色,圍繞經濟社會重點任務和人民群眾重大關切,線上線下舉辦超400場主題科普活動,通過科技產品體驗、科技實驗、科技講座等豐富的傳播互動手段,讓市民感受當下科技行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場景和積極形象,推動科技發展紅利和優質科普資源釋放惠民,掀起全市科普參與熱潮,合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大科普”格局。
走進科創最前沿:廣州科技開放日
5月25日“廣州科技開放日”,全市160個科普場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技企業等科普資源單位面向公眾開放。呼吸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實驗室(廣州)等國家級科研平臺積極響應,引導公眾走進高端科研生產第一線,接觸了解平日里神秘的“黑科技”,直觀感受國家科技創新前沿動態,領略先進科技成果和應用,了解科技進步帶給生產、生活的巨變,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奮發科技自信自立自強創造良好條件。
玩轉科學全天候:廣州科學之夜
5月25日晚,廣州科學之夜主會場在華南農業大學丁穎禮堂開展,面向親子家庭放映精選科教影片、上演“星際夢想家”奇妙科學秀,公眾在多感官體驗中領略浩瀚的科學探索海洋,共同發掘科學奧秘。18家科普單位同步開辟廣州“科學之夜”分會場,廣州動物園的“動物園奇妙夜”、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夜森林奇遇記”、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的夜探秘活動、廣東樹木公園的“奇趣親子夜觀”活動、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館長說恐龍”等深受公眾喜愛的夜間特色科普活動悉數亮相,解鎖夜觀動植物、星空觀測、夜探科普館等全新、奇特的科普體驗,充實市民的夜間休閑生活、引導公眾認識日常科學的另一面,打造全天候的精彩科學文化體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