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對全省不動產登記工作有關情況作出通報,番禺區“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發證總數位列廣州第一,廣東縣(市、區)第三,為廣東13個“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率,應登記率和已登記發證率兩項指標均達到省廳要求(分別為 60%以上和 90%以上)的縣(市、區)之一。
番禺區“房地一體”由區政府以“總登記”形式組織實施,各鎮街組織轄區內各村統一開展權籍調查、登記發證和成果匯交等工作,形成了以番禺區政府統一領導下各鎮街為實施主體,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統籌指導、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番禺區“房地一體”工作模式。
番禺區“房地一體”工作通過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有序組織開展“房地一體”工作的權籍調查、成果公示、數據建庫、成果匯交、登記發證等各階段工作。
提前介入核查。番禺區“房地一體”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提前對23萬余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地上建筑物進行篩查,對各鎮街作業隊伍提交調查成果資料進行成果質量檢查,同步開展相關規劃地類的審查工作;對已完成成果資料檢查的檢查結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函反饋至各鎮街,請鎮街加快完成相關成果簽名和審核蓋章,對符合登記發證條件的不動產進行登記前公告。
開展創新思維。以農村網格為基礎,將全區劃分為2880個片區,符合一片核發一片,推進片區發證工作,加快推進“房地一體”工作。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利用無人機航拍、衛星圖片等,并結合現有多維度數據開展“房地一體”核查工作,提升“房地一體”工作調查成果質量。
加強協調聯動。番禺區“房地一體”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相關職能部門、各鎮街加強聯動,對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具體處理意見。并多次到各鎮街、村委進行深入調研,現場解答工作中疑難問題,全面推動“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